爱迟到的人 爱迟到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又一次姗姗来迟,所幸,圆了中国人的一个梦。而长久以来,对于这个神秘的西方奖项,中国人都只能遥遥相望。

  与文学奖一块儿迟到的,还有今年的经济学奖。颁奖仪式上,两位上台领奖的西方经济学界泰斗已是颤颤巍巍,他们皆入耄耋之年,尽管让他们获此殊荣的研究,来自于三十多年前,但这迟来的一刻,仍比任何时候要更难能可贵。

  许多科学家穷尽一生,从锐气昂扬到满头华发,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而一项研究受到世人检验的时间,却往往比一个人的一辈子还要长。而诺贝尔的遗憾,正在于此。

  经年的提名名单

  当年的诺贝尔,留下了庞大的遗产和宏伟的遗愿,却没有指明如何落实。百多年来,诺贝尔基金委员会摸索前行,制定了一年制的选拔程序,并在与梵蒂冈选教皇相媲美的保密程度下执行。

  诚然,诺贝尔未曾说过为什么他想要嘉奖那些在前一年时间里“做出最重要发现”的科学家。但可以推测,他想要奖励的是当下的创新,而不是追奖给诸如伽利略、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奠基人)、维萨留斯(近代解剖学奠基人)等几世纪以前的科学家。

  然而,许多人对诺贝尔奖的印象仍是,它经常颁发给老者,而不是正值创造力巅峰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学者。多数发表成果的年轻科学家或学者到获奖时都已近暮年,尤其在去年的颁奖仪式上,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Ralph M. Steinman在领奖三天前辞世,成为诺贝尔奖史上的一大遗憾。

  事实上,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就是要保证获奖成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由于诺贝尔奖项主要面向基础学科领域,而基础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广泛认可,往往有一个过程,需要相当时间的检验。而将奖项颁给那些曾取得过让人们心服口服成就的人,也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科研获奖心态。

  大多数诺贝尔奖成果确实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此次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他的著作早在二十多年前已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而对他的提名也在较早的时候,但在今年才成为热门人选,着实令人费解。有人猜测,这是否与诺贝尔奖委员会那套秘而不宣的评审标准有关?

  法国《明镜》周刊早就披露了诺贝尔奖评选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其中着重提到了评选过程中几乎一切都是秘密: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50名委员的名单?保密!帮助该委员会进行前期调查的15人委员会的名单?保密!甚至连候选人名单也保密。严格的保密工作,使评选委员会最大程度免受来自各方的干扰,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程序的独立性。

  而在这样的保密操作下,每年的评审过程有数百名被提名者经过筛选进入第二轮;委员会成员会跑到世界各地听取被提名者的演讲,并从同事那里秘密收集信息。在第二年的10 月初,委员会才会最终投票推荐人选。候选人本不该知道他们是否会被提名,但科学家和学者也跟普罗大众一样会八卦,常有媒体和好事者会对诺奖得主进行预测——尽管他们通常都猜不对。

  与莫言此次向媒体坦承的一样,许多诺奖得主和落选者都知道自己被提名,这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对于获奖者而言,唯一的惊喜之处仅在于他们得知获奖的确切年份是在这一年而不是在别的时间,因为他们之中少有人知道最终的获奖名单。

  而被提名人通常不会在被提名的第一年就获奖,落选者需要每年都被重新提名以作进一步考虑。由于诺贝尔奖评选过程的保密性,那些在提名名单中等待数年、却没有等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他们的秘密要再等50年后——诺贝尔奖评选过程档案公开之后或许才能揭晓。

  公正难立?

  经过100多年的变迁,诺贝尔设立奖项的初衷是否完全得到尊重,还是一个问号。

  正如文学奖的宗旨是授予那些“写出富于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其“理想主义”的指向是极富弹性的,百年之中,围绕理想主义这四个字,负责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的瑞典文学院一直争吵不休,其授奖的标准也不断变化,但这都无可否认,理想主义必然涉及人文关怀以及现实影响,那么,脱离政治而存在的理想主义实际上并不存在。

  而根据目前的规定,诺贝尔评委会的商讨细节属于绝密内容,必须等到颁奖之后的50年才能公布。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评委在评判时不受外界过多的干扰。但是据报道,当科学家们研究50年前的评奖过程时,发现从一开始评奖规章就存在许多混乱和争论。在过去的100余年里,评选决定往往是在完全秘密的情况下作出的,整个过程相当保密,无怪乎对其“暗箱操作”的指控不绝于耳,此外还可能让人联想到“帮派山头”。而事实上,确实有那么几个研究圈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奖。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已获奖27次,英国的剑桥大学20次。此外,近些年来诺贝尔奖大多颁发给了美国和欧洲学者,而获奖者又几乎全是男性。

  而提到公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诺贝尔奖近年来最受诟病的一大“游戏规则”:“获奖人数不可超过三人”。在当今种类繁多的科学奖中,有65%的获奖者是靠团体合作研究而获奖的,而诺贝尔奖的大门始终未对三个以上的合作者敞开。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莱斯大学教授斯莫利在得知获奖的消息后说,他为和他一起做实验的两位研究生没有被列入名单而深感遗憾。我国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但因是集体合作的项目受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三人”的限制而未获奖。

  如此诸多规则上的陈弊,已让诺贝尔奖的公正性多少有些折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发表文章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新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而诺贝尔奖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评审水平,这很容易造成对当代科学中的反常理论和研究成果视而不见。像“超玄理论”“社会生物学”“冷聚变”,很难设想它们会获得诺贝尔奖的青睐,但这些工作可能包含了未来科学革命的种子。

 爱迟到的人 爱迟到的诺贝尔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383.html

更多阅读

屠呦呦 两个不能说的诺贝尔奖

〔札记〕李建学屠呦呦喜获诺贝尔奖。好!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莫言 诺贝尔奖颁奖词

香港《苹果日报》记者译文学奖授奖词全文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从无名人海中突出。莫言用荒诞和讥讽攻击历史的谬误、贫乏及政治的虚伪。他用戏弄和不加

2014诺贝尔奖得主汇总 2014年诺贝尔奖得主

2014年的诺贝尔奖已经全部揭晓,但因为没有中国人获奖,好像媒体并不十分关注,为了阅读方便,把本年度各奖项得主汇总如下:物理学奖:10月7日上午11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

中国本土人为啥不获诺贝尔奖?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目前有10多位华人获得过最高的诺贝尔奖,但没有一位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本土接受教育或在本土获奖的华人,看看我们的周边获奖国家,日本有12位、前苏联有6位、印度有2位、巴基斯坦有1位获得诺贝尔奖…获诺贝尔奖之华人:杨振宁,李

声明:《爱迟到的人 爱迟到的诺贝尔奖》为网友旧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