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正式实施,业内人士称——
■本报记者 陈宏伟 “你们‘外行人’可能没太多感觉,但这对于中国白酒行业,绝对是一场地震!”5月14日下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对数家媒体记者说。 马勇所指的是不久前正式公布施行的《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这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个自律性生产工艺技术规范。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范有助于将以传统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制成的白酒,与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新工艺”白酒区别开来。 据介绍,所谓纯粮固态发酵工艺,指全部采用粮食为原料,经粉碎后加入曲药(大多用小麦和麸皮制作)作为糖化剂,在泥池或陶缸中自然发酵一定时间,经高温蒸馏后得到白酒。 新工艺则出现于1960年代,由于当时粮食供应紧张,为节约酿酒用粮,白酒行业开始探索用代用原料生产白酒。主要以甘蔗和甜菜渣、薯干(木薯、番薯、马铃薯)、玉米等制造出酒精,然后将酒精和酒糟混蒸,吸入发酵白酒的香气和滋味(串香工艺),再加入增香调味物质,模拟传统粮食白酒的口感。 1980年代以后,以食用酒精为基本原料进行勾兑白酒的技术日益成熟。主要形成纯液态法(以食用酒精加入香精香料,模拟粮食固态发酵白酒)和固液结合法(以食用酒精为主体,加入少量粮食固态发酵的调味酒,制成与纯粮固态粮发酵白酒口感类似的产品)两种工艺。 “事实上,如果我们不从专业技术和行业管理角度做些工作,消费者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喝下去的是什么。在座诸位,真正能凭感观辨别出两种白酒的不会超过3个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王文哲在同一个场合,指着现场的100多人说。 “说老实话,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市场上究竟有多少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又有多少新工艺白酒。”马勇说。 他表示,与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相比,新工艺白酒并没有被证明会对人体构成格外的伤害。“新工艺白酒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但因其工艺相对简单、成本更低,一些白酒企业,特别是大量中小型白酒企业,会因此而不再坚持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不是花大力气加强基础建设的投入,反而无限扩大新工艺白酒产量,将这些产品通过豪华包装、夸大宣传,标以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名义,以高价位推向市场,谋取超额利润,这种行为加剧了白酒行业的不公平竞争,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此,消费者也无法从价格上判定什么酒更好。”马勇说,“其实,价格高的未必都是好酒。” 《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帮助消费者辨别不同工艺白酒的方式,是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贴上标签。 如果希望自己的产品被贴上“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标签,企业需要自行申报,将材料及产品交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审核。该委员会委托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申报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其中包括采用白酒行业最新科研成果——碱性加热条件下酒体的变色试验和白酒香味组分的指纹图谱鉴定技术等。 同时,委员会还将组织感官鉴评委员会和现场审核委员会,分别对申报产品和企业进行反复的感官鉴评,以及对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技术进行调查评价。综合相关检测的评价意见后,最终作出判定。 马勇说,目前该会已接到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江苏等地的20余家企业的申报材料。 不过,也有人担心,标签造假比白酒造假更容易做到。对此,马勇说:“这当然需要依靠工商、质量与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加强市场及企业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