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在最让百事可乐头痛的不是可口可乐,而是自己的合资伙伴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百事可乐的竞争对手向来只有一个,那就是可口可乐。但在中国,现在最让它头痛的不是可口可乐,而是自己的合资伙伴。10月14日上午,上海百事可乐公司总经理陈秋芳坐在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原告席上,案件的被告上海市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上海闵行联合发展公司,是上海百事可乐公司的中方大股东——如果胜诉,陈秋芳与其姐姐、姐夫将成为上海百事的第二大股东,并拥有武汉百事可乐19%的股权、南京百事可乐38%股权和巨额资金。 争议的焦点在于,陈秋芳等人早在上海百事刚刚成立之初一笔17.25万人民币的设备投资,经过10余年错综复杂的股权演变,现在已经滚成了2.23亿的巨额标的。百事可乐公司显然精神异常紧张,对于中国法院事隔10年再度审理“交易早已完成的百事可乐股权”归属权问题,表示重大不解和严重关注。 另一个让百事头疼的主角是四川百事。二者持续近一年之久的控制权争端在提请国际仲裁后,已经进入最后关键时刻,但就在这样一个关口,百事公司近日又曝出“电话门”事件。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因其高级雇员窃取合作中方——四川韵律公司董事长胡奉宪的手提电话通话记录,涉嫌侵犯商业机密,被四川韵律推上被告席。9月24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一案件。 这一起窃听事件发生在2002年3月,正值双方百事方面与四川韵律之间发生尖锐矛盾的敏感时期。近年来,百事(中国)与几个合资合作企业之间,因浓缩液价格、国产地方牌号饮料的生产等问题,不断出现各种不和谐音符,自2002年起,矛盾趋于激化。而在这种“对抗”中,四川百事一直扮演着“领头羊”角色。作为四川百事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胡奉宪也自然成为百事方面关注的重点对象。2002年8月,百事公司和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四川韵律公司和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严重违反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向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起仲裁申请。分析人士认为,百事“电话门”事件的进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百事国际仲裁案的裁决结果。 百事可乐近年来在中国屡屡与中方合作者发生控制与反控制的争斗,并最终演变为“反目成仇”。百事可乐在中国的灌装厂,有合资、合作、特许灌装三种形式,有外方控股的、中方控股的,还有的企业百事没有股份。在管理模式上,合资企业中有中方负责经营管理的、外方派员管理的,也有百事单方承包经营的,更有中外双方各委派一名总经理的。这种现状导致百事中国与各装瓶厂之间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套路。 百事可乐的三大法宝是自己一直扮演的品牌拥有者、外方投资商、浓缩液供应商的角色。在中国入世后,百事可乐希望加强对分立装瓶厂的控制。这使得隐藏在合资项目内部的矛盾纷纷凸现。 分析人士说,百事与中方控股之间交恶,并不意味着双方就此分道扬镳。比如,百事(中国)终止与四川百事中方的合作,大概不外乎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从四川百事撤资,另行寻找合作伙伴或自起炉灶;一是收购四川百事,由自己全盘掌控,变身为独资企业。但这两种方式都大可存疑。现在建立独资企业虽然已无政策上的大壁垒,新建企业容易,重新铺就销售网络却难,而如果新合作伙伴再寻找不慎,很可能使百事迅速丢失花费10年时间才赢取的市场份额。 在初入中国市场之时,百事可乐对于合作伙伴以及合作契约缺乏细致和理性甄别的缺陷已经逐步显露。站在被告席上的百事可乐不得不对自己在中国的合资策略做出全面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