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成事在人
在掌上电脑从研发到投放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是后一阶段,我们的工作出现了多次险情。造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经验不足,能力欠缺,客观因素,意外事件等等,不一而足。好在每一次我们都化险为夷。以至于我的同事几次告诉我说:“谢总,您的运气太好了。”用刘晓炜的话来说:“我们应该死过无数次了。”回想这段经历,小白有点后怕地说过:“我们差一点把天给捅塌了。”如果总能有好运气的话,那应该说这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危机。因为《IT经理世界》向我约稿,所以我便结合一次典型事故,把这几年处理危机的感受和体验写成了文字——《面对危机》。
面对危机
西方有一个“莫菲”定律:“可能出的麻烦一定会出”。毕业进入企业,我先后做了几个项目,得到的经验好像比这个定律还过分:只有你认为可能发生的,和那些你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所有的问题都出尽了,项目才能成功地基本结束。这可能与IT行业的多变和高速发展有关。它意味着如果你不具备处理危机的能力,是很难在IT行业里取得突出成绩的。当然除非你的运气特别好。
回顾我刚刚做完的一个项目,在整个过程中,可谓充满了风险和危机。我的一个部门经理(刘晓炜)曾经对我说:其实我们应该已经死了无数次了。在这无数次“该死”的事件中,有一件与他密切相关。
每周五的例会又开到了晚上8点。在短暂的休息之后,突然这位部门经理走过来变得十分严肃。他刚刚发现,在我们已经在外地工厂上了生产线的产品上,有一个核心器件竟然不是我们需要的型号!两千块线路板已经生产完,而实际用的器件的手册指标远远超出我们的要求。会议气氛一下就凝固了,我脱口而出:如果真是这样,我要被老板杀头了。这时另外一个部门经理对这个部门经理说道:如果是总经理要杀头的事,你应该马上飞到工厂去。但是,多年的管理经验,使我迅速镇静下来。首先我安排相关部门立即核实这个结果,确定从采购到生产到底是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结果很快就得到了确认:我们采购订单是对的,但是这个错误的器件竟然从供应厂家发出,溜过了五个有机会发现这个错误的环节,上了生产线。我接通了在外地负责接货的采购经理的电话。他说由于太忙,没有验货就将器件交给了工厂。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要求他尽力配合解决这个危机。
情况清楚之后,大家便开始紧张地想对策。首先根据器件手册,计算了该器件对整机性能的影响。这几乎成了我们惟一的希望——产品如果返工换器件,不仅影响产品上市时间,而且生产上的损失也难以预料。可是分析的结论令人沮丧——用户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产品。这时我想起了一个器件供应商曾经多次对我讲过,但我一直没有认真对待的一个信息:这个器件与我们需要的器件的差别,并不象手册上讲的那样,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我要求那个部门经理立即与工厂联系,进行实际测量。可是大家认为希望不大,因为手册上的数据实在与我们的要求差的太远。但总要试一下运气。这时,已经是晚上9点了。工厂已找不到人。
第二天上午,北京和外地工厂之间的电话几乎没断过。接近中午时,结果出来了——95%以上的器件均符合我们的要求。一场灭顶之灾,就这样如此容易地被我们躲过了。在随后的一次部门经理会议上,我第一次也是至今惟一一次拍了桌子。不论有什么原因,作为采购经理接货时不验货,都是极为严重的失职行为。
这只是我在做这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众多的危机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这个项目进行到两年时,我的一个部下对我说:咱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过去,全靠你的运气好。这使我想起了大学我的物理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现实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有解的。这话有些绝对或片面,但是我却一直奉为真理。其实在危机中能够及时找到冥冥之中的那个我们需要的“解”,既不必靠运气,也不是很困难。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它可能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而思绪万千甚至心烦意乱。对个人的荣辱、进退和得失,以及出事后如何减轻给自己造成的影响的算计,可能会成为整个思维活动的核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真的只能靠运气了,而且很可能运气不佳。不去全力地解决问题,问题自己通常是不会自行消失的。胡思乱想帮不了我们任何的忙。
面对危机,首先需要的是管理者的定力和信心。我们要能够让自己将注意力真正集中在需要处理的危机本身上,而不是它对我们个人可能造成的后果上。主管的信心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团队在危机面前是否能够稳住阵脚保持团结,团队的成员是否能够自信的面对危机。没有自信和齐心协力,团队是难以走出困境的。当然,定力和信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建立在我们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勇气,以及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之上。没有能力和经验支撑的自信,只能是一种轻狂;没有自信的滋养,能力和经验也会大打折扣,发挥不出应有的效能。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坦然地面对现实。集中力量尽快将危机产生的所有原因和目前的状况全面细致的了解核实清楚。危机发生后,由于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有些信息可能是混乱或不真实的。有人会因为惊吓,而夸大某些因素;也有人为了推卸责任,而掩盖一些真像。这时细心非常重要。否则我们为处理危机而做的决策可能会失去客观的依据。在对整个危机有了完整的把握后,千万注意避免陷入相互指责和抱怨。责任一定要在危机过去之后再追究——如果确实需要的话。现场追究责任,只会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问题以外的方向上去,对于化解危机没有任何的帮助。
最关键的自然是要寻找走出困境的道路。没有一个模板或简单的程序可以帮助我们去找到它。但是一些原则或许会帮我们的忙。
集中大家的智慧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时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要用心去寻找“可能”,而不是否定其他人的建议。任何人的意见,哪怕听起来是荒唐的,都不要轻易否定。正像我们认为不可能的问题偏偏发生了一样(如果有思想准备,哪儿来的危机?),能救我们命的“解”通常也是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方法。可能不可能,都去试一下。命运之神的微笑,可能只是被我们眼前一层薄薄的迷雾给遮住了,而我们却以为她远在天边。
扩大思考问题的范围,也是寻找出路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我在惠州做产品的时候,芯片上的错误导致产品无法正常使用。在我们费尽脑筋,依然在我们的产品上面找不到完整的应急得解决办法的时候,我从客户的商业计划上,发现了走出困境的线索,从而化解了一场无望的危机。
缜密地去关注和分析所有可能的细节,有助于我们找到意想不到的救命稻草。高度的应变能力,往往来源于对常规思维的突破和对一般人不注意的细节的重视。在惠州,当时在看到一百个普通频道都失效了之后,如果我没有注意那“躲在犄角旮旯”里的四个PPV频道,我们真的就死定了;这次在芯片型号出错的时候,如果不是我想到朋友的一次不经意的提醒,我们在生产线上的两千块主板,基本要全部报废。
我个人有限的经验,不仅使我坚定地相信我的老师的教导,而且发现,在我的工作中,是不会遇到需要天才才能解决的问题的。至少到今天为止,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还没有遇到过在我带领我的团队真正竭尽全力后,而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面对无法躲避的危机,愿我们都有好运。(编辑后发表在《TI经理世界》200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