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 我的职场十年(十四)

 我的职场十年(十四)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员工的问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问题。当然这既不应该成为自己不求上进的借口,也不应该构成我们对员工无原则使用和评价的原因。

  员工的问题常常会通过其他人反映到主管哪里。员工之间的各种反映,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真实客观的情况;由于不了解情况等原因而产生的误解,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相互之间的嫉妒和排斥。在同级别、同资历或者同年龄的员工中,最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恶意的攻击和重伤,对这种员工可能必须要严肃处理。对于员工之间的反映,一定要慎重处理。即使反映情况的是你十分信任的员工,或者许多员工有同样的反映,主管都不应该不加核实地轻信。这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除非是你认为可以置之不理、实在是无关痛痒并且不影响你对该员工的评价的问题外,一定要亲自与有关的当事人进行多方核实甚至在工作中实际考察,必要时让当事人面对面的交流看法。这样会避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虚假反映,保证对当事人的公正评价。同时也可以培养部门员工之间的公平公正相处,养成好的风气。

  当员工的问题经核查属实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通常可以从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工作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员工的自身来看,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会有多种可能。首先可能是由于秉性或习惯造成的。俗话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一个人的秉性严重影响了他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话,可能就不是用批评来解决问题了,而是要认真考虑如何重新安排该员工的工作。试图很快改变员工的秉性,通常难以有好的效果的。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有一定阅历的成年员工,任何企图改变其秉性的想法可能都是愚蠢的。当然,如果一个人能够改变自己的秉性,通常他会成为一个相当出类拔萃的人。习惯的改变会相对的容易,并且也应该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适应其承担的职责的习惯,并不断努力地改进。

  问题如果产生于员工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的话,如果对工作影响不是太大,则应该及时给员工指出。并通过平时的工作,不断施加影响。至少要让员工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的理念是有冲突的,而且已经对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对自己未来在企业内的发展构成障碍。这样基本可以将问题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如果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恐怕在严肃批评之外,也要考虑如何重新安排工作的问题。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熏陶的结果,改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管理者在使用员工时,首先考虑其人品方面的因素。

  问题还可能产生于员工的阅历。不同的人生阅历会产生对同样事物的不同看法;阅历不够,境界和视野便受局限,有些事情也自然很难处理好。如果由此产生的问题影响不太大,作为主管,最好能够对其问题有足够的宽容,并创造条件帮助部下逐步弥补自己阅历上的缺陷或不足。阅历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积累丰富起来的。从本质上讲,这一过程别人是无法代替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但是及时有效的指导,可以帮助员工少走弯路。如果问题很严重,说明该员工目前还不能完全胜任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其责任和权力做适当调整。可能将其部分责任由他人分担即可避免问题再次发生,而不一定非要将其调离岗位。

  另外两个比较简单的原因是意识的盲区和能力不够。解决的方式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实际中发生的问题,可能比上面做的分析复杂得多。比如,员工的问题并不是由单一的原因引起的,而是由性格,阅历等多种缺欠造成的;问题对工作的影响,可能目前不严重,却有恶性的潜在影响,如对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的破坏。或者问题对工作的影响尽管较大,但是可以通过其他外界条件的调整而得以基本消除。所以,在处理问题之前,是要结合具体员工情况和工作,做全面细致的分析。

  对员工的问题作仔细分析之后,不论你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需要与员工就其问题谈话。谈话时,应该首先将出现的问题本身谈清楚,即使对方有不同的看法。然后将问题对员工个人的发展和公司的工作已经造成的,和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分析清楚。这时,应该注意一定要将两方面的影响结合在一起谈。事实上,任何对公司工作造成影响的问题,必然会影响这个员工的自身发展。这样员工会清楚地知道,之所以要求他做出改进,不是出于某个人的个人喜好,而是出于对他个人和公司负责。至于问题如何改进解决,则需要首先帮助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原因,解决方法也就自然有了。必要时,可能还要明确地提出改进的计划和时间表。有许多问题是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的,特别是对承担了较大责任的员工。否则就要考虑调动其工作了。对于这类问题,一般要多次谈话。如果员工没有按要求改进,则谈话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这样,即使最后不得已采取极端措施,也让当事者清楚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容易出的问题是,主管碍于面子等原因,没有能清楚地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有问题的员工。使得谈话没有应有的效果;其次,容易仅从工作的角度去谈问题,而忽视了问题对员工自身发展的影响。让员工产生不必要的抵触情绪;另外,就是只谈问题和影响,而没有谈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建议,变成了单纯的上级对下级的批评。不论员工的问题性质和影响如何,谈话都应该从员工发展和公司工作的角度出发,以帮助员工提高,进而改进公司的工作为目的。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或者只体现在待遇上。因为我们要处理的都是会影响工作的问题,它必然与其他的员工有某种关系。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在有多人参加的内部会议上公开地谈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得员工变得更加理性,也会有助于消除问题对其他员工造成的影响,并对其他员工起借鉴和帮助作用。公开的工作方式可以从处理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深入。事实上,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很少有不能公开的。因为我们不会关心与工作无关的个人隐私。

  在处理员工出现的问题时,要避免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员工一有问题,不分析原因,也不考虑轻重缓急,就批评对方。搞的大家神经紧张,不知所措,终日惶惶不安。如前面分析的,员工有些问题是不需要处理的,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和条件才能解决,急于解决反倒不会有好的效果;另一个极端是由于害怕发生冲突等原因,对问题的现实或潜在的影响不做深入的分析,认为是小事而不闻不问。结果有些员工的问题不断发展,最后大家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时,只能对员工采取极端措施了。而员工可能还不服气或不理解。其他的员工,可能也因此看不懂主管的做事原则。甚至导致部门没有明确的是非标准,职业道德体系的混乱。严格管理,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吹毛求疵;“宽松宽容,也不是没有原则和是非的无边纵容。”(“沟通与共识”一文中提到的我过去的那个部下说过的话)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也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那些真正有培养前途的员工,在成大器之前,存在的问题可能比其他员工还要多,还要严重。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团队整体的提高,也正是源于每个员工的不断进步。

  知识和经验可以有效地传授,但是人的能力在根本上并不是别人教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在实战中打出来。

  所以,我一方面在大家工作关键细节方面的改进上投入很多精力,同时我非常注意如何放权,给大家一个足够的空间自己去发挥,去在实战中提高。

  如果说4年前我在与TRW合作时候的放权,更多的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的话;那么这次的放权,却是我为了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为了把这个团队带到超越对手的高度,而采取的一个自觉的行动。

  一个管理者,应该给部门的员工提供一个舞台,撑起一片天地。在这个空间内,员工不仅能把已经具有的能力发挥出来,而且还可以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激发新的潜力,从而也使得整个部门能够不断地得到提升。能够根据情况做好放权,将会使一个团队充满活力,在有惊无险中,不断地超越自己。“无惊无险”不应该成为一个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因为那样一个部门,其员工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也不会不断地向新的高度去冲击,去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新更高的价值。

  在放手让员工充分发挥这方面,副总经理刘晨晖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生性乐观,敢闯敢干;而且上山下乡过,年龄已近50,具有长者所特有的宽厚,非常愿意看到年轻的员工能够迅速地成长起来。每当员工遇到压力或困难,畏缩不前的时候,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怕什么,干不好还干不坏吗?”当一个管理者对员工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员工通常会感到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信任。他只会更加负责任的去面对挑战,而不会真的不在乎做好做坏。

  在这样一个既有很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又有宽松的气氛的环境中,年轻的员工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白宇轩是首钢出来的大专毕业生,开始的时候只是安排她做些行政方面的工作,兼顾一下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刚来两天,她就因为一件小事被一位做硬件的技术人员给气哭了,准备辞职回首钢。我只好来劝慰她留下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全面地承担起了产品元器件采购,外包生产厂的管理等工作。工作中不论出现什么困难,敢闯敢干,从来不退缩抱怨。后来她从联想辞职来到神州数码,从后台管理到前台营销,换了几个岗位,表现一直非常出色。

  陈静是北京经贸大学学财会的,开始的时候基本不懂得IT技术和产品。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便成为了产品策划和对外合作的负责人。后来他也来到神州数码,总裁曾要求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工作。

  成长最快的要数刘晓炜,他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成为了我们部门的顶梁柱。他和小白主要是靠自己打出来的。而在陈静的身上,我花了比较多的精力。

  在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白宇轩有一次感慨地说:“谢总,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你为我们撑起的‘天’差一点被我们给捅塌了。”我感到满意的正是毕竟‘天’没有塌下来。如果禁止大家去捅那个‘天’,大家如何成长?如何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如何能找到新的努力的方向?我们何以能每一天都有进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3983.html

更多阅读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二)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我离开清华大学走上社会的这10年的后一段时间,当我开始进入企业的高层管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企业政治的问题。我对权力一直相对比较超脱,信奉靠自己诚实劳动去谋生的原则,所以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一)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两难困境  我们的系统集成业务,当时已经做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是伴随着中国的行业IT应用一起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困扰我们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当期业绩与长远发展的两难。这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  国内的高科技企业,除了少部分外,基本上都是运作型企业。即企业是依靠规模性运作/服务的效率取得竞争优势的。这也是符合中国产业发展规律的现象,不能简单的责怪这些企业和企业家

我的职场十年(二十九)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四   再上台阶---进入高层管理  公司的突然拆分,导致了许多人生命轨迹的突变。我也因此而从产品业务,转向了软件服务业务。如果说是贺志强引领我进入了IT行业的话,可以讲是郭为带我进

我的职场十年(二十八)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这件事情的不幸结果,也引发了我对如何让员工和业务的性质相匹配的思考。质疑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可谓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之一。在企业工作,特别是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同事之间,上

声明:《成化十四年 我的职场十年(十四)》为网友烟酒忠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