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历十一月十三 我的职场十年(十三)

 我的职场十年(十三)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在给大家分析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的过程中,我逐步发现了大家,也包括我自己,在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的问题。几经总结提炼,写了一篇短文“认知模式”发表在《IT经理世界》上面。有一位曾经在IT行业叱咤风云的朋友看过后,不以为然,认为我有卖弄的嫌疑;也有不认识的读者,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说我这篇文章就好像是专门针对他遇到的问题写的一样,对他帮助很大。

认知模式的影响

  一个人的能力,或者用时髦的话来讲,一个人的素质,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以前社会上流行用“智商”来衡量人的能力,后来又流行“情商”。但是这依然不是全部。在近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感受较深的还有另外一些因素,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是一个人的心理认知模式。

  在近两年的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分析我的员工和我自己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内在原因,我发现:很多情况下我们没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并不是大家的智商不高,也不是专业知识不够,当然更不是我们不想做好工作。问题经常出现在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模式上。即在大家在分析处理问题时,心理反应过程有缺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下面几种情况。

  1.1  分析与经验:随着人的阅历的增加,我们头脑中的经验会不断地丰富。这其中有感性的,也有通过我们大脑分析抽象出的间接的理性的经验。经验的丰富是件好事,但是经验永远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面对新的情况,经验——不论它曾经被证明是多么的正确,应该也只能作为参考。但不幸的是,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将经验变成了绝对真理,或者是判据。在面对新的问题的时候,只是简单的通过将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经验相比较去做判断,糟糕的还是常常在一点远非完整的信息的基础上,便自信地根据经验推论出了自认为真实客观的结论。而不是通过对客观现实的详细了解,结合过去的经验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客观真实本质。更坏的情况是,当新的问题与我们原有的经验发生冲突时,出于自我意识等复杂的心理原因,我们会不自觉地通过曲解现实来适应自己的经验。这样我们不仅没有根据新的情况去修正我们过去的经验,反而逐步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了一个偏离现实世界的虚幻世界。一个人能否保持活力和创造力,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在认识世界时,你如何正确的使用自己的经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将经验作为真理,成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还是将它作为参考协助我们的分析,并不断的修正我们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多的主管尤其要小心。

  2.2  实际问题与边界条件: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是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进行的,包括资源和时间等。经历多了之后,特别是困难遇到多了之后,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养成一个习惯:遇到问题,先去想边界条件容许我们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先去客观地分析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客观上应该做什么,然后再结合边界条件决定实际如何做,乃至是否需要争取和创造新的边界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边界条件出发思考问题,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排除许多本来存在的可能;从问题本身出发开始思考,你会对现实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看到更多的机遇,做到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一个人对于企业和社会的价值,更多地在于你能否超越边界条件的限制,发现新的可能,并将其变为现实,而不是拘泥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做些修修补补的事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气魄,正是以从问题出发来进行思考为基础的。这也是一个人的激情和创造力的理性基础。

  3.3  应急措施与系统调整:我的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曾经认真地对我讲:“你的员工确实能力很强,也很能干。不论出什么紧急的情况,他们都能很快地处理解决。可是你们为什么总是不断地出不应该出的问题?”。总结下来,原因其实很简单。每当我们出了问题后,我们会全力去应急,一旦问题解决,便万事大吉。甚至还挺得意:“看我本事多大,什么难题我都能处理”。 而没有从我们自身的工作方式,业务流程设计等多个角度去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办法从系统的角度做出改变,从而不断减少我们工作的漏洞,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出现问题不做深刻的系统性的反思,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调整系统,那么不论我们有多丰富的经历,也只是一个量的积累,不会发生“更上一层楼”的质的变化。而企业的整体能力的不断提升是由质的转变来实现的。其实,这个道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是一样的。

  4.4  对未来的预期和现实的行动:我们的很多现实的行为,常常会受到我们对未来可能的结果预期的影响或左右。当预感到未来的结果可能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降低我们在当前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如果不理想的结果确实发生了,我们或许还会夸口道:“我当初就知道是这样!”不过事情或许完全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如果你当初没有受到对未来预期的负面影响,而真的非常努力和投入,结果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不要聪明到只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猜测,不相信自己的努力对未来的影响。对未来我们必须进行预测,“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可是,不论我们的预期如何,既然决定投入,就要不遗余力。否则,我们的失败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在关键的时刻没有再咬一下牙。即使我们努力后依然失败了,我们至少没有遗憾。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到真实的经验教训。

  5.5  直观反映和系统分析:没有经过严格系统思维训练的人,常常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只是根据自己的直观反映去认识。在工作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可是人的直观反映,通常只是对那些非常突出的,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生关联的事件产生关注。这样我们通常注意到的是那些”急”的,我们认为重要的,或我们“熟悉”的显性事情,而漏掉很多事实上“重要”的或“潜性”的事件或问题,从而使我们的工作经常性陷入被动。要避免这一情况,就要学会持续不断地对你主管的业务/团队,做全面,综合和系统性地分析,而非只是依赖于自己的直观反映;不仅及时处理那些“紧急”和“显性”的问题,“重要”和“潜性”的事情也会得到应有的关注。从而保证你的工作和事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有哪些问题。这就是国内一个著名公司总裁不厌其烦地强调“自我批判”的原因。不断全面发现问题的工作是难以用流程规范的,更多的是需要你自觉和持续的心力的投入。(编辑后发表于《IT经理世界》2000年第16期)

  认知模式,可以说是能力,但更准确地讲是我们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心理反应方式。能力会随着实际经验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认知模式却未必,甚至会由于经验而变得更加不科学。建立科学的认知模式,不是一个自然的经历,而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是需要长期的系统培养和训练的。我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习惯,包括那些已经沉淀在我们潜意识中的秉性。我们过去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会消失,而有些则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使得我们不自觉地偏离我们的理性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深入细致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就能够逐步看清自己的潜意识和认知模式,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更具有理性,科学性和可控性。这是我们建立科学的认知模式的一个基本的训练方法。一旦建立起科学的认知模式,你会发现,面对客观世界,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主动和和谐。

  为了更好地培养员工,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步养成了把工作中的体验总结成文字的习惯。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对自己和别人都非常有价值的做法。

  在例会上分析问题的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到我离开这个部门。我顽强“布道”的努力,逐步出现了效果。不论是集团的一些管理人员还是合作伙伴,在半年多以后多次向我反映,他们一到我们的部门就能感到有“一阵清风拂面”的爽快,大家在“用心”地工作,而且做事的风格逐步一致起来。

  两年后我和大家分别时,负责生产采购管理的白宇轩遗憾地说:“每周一次的免费培训再也没有了。”她曾经告诉我,她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真正听懂我讲的话的涵义;刘晓炜的副手移民到了加拿大之后,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告诉我,到当时为止,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在与分别后辞职去了LUCENT的一位软件工程师吃饭时,他有些眷恋地说:“原来咱们在一起的时候,每天上班进办公室,我都有一种干事的兴奋。后来咱们部门分到了联想电脑那边,换了环境,这种感觉就没有了。”

  大家都挺高兴的事情还有,这两年中,在联想集团组织的许多文体比赛中,我们这个小部门多次得奖。

   

     我想,自己的努力,哪怕对别人有一点的帮助,也是值得的。在这方面,恐怕不应该用商业化的“投资回报”的观点来衡量。在这两年中,在培养员工上面,大概消耗了我50%的精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3984.html

更多阅读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二)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我离开清华大学走上社会的这10年的后一段时间,当我开始进入企业的高层管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企业政治的问题。我对权力一直相对比较超脱,信奉靠自己诚实劳动去谋生的原则,所以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一)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两难困境  我们的系统集成业务,当时已经做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是伴随着中国的行业IT应用一起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困扰我们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当期业绩与长远发展的两难。这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  国内的高科技企业,除了少部分外,基本上都是运作型企业。即企业是依靠规模性运作/服务的效率取得竞争优势的。这也是符合中国产业发展规律的现象,不能简单的责怪这些企业和企业家

我的职场十年(二十九)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四   再上台阶---进入高层管理  公司的突然拆分,导致了许多人生命轨迹的突变。我也因此而从产品业务,转向了软件服务业务。如果说是贺志强引领我进入了IT行业的话,可以讲是郭为带我进

我的职场十年(二十八)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这件事情的不幸结果,也引发了我对如何让员工和业务的性质相匹配的思考。质疑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可谓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之一。在企业工作,特别是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同事之间,上

声明:《2016年农历十一月十三 我的职场十年(十三)》为网友等我的另一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