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高露洁事件”,终于在美国研究人员的辟谣声中落下帷幕。4月15日,英国小报断章取义地根据美国研究人员彼得·维克斯兰一项研究成果的推测,报道了“牙膏致癌警告”,称“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消息传入中国后,一些媒体以高度的“新闻敏感”转载了这条消息,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追踪报道,于是乎“高露洁事件”的真相在一片炒作的泡沫中变得越来越混淆,结论也越来越可怕。
维克斯兰对前往调查此事真相的新华社记者说,日常生活中使用牙膏致癌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某些媒体只引用了他们所发布新闻稿中的几句话,而没有准确、全面地理解这一研究。对他的研究成果被炒作成“牙膏致癌”风波,他表示难以理解。
维克斯兰如果多见识几次类似的事件,只怕就不会觉得那么费解了。即使新闻来源只是有限的几粒洗衣粉,只要放入“合理虚构和想象”的水中,再加上大大小小媒体的一通翻搅,让读者眼球瞬间被吸引的“报道泡沫”就制造完成了,于是报纸销量增加,电视收视率提高,广告收入更是节节攀升,难怪不少媒体如此热衷于这项 “造泡泡”的工程了。
媒体炒作的泡沫会对社会舆论产生误导,这有悖于媒体应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由于媒体在百姓心中通常成为权威的代名词,对读者的心理、价值取向有相当的影响,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传媒仅仅为了增加自己的发行量和收视率,或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或不分轻重、人云亦云,或添油加醋、极力渲染,将一些本来没有发生或不至于如此严重的人和事,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不仅会对百姓造成误导,还有可能带来不良社会风气。
媒体炒作的泡沫是对宝贵版面和节目时间等大众新闻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有悖于媒体应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应该更多地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报道对受众负责任、有价值的事件上,关注亟待社会关心的困难群体,体察百姓疾苦,主持正义,而不是把眼光盯在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甚至“星、腥、性”上。
“高露洁”的媒体炒作泡沫虽已幻灭,我们从中仍需冷静思考“报道”与“误导”的一线之隔,撇去浮躁的心态,打破媒体炒作的泡沫,给公众提供更真实、更权威、更公正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