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彬 发自北京
截至2003年底,国内服装企业大大小小共有几万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企业仅有48家 一个“国际品牌”的成长史 4月7日下午,经过李靖在电话中的多次指引,记者终于找到了北京市丰台区万泉寺附近的一座院落。 李靖是北京诺琪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这个院子门口的墙壁上还有一个牌子——“法国诺琪服装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在四周一片破旧平房的衬托下,这个外国企业的牌子显得格外醒目。 “与欧美知名的企业相比,中国的服装企业更像是作坊。即便是目前国内大型服装企业,也能看出作坊式的痕迹。” 目前李靖的公司有员工200多人,其中流水化的生产车间共分七八个组,每个组12个人,每人负责一道工序。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已经有了70多家销售商,但是主要的销售区域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每季度能推出七八十款女装新品,销售额达到五六百万元。 “这在国内属于中等规模吧,按照国内女装的情况,投入50万元到100万元的企业只能算是起步,像我们在500万元左右的属于中等规模,1000万元的就算比较大了。” 十几年前,李靖所在的公司还只是一个小服装加工厂,产品主要是棉衣和普通的外衣等,没有牌子,不需要设计,加工出来的衣服直接批发到各个商场、服装店。 2000年,公司开始制作女装。他们看准了女装的发展前途,“那时国内专门做女装的生产企业少,走品牌路线的也少,一开始我们就决定要走品牌路线,专做女性时装。”李靖说。 当时他们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是缺少人才。有好的设计师才能有好的作品,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好的设计师从哪里来? “在国内一般的中小服装企业,设计师的来源一是高薪从别的企业挖,还有就是自己厂的技工——‘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李靖说。 但是在有了设计师,有了自己的品牌之后,他们又面对着一个新的困难。那就是怎样打开市场销路的问题。 开始创建时没有产品包装,在宣传上也没有多少投入,这让他们很难找服装代理商,国内的消费者一个普遍的消费习惯就是只认“国外”的牌子,认为洋品牌就是好的,贵的就是好的。 那些代理商只认国际品牌。“我们一说是国内的,他们就连产品都不看。商场也是这样,根本进不去那个门。我们逼得没有办法,只能也起个洋名,注册一个有洋味的企业。”李靖说。 “国际品牌”制造链 李靖没有透露当初怎样在境外注册企业,但记者从公司的其他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2000年,李靖通过位于北京德外大街的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注册了“法国诺琪服装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地是香港特区,而“北京诺琪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成为这个“法国”公司的子公司及中国市场代理商。 记者在上述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拿到一份委托该公司办理注册“海外公司”的客户名单。 在这份共有148个客户的名单中,服装企业占了大约80%,其中有“法国诺琪服装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意大利梦特娇集团服饰(香港)有限公司”、“法国皮尔卡丹国际服饰有限公司”、“法国袋鼠国际机构集团有限公司”、“意大利啄木鸟集团(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其中95%的注册地在香港特区,剩余的注册于英国和美国。 中国服装协会信息部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这份名单中的服装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洋名”注册自己的品牌,这从法律上来讲不存在问题;另一类是属于借用国际知名品牌的“假名牌”、“傍名牌”。 上述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一位员工表示,“我们是正规的企业注册代理机构。”他提供的一份注册登记流程显示:只需个人身份证明和注册公司名称。 而代理公司负责的内容包括:香港公司的年检、报税;香港公司注册秘书服务,注册地址使用;负责在香港开设银行账户、香港公司在香港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申请商标注册。 注册成功后,客户的资料包括注册证书、商业登记证、公司组织章程、股票、法定记录册、公司印章等都会邮寄过来。这份流程显示,注册香港特区和英国的收费也不相同。香港公司注册委托费为7900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少于1万元港币免收厘印税费,高于1万元港币需另付千分之一的厘印税费;英国公司注册委托费为12900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低为100英镑,高于此数须另付千分之五的厘印税费。 另外,英国公司年检及秘书费用为6900元人民币每年度。如果在香港特区或英国注册公司,而不在香港特区或英国生产经营的话,则不需要交税。 “可以保证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注册成功一个公司。”上述员工告诉记者。 这个流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借香港等地注册的便利,成立一个公司,再以该公司名义授权内地公司使用其商标,由获授权公司委托内地工厂或者就是申请注册的公司本身来生产并组织销售。 注册在香港的诺琪公司在当地并没有经营场所、产品和机构,产品也没有在内地以外生产和销售,而且每年要向注册地缴税,不过“代理公司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在注册地避税”。 游走在法律空白地带 “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合法的,在内地没有相关的法律来约束,只有在产生民事纠纷时,政府和司法部门才会介入。”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余长江所长说。 余长江分析:这种企业更多的只是拿个洋名,注册一个“国际”公司来包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是借助国际名牌的知名度。 从法律上来看,内地法律存在着空白点,而且内地法律和香港特区法律之间的差异,让投机者有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和内地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密切相关,认为国外的品牌好,这也促使生产者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产品贴上洋标签。 北京市工商局商标处处长张国鸿告诉记者,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商标法》与《企业登记注册管理条例》之间存在法律的空白点:商标登记注册是全国统一管辖,而企业名称登记则是三级地域管辖,属于地方管理,相互之间也没有实现交叉检索,没有形成信息共享网络,协调的难度很大。 而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解决,因为“内地目前登记在册的商标就有200多万个,内地企业的数量更是非常大,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光北京就有40多万个企业,这些遗留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 国内服装业发展之惑 抛开那些假冒国际名牌,傍名牌的企业不说,怎样看待这些在香港特区甚至是注册的“自主国际品牌”? 提起这个问题,李靖的回答异常谨慎。“当时我们也咨询过相关的事项,我们是正规注册的公司,不论从法律上还是程序上来看都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我们就是国际品牌。” 而在国内的市场销售中,“诺琪”也一直是以“法国诺琪品牌”来宣传的。同时李靖也坦承:我们一直想往长远发展,从品牌做到名牌,这样做也是走“捷径”。因为“国内很多企业都是这样做的”。 记者从商务部网站上得到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国内服装企业大大小小共有几万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企业仅有48家。 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披露的一则信息表明,我国服装出口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自主品牌服装尚不足10%。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生产规模和出口数量都保持高速增长,但大都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自主品牌的服装出口比例一直很低,“知名品牌少,核心竞争力弱已成为制约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余长江认为,我国目前服装生产水平、工艺和加工能力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但是服装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较弱,还无法推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国货还要借助洋品牌去销售,一方面冒着违法的风险,一方面又无法使企业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