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中国经济突破
2004,中国代表团在雅典奥运赛场上获得田径、网球、皮划艇等项目的重大突破时,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不少突破事件。
央行九年首次加息
2004年10月28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由5.31%升至5.58%。这是自1995年7月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央行加息的举措在全世界引起重大反响,金融时报发表文章《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震动全球市场》,称此举使全球的商品价格、股市和外汇均受到冲击。
中国外贸突破万亿美元
截至2004年11月20日,中国2004年度外贸总额已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在全球贸易中的排位有望升至第3位。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383.8亿美元,同比增长36.5%,进、出口总值双双越过5000亿美元关口。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8.4亿美元。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
欧洲游:构想三年终实现
2004年2月中欧签署旅游备忘录,9月1日正式开放。“欧洲游”从构想到现实历经近三年。国家旅游局负责人说:“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最大规模的‘旅游目的地国地位’协议,也是中国旅游业今年最重要的事情!”29个欧洲国家一齐涌进目的地国的阵营。
首次实现大规模国外送电
2004年底,云南电力部门通过架设在该省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谷柳市之间的中国第一条跨越国境的高压电线,首次实现大规模国外送电。中方通过110千伏河口变电站向越南110千伏老街变电站送电,送电最大电力40万千瓦,年售电量约2亿千瓦时,预计年创汇约700万美元。
首开下一代互联网
12月25日,中国开通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这是全球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 CERNET是中国首个开通的第一代互联网骨干网。据了解,中国有望2006年将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随着在下一代互联网、3G领域的崛起,中国正成为国际通信市场重要的力量。
首次与七国财长对话
2004年10月1日,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应西方七国邀请,在华盛顿与七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举行了首次非正式对话。西方七国与中国就中国经济形势和前景进行了讨论。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说:“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见了中国同行,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行动。”
3G手机核心芯片诞生
2004年8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枚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标准的3G手机核心芯片,这是目前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3G核心芯片。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打破了我国手机芯片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外国通信公司垄断的技术壁垒。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2004年12月31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举行,规定以后每10年进行两次。在组织并实施经济普查中,将面临企业数量庞大、组织结构复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挑战。12月2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30起统计违法案件。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强调,务必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性。
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试行
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12中旬开始试运行,在七个城市对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开通联网查询。2005年,央行将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继2002年全国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全国联网后,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又取得重大进展。
9亿农民增收
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曾说,今年上半年,由于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出售农产品得到的收入人均589元,比往年增长近两成。
经济普查牵一发而动全身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掀起一阵审计风暴之后,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也坚定地表示出对全国经济普查这项系统工程的决心,他提出要极力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据李德水介绍,这次经济普查的对象可能涉及我国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约500多万个法人单位、700多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2300多万个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所涉及的经济总量预计将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5%以上,沿海地区可能达到90%。全国共动员了近1000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耗资几十亿元。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因素,这次经济普查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普查对象仍存有顾虑,仍有少数单位,特别是有些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担心普查资料会落入工商、税务部门之手,最后成为被处罚的证据。因此李德水承诺,普查资料绝不泄漏给任何单位和个人。
另外,统计部门自身也存在一些顾虑。因为经济普查结果可能与年报数据、定报数据有较大差距。以沿海某省为例,单位清查中就发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大大增加,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了91%,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增加了38%,批零贸易企业增加了385%。于是,当地政府甚至要求统计局搞好经济普查数据与年报数据、定报数据的衔接,要差不多、过得去,提出要人为地修改、矫正普查数据。对此,李德水向全国统计干部表示“谁报假就通报谁”。
12月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近年来各地统计部门查处的30个统计违法案件,其中,国资委老干部局赫然在列,并且作为公告中的第一个案例被拿来开刀。
“姚康达”的消失
2004年,“姚康达”成了舆论的中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居然从上海一家银行贷款7141万元人民币,购买了128套住房,炒作房地产。姚康达主要是2002年到2003年6月份以前在工行贷款炒楼。由于每次贷款他都能交足20%或者30%的首付,并且基本上每月都能按时还款,有时一套房子高价卖出后还能一次性还完贷款,因此工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与姚某一直保持着借贷关系。
一般要贷款买10套以上的房子,银行都会认为风险很高,姚康达却能在一家贷款买128套住房。2004年,类似的现象时有发生,汽车信贷的问题更要严重。巨大的资金漏洞无人填补。这一方面反应出银行的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也看出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弊病。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指出,中国因信用问题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财政收入的37%,GDP因此少增长2个百分点,“信用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而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利用征信系统,大银行客户的违约率可减少41%,小银行可减少78%。
建立征信系统是项浩大的工程,信息透明是最基础的工作。2004年7月央行第一次征信管理工作会议上,副行长苏宁透露要在一两年内初步建成中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年底,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试运行。虽然只是试验性质,银行之间愿意共享信息,已经是一大进步。
基础问题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粮食主产区和多数农户收入持续徘徊甚至减收,谷贱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影响粮食的供给,农民增收进入最严峻的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左右,扩大到3.1:1。
2004年农民收入较往年有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粮食丰收、粮价上涨,二是国家减税等政策。根据目前农业税额计算,2004年,我国农业税税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可减轻农民负担约70亿元;取消农业特产税,则可为农民减少负担48亿元;而粮食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规模将不低于100亿元。仅此三项为8.7亿中国农民带来的直接收益为118亿元,即是说,2004年,我国农民平均每人可增收13.56元,农村居民纯收入可增长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