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18日到19日两天,记者获悉,12月17日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带走协助调查的共有7位伊利集团高管,理由是“涉及挪用公款1.8亿元及做假账”,其中有三人已经被放回,董事长郑俊怀及杨秀琴、张显著和李永平尚被拘禁。据有关人士透露,逮捕令很快就会下来,目前这四个人的家和办公室都已经被搜查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12月17日下午三点,检察部门以开会为由,召集伊利股份的所有高管开会,随后将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多名到会高管人员带走,至今未归。但有两名高管因出差未在带走人员之列,一人为伊利总裁潘刚,一人为伊利副董事长杨桂琴。
随后,记者致电郑俊怀和潘刚,二人所有手机均关机。而伊利的董秘兼财务负责人张显著和证券代表李永平的手机也均处于停机状态。最后联系到伊利董事王宝录和在北京负责宣传的张舟,但二人均表示在外出差,一切情况不清楚。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潘刚目前仍很自由,检察部门只是给他打过电话询问情况,并未要求其回内蒙古。而杨桂琴也有可能于18日在上海被带回内蒙古。
记者试图联系内蒙古高检求证此事,但该院多处办公电话均没有人接听。
据了解,伊利高管被高检带走很可能缘于证监会对该公司的调查。在今年6月伊利股份闹完“独董风波”之后,7月证监会决定开始对伊利进行调查,并从天津证监局稽查部门抽调部分人员前往内蒙古。大约在一周前,该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但内容目前还不知晓。
相关链接:
根据伊利股份2004年3月9日发布在《中国证券报》上的公告显示,公司根据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公司四届四次董事会关于“公司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事项”的决议及公司内部审批程序,进行国债投资。从2002年11月起公司累计汇款3亿元至闽发证券北京营业部,购入国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所购国债收盘价计算余额市价总值为2.91亿元。公司截至2004年2月27日已卖出国债收回资金1.87亿元,目前尚有部分国债未卖出,按收盘价计算余额市价总值为1.07亿元。公告称该国债交易是公司通过证券营业部自主直接进行,没有与证券营业部签订任何契约合同,没有委托机构进行。
6月16日,还担任伊利独立董事的俞伯伟先生对搜狐财经表示:“我们三个独立董事对此事完全不知情。”
之后,搜狐财经查遍了伊利公司2002年的公告及上证所有关公司信息,确实没有发现该公司2004年3月9日所发布公告中所提及的“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公司四届四次董事会的决议”。另查,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在此后的股东大会决议中也没有提及。
至于3亿元国债的卖出,俞伯伟透露的情况与公告也有很大出入,他说:“3亿元国债是在被媒体曝光和上交所质疑后,公司才发表了公告并卖掉了2.53亿元,剩3800万元没有卖,根本不是剩下一个多亿没卖,而是后来又买了1.16亿元的国债!”
当时伊利的另一位独立董事王斌也证实了俞伯伟介绍的情况。
在伊利集团于2004年8月3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已经免去了俞伯伟独立董事的职务。独立董事王斌也主动提出辞职,王斌在辞职书中对公司继续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