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市场的联想,俨然成为老大,然而,老大未必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在大字前面,还多了一个老字。大而不强,已经是一大忌讳了,而雪上加霜的是,大而不强且不说,还兀自老去了,这多少有点的出师未捷身先老的遗憾吧。
跟中国许多志气大于理性的企业一样,联想的想象力也格外丰富,甚至具有超出现实要求的强大力量。比如,杨同志在跟了老柳几年之后,一副少帅风度,扬言联想要在XXXX年实现多少多少人民币的壮想,甚至凭着一股豪气冲天,不顾一切进行盲目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全面溃败,不得不收缩战线,以减少损失,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前段时间,联想的裁员风波让联想员工顿悟“联想不是家”,然后一边无奈地收拾行李一边挥手而去。其实,他们更要感悟到一点:联想不是现实,尽管想得完美。
为什么要多元化呢?除去主业PC的利润日益稀薄、难以支持其更大的获利能力以保持发展势头外,还有比较掩蔽的一点,这就是中国人普遍的虚荣心。有了资本,就想玩些花样,好象只要有了想法,一切便不在话下。这样一来,感性必然将理性完全吞噬。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希望用多元化来掩盖主业的上升乏力。事实上,联想也不过是一家大型的组装工厂,其拥有的也不过是些外围技术,在主业上根本没绝对优势,面对戴尔的步步进逼,联想不仅显得毫无主见和不知所措外,唯一的就是赶紧转移阵地。多元化可能是这种策略之一。我们所知道的联想,其实跟其他许多企业一样,完全是在中国特殊的卖方市场被喂大的,供不应求与政策庇护,使这些企业具有了资本和经验的积累,而在一个更加开放、透明与公平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这些企业往往会失去方向,甚至出现昏眩。显然,当主业增长势头趋缓时,联想便慌了手脚。多元化不行,那就交点学费,来个二元化吧。概念的层出不穷,掩盖不了心头的慌乱。
既然技术上无所作为,战略上又遭遇失败与困惑,而国内市场眼看着利润渐稀,走国际之路如何呢?于是,一个大胆的奥运计划粉墨登场了。当然,这是一个足以撩起国民全部兴奋点的举措,甚至可以赚足媒体与社会的关注和眼球。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在一段时期内,联想成为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是有关人士讨论的焦点。联想好象找到点感觉了,频频发言,意在国际品牌这个红苹果。然而,恐怕这又是一个值得观望的悬念了。
跟三星相比,联想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当年的三星经过那次面临倒闭的挫折后,励精图治,韬光养晦,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下了多大的功夫?李健熙甚至喊出:“除了老婆,什么都要变。”为了保证质量,他们果断地将有问题的产品召回,全部销毁,而通过合作、购买、进修等多种手段和途径,提高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将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的研发与市场的需求进行三位一体的结合,从而使三星的产品有了技术与质量的保证,这是个前提和基础。最重要的是三星不仅形成了先进的理念,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在一切硬件条件都具备的基础上,实施国际化的品牌战略是水到渠成。所以,三星最后成功了。那么。联想呢?
技术上乏善可陈,理念上也处于摸索阶段,至于方向更是模糊不清。联想的一道硬伤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拿主业PC来说,联想已经无力再进行提升了,甚至认为这样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极限,而事实上,戴尔却保持着38%的增长速度。同时,它还在学习戴尔模式,这其实又是一个误区: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从战略上的失败到战术上的无为,这足以说明这家企业是多么的脆弱。
但是,它要赞助奥运。这有点像一次孤注一掷的赌博。数百亿元的资金投入之下,是赢利能力的减弱,联想再丰富,恐怕也有点悬。关于赞助奥运,戴尔也有这种念头,不同的是,这个增长势头和赢利能力以及实力均占优势的跨国巨头,更多的是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联想真的能成为国际品牌吗?其虚弱的实力能否支撑起他们想象中的国际品牌呢?杰克。韦尔奇就认为中国要出现真正的国际品牌,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联想可以凭借大胆的想象力完成这样的突破吗?当然,我们并不迷信权威,但是,这需要积累,需要坚实的基础,如果只是获得虚名,虚名之下,其实不然,那么,一切还只是枉然。
联想不只是要想,更多的是要做。如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如何保持不竭的创新能力,如何准确地洞察市场动向,如何将产品与市场的距离拉近些,再拉近些……如何让联想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才是更重要的。
离奥运2008还有屈指可数的几年,在去年的挫败面前,联想确实该冷静地想一想了,什么是该做,什么是放弃的,取舍之间,都是大智慧。当然,最后要善意地提醒一下的是:这个时代需要大胆的想象,但一定要脚踏实地。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