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只做不说”、“多做少说”,让广东商人吃了大亏!
“抛头露脸”带来大商机
1998年广州本田创业经营,2004年日本三大车商全面入驻——正在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广州汽车工业成功布局的庆功宴。而正是这短短6年的“汽车神话”,却给一直恪守“多做少说”的广东人摆出另一种事实:“多做多说”也大有好处。
广东人以“敢做”出名,“只做不说”也出名,但在近年对广州本田的经营中,人们却发现“老广”一反常态地“高调”:大会小会引为范例不说,还特地推出汽车展以营造产业氛围。很快,这就催生了200家汽配企业。后来,作为一流配套环境这又成为其它日系车商看中广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样以“高调”赢得成功的,还有广东的化妆品业。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只有数十家化妆品企业,而现在却拥有3000家企业,产值占全国同行的70%.究其原因,广东省美容美发协会会长马娅直言:办了10多年的广州美容美发展览起到了主导作用。她说,这个展览是目前全球同行业中成交量最大的,广东产品年年在这个舞台上“抛头露脸”,能不“发”吗?
是“多做多说”的时候啦
不过,偏偏有更多广东人是做得再好也不声张的。缘何?知名策划人王志纲的分析是:广东商人的明星意识和政治意识不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宣传自己,最好是“闷声发大财”。
殊不知,此类“闷声发大财”,却可能挡了他们更大的商机。记者曾接触广东一家在上海搞建筑的公司老总,他不无担心地说:“最早来上海搞建筑的是广东人。可现在,浙江商人抢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为什么?“闷声”之下未能树立声望,可能是粤商异地受挫的主要原因。
据透露,在上海有很多著名的楼盘、餐饮连锁店,背后都是广东籍老板,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上海的很多灯具市场、洁具市场,广东商人占据70%的份额,而最出名的却是温州商人,你说广东人冤不冤?
从广交会到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很多会展,记者见得最多的是浙江人的广告,却鲜见广东人的吆喝。但实际上,中国每年出口商品1/3是“广东制造”。
广东三水一家铝型材民营企业,做了上海F1工程、做了广州新机场工程,产品甚至还被选作欧洲“空中客车”飞机的起落架材料,自己也有院士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家叫“凤铝”的企业?难怪该企业的老板自己也感叹:过去说得太少,没有社会知名度,现在想做民用材料,难啊!
“广东商人已到了该‘多做多说’的时候了。”今年年初曾为广东省政府做出350万字《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的暨南大学教授朱卫平说: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商人摸着石头过河,闯了不少“禁区”,所以习惯于行为低调;现在,加入WTO后,在越来越规范透明的市场竞争中,高调才有品牌,没有响亮的品牌,哪来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