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加工过程 反思中国MBA教育:原材料是半成品 加工过程差



 

  张民/文

  “中国的MBA教育,就是由不合格的加工者、使用错误的方式、加工着不合格的原材料。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MBA)是不可能合格的。”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副主任张民提起国内MBA教育的时候语出惊人。

  我国1991年只有9所院校开办MBA教育,到2003年9月份,院校数量已经达到87所,累计招生人数超过82000名。据权威人士透露,截止2004年6月,我国MBA人群已经远远不止10万。这种增长速度即使是在发达国家的历史里,也不多见。

  随着成人商业教育的发展,对于MBA的议论也逐渐浮出水面。我们相信,对MBA的肯定是为了明确已有的成绩,所有的批评,也只是为了中国商业教育能更好地发展。

  《中国财富》杂志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人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学习型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民教授,以下是他对中国MBA教育的一些观点和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第一个做MBA教育的大学,北京大学是第二批。MBA教育在国内的历史虽然只有十几年,却从最早的7家、8家、56家,快速发展到现在的80多家,都拥有MBA教育权。这80多所还不包括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这两家不在国民教育系列里面。针对商学院整体讲,我持完全的否定态度。在欧洲,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开MBA课程,因为它不是一门科学。MBA没理论,没实证,尽管目前很多的学生在报考和学习,这种教育形式在世界上还是面临巨大的挑战。

  从MBA的生产过程来看,它的原材料是半成品。

  在中国,早期报考MBA的人,是因为考不上其他专业研究生,才来念MBA的。比如历史学专业,一次也就招两三个研究生。而MBA教育,没有那么高的门槛,不要求学士学位,以前连大专生都招过。很多人不但没有企业经验,也没有商业兴趣。当时中国青年报对“第一届MBA都在做什么?”进行调查,几乎没有一个毕业生是在企业管理者的职位上。看一下北大、清华读MBA的那些人,基础素质是非常差的。我不是唯学历论,从相关背景、专业能力角度来看,MBA比学校中任何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差。无论是北大、清华、还是人大……,说句难听的话,在大学里最差的学生都是读MBA的。

  原材料不好,MBA的加工过程就更差了。

  我们还不如美国,美国有大量的案例,我们则完全是“教育”的形式,是老师讲课,这种形式完全就不是MBA的形式,“教育”和MBA是两码事。加工者自己都是无证上岗,在北大、清华当MBA教师的人,自己都没有企业管理的经验。包括中国最好的光华管理学院都是这样。我很尊敬张维迎老师,他是一个经济学家,经济和管理是两个学科,他虽然在华人经济学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也没有受过管理学教育,他也没有管理实践经历。老师都是以前教经济学的、教企业管理学的,所以说:加工者没资格。

  我在人大做了7年的MBA中心副主任,概括中国人民大学的MBA教育:加工者(教育者)没资格,他们一辈子没卖过一件东西。有时候,我问他们,你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是怎样完成的?很可笑的是,一些北大的老师,一年给MBA上200天课,一天赚5千、8千、1万,教师根本没有时间自己进行知识更新。把智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拼的是体力。

  根本不要寄希望于大学或者商学院培养出企业家。别奢望用培养职业经理人方式培养出企业家。

  话可能是偏激了一点,道理却是正确的。企业家永远是不能被培养出来的。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企业家,这方面在国际上是有定论的,熊彼得依靠这个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说:第一、有强烈的个人成功的愿望;第二、勇于创新;第三、使创新成果资本化。如果你只知道创新,不能变成资本也是没有意义的。很多国内的学者也总是在创新,但他没有做到资本化,没有变成钱,他们就不是企业家;第四个是不顾手中现有资源的人,有这种素质的人叫企业家。“不能依靠手中现有资源”这一点很重要,MBA的哲学是:“我手中有多少资源。”在西方,冒险和创新是一个词,冒险能有办法被教授吗?如果按照理性的精神去冒险,那就不叫冒险了。不只是西方,东方的案例也是一样的。李嘉诚、霍英东、柳传志,是哪个商学院培养出来的?

  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到现在为止,没有培养出一个企业家。从知识体系角度来看,现行的MBA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我们应用着国外70年代的管理思想,比如国内清华、北大的MBA教育。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目前我们所应用的基本都是波特竞争管理的基本模型。他的这个模型从提出到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管理学都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在现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学者经过实证性的研究,挑战了波特的理论。波特理论建立在相对环境下,目前的环境是在剧烈变化着的,我们已经很难用定量、定性的方法来衡量事情。

  目前国外有些先进的商业培训形式,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现在西方有一种培训形式,叫IMPM,他的学员是由企业来推荐的,学生不是个人而是企业,全球内选择几家大企业,每个企业选择一两个人。学生不在任何一个教室上课,分头在全世界,带着学生在所有参加培训的企业巡回,边考察,边学习。首先是国际化,现在提民族企业是没有意义的,中国还没有一个企业进入IMPM的。一切要在实践中学习,在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人是实践者。管理不是知识,也不是艺术,管理是一门“手艺”。按照常理,我们做一道菜,原料是一样的,比如多少克盐、多少克油、加热多长时间,到多少度,规则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会一样,这是一个“手艺活”。

  另一种是对“文化”的培养。哈佛有一个未来企业领袖的培养计划,针对一些大公司的高层,他们已经完成了管理学教育,他们更倾向于对文化的了解。学校组织学生去新加坡,专门请南怀谨讲禅,试图通过这些来了解中国的商业环境、人文环境;他们还去了意大利,请当地的一个歌剧教授,给大家讲美学、讲艺术,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地中海、意大利的文化。

  第三种是受企业的委托,培养企业高层。欧洲的一些大型公司与美国的观念是不同的。他们从不寄希望自己能招聘到什么人,所有的高层一定是由企业进行实际培养而产生的。他们在中国招聘的时候,只招聘本科生,然后进行培养。欧洲企业维持着积极的保守。

 反思中国MBA教育:原材料是半成品 加工过程差

  从国内商学院的运营来看,国内MBA教育的从业人员表现的很“笨”。

  包括中欧、长江、光华,他们每天疯狂打广告、做宣传,实际上是在封自己的路,一个海尔的中层经理,拿到MBA的文凭以后,会四处炫耀。这样把很多企业高层的学习道路封闭了,他们怎么能和自己下属的一个小中层成为同学呢?想要培养企业家,不能铺天盖地地招生,如果招来了一个中国石化的中层经理,MBA班已经很高兴了,但高层就没有办法来了。中石化有1000多个局级领导,他们没有办法和自己的中层经理一起去读已经很“滥”的MBA。商学院太注重商业利益,太注重招生数量,疯狂打广告,甚至还做了路牌,在美国,我也没有见到哪个商学院打路牌广告。这也是中国人的创举了。

  当然,我们再反对,MBA还会继续招生,还会继续开展,能够刺激一下国内的MBA教育,或许也是好事。

本文由《中国财富》合作提供,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6253.html

更多阅读

全面披露中国家庭教育痼疾:父母皆祸害.txt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226296.html?from=like&retcode=0父母皆祸害 全面披露中国家庭教育痼疾登录我的个人中心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生活时尚 > 教育 >全面披露中国家庭教育痼疾:父母皆祸害 全面披露中

现场实拍中国枪决现场:死刑犯是怎被执行枪毙的

现场实拍中国枪决现场:死刑犯是怎被执行枪毙的以前的行刑手一般从武警的入伍新兵中挑选,死刑犯被带到刑场后一排跪开,行刑手都是上刺刀的步枪,站在死刑犯的背后两步距离,然后由法医将刺刀顶在死刑犯背后的心脏部位,以保证击中心脏。最后验

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二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前景

2004年08月16日 10:53黄藤:这就是大概中国整个民办教育走过的一个基本的历程,真正它的发展和它的恢复是在1978年以后,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它的最大的发展时期是到了1996年或者到了2000年这么一段时间,才得到了

美国教育:是天堂还是地狱?

很多“国粹派”攻击我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我一直推崇美国的教育模式,所以是“美狗”。一直在贬低中国的教育,所以是“汉奸”。不过,我虽然推崇美国的私立精英教育模式,以及很欣赏美国教育部作为一个毫无实权的“不管部”这种高明的“无为

终究吹破牛皮:‘中国情商教育第一人‘

王丽娜,号称“中国情商教育第一人”,她创办的“中国希望情商教育乐园”向各地推广情商教育产业,收取加盟费。她还拥有众多光辉的头衔,如“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情商教育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教授”等。    但福建团省

声明:《生物加工过程 反思中国MBA教育:原材料是半成品 加工过程差》为网友哥不想长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