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浙、沪医药保健品市场,某个著名品牌几年来一直风声水起,业绩平稳发展,尤其在抗疲劳产品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下面的员工很引以为豪,渐渐滋生出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觉,但在我看来,这种状况能持续多久呢?要知道以前的辉煌并不代表今后发展的顺畅,曾经的骄傲说不定纷至踏来的就是苦涩。从目前来看,某品牌产品已经显露疲态,缺乏后劲,说来说去,关键是缺乏创新。
华为老总任正非曾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写到:泰坦尼克号当初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下的海,可最终遭遇的是什么呢?在当今各种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演化市场变数时,某品牌也该觉悟了,著名战略大师、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伯特教授曾极力主张企业应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否则,前景就会不明朗。
现在,以终端为主导的营销正在逐渐取代以广告为主导的营销。“终端制胜”这曾经是许多医药保健品企业惯用的传统营销套路,某品牌企业也不例外。最大的优势就是战略上重视终端对于保健品市场拓展的意义,战术上实行终端拼抢,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每年不断在包装、色彩、形式上进行更新和变化,然后在全国重点区域一掷千金买断货架、抢占堆头,派驻促销、拦截竞品,过年过节,更是大张旗鼓、声势浩大,进行“广场秀”、“歌舞秀”、“时装秀”,同时配合促销进行产品买赠等等,实现大面积销售,至于其它,除了这种手法以外,就再也缺乏新东西了。下面的业务员单纯凭体力进行终端生动化陈列和定期结款外,再也没有主观能动性施展发挥的空间,说难听点,他们缺乏营销理念都成了终端工作的苦行僧。一旦离开单位,绝大多数都不适应新企业的工作方式,现在看来,某品牌企业培养出来的所谓业务精英大多是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无庸讳言,终端工作很重要,它是实现产品到商品惊险的一跳最大的载体。但是,随着同质化竞品不断涌现和竞争的惨烈,如果说终端推广工作的背后是那个企业肯花钱似的比拼实力,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消费者的需求既是多元化的,也是个性化的,它需要企业不断推出产品实现市场最大化满足的同时也讲究细分策略上服务口碑,这就给营销工作的多样化带来了巨大的前景。
针对近年来通过个性化服务营销带来的非传统模式引发的市场热潮,某品牌企业似乎沉睡不醒,他们仍满足“天上飞广告,地上铺通道”,在终端的抢夺和资金的付出上寻找到一种平衡和心理安慰,并每每为自身占据货架醒目位置沾沾自喜,似乎营销就是这种纯数量式的推广方法,要知道,保健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日常消费品,它更需要口碑和服务,如果一味沉醉以往,那么,这样的好日子不知能维持多久。
八佰伴原总裁和田一夫在直面失败时曾这么语重心长的说,市场发展就是不断创新和淘汰的过程,只有永远保持活力、持续创新的企业家和企业,才能健康生存下去。相信对于众多医药保健品企业来说,此言极是。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