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产品具体运作中,我们往往想法多多,并围绕营销来开展。在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目睹同类竞品的成功不自觉诞生出了类似见解的东西,也有部分是立足企业角度综合了各种包括研发、生产、管理等元素形成的思路。我们经常讲,通过有效合理的渠道通路要尽快实现由商品到货币惊险的一跳,那么,在成为商品之前,产品就必须要有转变过程,与此相对应的想法就要成为办法。
为什么面临市场经济的狂风巨浪,许多企业折輚沉沙,一撅不振?那是因为其产品虽然研发生产出来了,但它形不成商品,得不到市场的接纳,也就不会有它的一席之地。我们平常通俗意义上讲,某某产品的好坏,不光是指硬性的生产设施,工艺流程等,其实更大程度上要靠营销来说话,就产品而言,它本身没有发言权,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的需求认同。拿北大再生人来说,其强势的产品与软势的营销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其命运很快衰败,实在令人惋惜!作为营销资深人士,我有时常感困惑,市场经济在我国二十多年了,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各种西方先进营销理念和本土实战经验,也在不断的传播深化,可仍旧有不少麻木、封闭的企业老板,还单相思般的念叨着自身产品怎么怎么,它应该有几亿、几十亿之类的广阔市场,为什么卖不动呢,那是宏观环境不完善,消费者不成熟等等客观原因作怪,而全然没有意识到自身层面上市场意识的浅薄和营销理念的贫乏。不是吗,针对未来运景,相关想法倒是很宏大、很壮阔,可是——唉,就怕讲可是两字,现实的具体可执行办法呢,假如过多的美好想法形不成有效的办法,那不是画饼充饥又是什么?
诚然,许多产品出现夭折,就其老板来讲,也非常不甘心。那么好的设施、技术、人才等等,为什么成为不了商品?再说老板也是在市场一线跌打滚爬过来的,难道吃的苦还少吗。其实说来说去,你的想法再多,但没有成为办法,一切都是徒劳。
营销,往往是和产品推广过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过剩经济时代,每个企业应把营销作为核心竞争优势全力打造,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实现持续发展的可能。想法多是十分正常的,但如果放在团队的小圈子中孤芳自赏,则不仅形不成落到实处的办法,相反要延误时机。
说起来,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是我比较钦佩的一位企业家,黄先生的想法很多,但每一样都能迅速成为他很有市场杀伤力的办法。所以,创维的市场表现他就风声水起。记得他在撰文中曾经把企业家分成两类人:狡猾的狐狸和简单的刺猬。狐狸型的人总是追求许多不同目标,把世界看得很复杂;而刺猬型的人呢,心中始终只有一件大事,它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一的系统或基本的原则,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他们总能从复杂的表象找到潜在的机遇,他们注重的是本质,认为其它都是次要的。因此,刺猬型的人往往能运用简单原则使企业走向成功。
大浪淘沙,风云跌宕。黄先生劝戒人们要做刺猬不做狐狸,我个人认为,类似的道理是,有想法更要有办法。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