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提问:中国现在没有顶级品牌,中国有没有可能在将来创造出一些顶级品牌?要创造这些顶级品牌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做起?
曾鸣:我给一个比较极端的回答,除非中国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否则中国不可能在消费品行业有真正的顶级品牌。因为品牌就是文化,比如青岛啤酒可以在美国走中国餐馆的路子让别
人觉得有一点特色,或者同仁堂卖中国传统文化会形成一些所谓的细分的,令人好奇的品牌。但品牌的内涵是文化,只要中国文化没有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中国不可能在消费品中有世界一流的品牌。我最近的研究感觉非常明显,如果一个行业有标准,然后是一对一销售的话,中国企业早晚可以啃下来。比如现在大家越来越多地进入机械制造,这都能拿下来。但中国人缺乏一种系统工程的管理,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建设,内部管理、协调各方面也是中国人管理的弱项,这种弱项加上中国文化的弱势,我觉得十年十五年大家可以向往,但应该做不出一个世界顶级品牌。但是没有世界顶级品牌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不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所以我专门讲了做不做品牌本身是一个战略选择。现场提问:曾教授您提到中国特色的管理,想听听您在这方面的看法。
曾鸣:这个问题我考虑很多,但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话题。我们长江商学院非常强调中西贯通,就是怎么把海外的管理知识外中国的本土实践相结合。但是我觉得现在的一个现象可能大家过于强调一些本土特色,而这种本土特色并不是能够持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济发展阶段。比如温州企业的家族管理,目前阶段肯定是家族式管理,下一阶段肯定会变成比较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参与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再往后,有没有一些中国的特色?比如我觉得中国企业对于复杂的合作关系的处理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式管理的优势基础。中国传统上就讲和纵,中国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忍耐程度远比老外强很多,所以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这两点某种意义上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企业的一种优势,但是这点现在我们并不知道,包括一些国外的东西能否在国内用,包括矩阵式管理,是海外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比较有效的一个工具,但是据我了解矩阵式管理在中国目前没有成功推行的企业。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是认人不认岗位的,它或者不知道怎么应付两个老板,或者太知道怎么应付两个老板。所以管理中哪些长远来说会成为中国企业长远上的创新?我觉得这种摸索一定要去做。因为换句话说,现在我们讲了很多竞争,最初靠的是资源,后来靠的是规模,但是最终会靠的是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中国企业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一定要靠自己的一套方式,但我觉得这至少是十年、十五年以后的事,现在谈可能有点过早,但是这是大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