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了品牌,丢掉了名牌",日前,乐凯出局"中国名牌"引发了种种争议。有同情者言之忿忿:乐凯与柯达合资之所以断断续续谈了十多年,就是因为乐凯始终坚持"乐凯控股、乐凯品牌、乐凯掌握经营决策主动权"三原则。现在,乐凯好不容易把品牌保住了,却因"血统不纯"不被列入"中国名牌",让人难以理解。
而国家质检总局对此也言之凿凿:乐凯没有被列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范围,并不是由于企业在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彩色胶卷市场发展前景不明朗。 先不说双方孰是孰非,有些疑问必须弄清楚:"中国名牌"是终身制吗?保住了中国品牌的"中国名牌"就一定终身享有"中国名牌"的光环吗?乐凯力扛民族大旗、力守民族气节固然可敬,其出局"中国名牌"固然可惜,但是,这些显然都不是让乐凯永享"中国名牌"的充分理由。"中国名牌"是一种荣誉,更代表着一定的评价标准,它本身应该凸现出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它瞄准的是"普遍",而不是惠及"个别"。岂能掺杂点儿民族情感就改变了"中国名牌"的性质?倘若如此,这种民族情感也只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缺少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有些企业把"中国名牌"当做金字招牌,参加评选的时候,往往摩拳擦掌,不遗余力;一旦评上了,就拿着这块招牌狐假虎威,以为一劳永逸了。因此,我们看见自诩为"中国名牌"的企业比比皆是,而假冒"中国名牌"的企业更是满天飞。后果是什么?"中国名牌"的金字招牌有些贬值了,甚至沦为某种"陈旧"和"浮虚"的代名词。 诚然,乐凯"出局"对乐凯这个个体而言是件不愉快的事;但是,"乐凯出局"这个事件对整个"中国名牌"企业而言却未必是件坏事。它至少传达出了这样一种信息:"中国名牌"也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倘若"中国名牌"真能形成这样一种"退出"机制,那么,它对于规范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可谓善莫大焉------笔者不知道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设立"中国名牌"的初衷是什么,也许,这正是它的真正使命。 有道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有道是"英雄不问出处",当合资已经成为并正在成为许多"中国名牌"企业选择的发展方式的时候,争创"世界名牌"或许是一件更需要勇气,也更惬意的事情。
(中华工商时报 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