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第10次申请“国酒”商标的茅台集团终于一扫前9次申请失利的阴霾,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初审。这场“九死一生”的新闻一经传开,便引发了行业内的一场轩然大波,先是众多知名酒企站出来反对,随后各大媒体和行业内部也都提出质疑,反对声更是一波接着一波。“国酒”对白酒行业意味着什么?对于“国酒”之争,又该怎样去看待呢? 鱼龙混杂的“国酒” 对白酒市场了解的人都知道,用“国”字打头的白酒品牌数不胜数,知名的像“国窖1573”、“国台酒”、“国藏汾酒”、“国典凤香”、“国粹二锅头”,这些品牌都出自于大的企业,企业本身也都具有实力和知名度,具备独特的品牌价值。除了这些企业外,还有众多区域性的中小企业,在品牌和市场双缺位的情况下,利用“国”字的背书效应以及消费者的不明就里,生拉硬扯和“国”字扯上关系,将“国”字作为卖点,确实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也有自己“国”字号产品,利益的驱动,使得白酒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国”字号酒,让消费者头晕眼花,难辨雌雄。是不是带了“国”字的酒就一定是真正的好酒呢?到底什么才是“国酒”呢? “国酒”不在“形”而在“心” “国酒”,可以理解为代表一个国家的酒,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最好的酒,它所带来的不应该仅仅是销量和市场,更应该承载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情感。就像法国的红葡萄酒,代表的是法国人的热情、浪漫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国酒”同样也应该承担起传播我国悠久的白酒文化,让白酒闻名于世的使命。而想要做到这些,不能仅仅依靠种类繁多的外在形式,还要深入人心。 想真正成为“国酒”,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心。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能仅仅依靠名目繁多的营销手段,而要深入探究消费者内心的需求,在充分了解了消费者内心需求后,提升自己的品质、有针对的进行创新,只有这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才能够与消费者拉近距离,深入消费者的内心。 强烈的责任心也必不可少。缺乏责任心的人永远成就不了一番大事业,一个缺乏责任心的酒企也不可能成人民心中的“国酒”。酒企不仅要在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足够的重视,保证产品质量,在整个行业中树立健康正面的形象,同时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和消费者。 “国酒”,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更是基于精神层面的共鸣和企业各利益相关层面的价值认知。 无论“国酒”商标最后花落谁家,“心”的认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酒”,才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