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热引发冷思考 谁都不能淡定的莫言热



   品牌原本属于营销管理理论范畴,是一种商业行为符号,借用到社会学领域建立个人品牌,是一种时代的要求、现实的必然。21世纪最重要的竞争是人才竞争。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要脱颖而出,自身必须有“闪光点”,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万众瞩目,而这个“闪光点”就是个人品牌。

  因此,“个人品牌”价值比什么都重要,要想推动个人成功,要想拥有和谐愉快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像那些各行各业成功的人士一样,建立起自己强有力的个人品牌,让别人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茫茫人海,个人品牌显示出你自己最闪亮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别人为什么要找你共同生活,别人为什么要找你共同做事,都是因为看中你身上某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企业来说,这种价值点经常被称为“核心竞争力”;对个人来说,就是品牌。如同“蝴蝶效应”一样,2012年10月11日,遥远的斯德哥尔摩传来的那则简短信息,无疑掀起了中国文坛的一场风暴。中国原有的“作家莫言”,还新加了一行字“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恩格隆德在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后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卓越的成长之路

  从辍学回家的放牛娃到享誉世界的名作家,莫言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一步一步探索出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莫言的文学功底很好,作文写得非常漂亮,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诵。1967年小学五年级时,他因文革和得罪别人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莫言曾说,他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娶石匠女儿当老婆。

  长大后,20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那时,他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当时,莫言写了很多作品,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他一般都选择地市级刊物投稿,而不是大报大刊。每次莫言都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地等待,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退稿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

  1985年,莫言发表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赢得全国性声誉,这成为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属于莫言探索和逐渐形成语言风格的作品,此前他的十几篇短篇作品都可以当成是摸索和积累。《透明的红萝卜》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损害、被遗忘的黑孩形象。莫言曾经说过,如果非要在他的小说中找一个原型,那一定是“黑孩”。他说:“《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后,我感觉过去几十年在农村积累的素材、我本人的经历都可以变成很好的小说。”小说《红高粱》1986年发表后,张艺谋以此拍摄同名电影,由姜文、巩俐主演随后作者莫言之名享誉海外。

  此后几年,他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至今已经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其中,2009年底出版的《蛙》于2011年8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后期的创作速度越来越慢,因为他希望每一部作品都有些新的变化。在文学的道路上,莫言在艰难而又幸福地跋涉着。

  疯狂的国际范儿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的不仅是巨大的荣誉,还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按照中国央行日前公布的汇率,这笔钱兑换成人民币为750万元,莫言效应已经延展开来,每个人看上去都很心切,谁都无法淡定。

  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莫言获奖了”的消息一出,与他相关的人和物迅即成为关注和打听的对象。尽管莫言没去本届书展,其作品《檀香刑》的德语版瞬间成了抢手货,现场多国记者郑重地把几本《檀香刑》摆好造型拍照。

  出版莫言作品的德国出版社都很兴奋,大概不仅为商业利益,也为自家的慧眼,这包括定于明春出版莫言长篇《蛙》的一家出版社。有一家出版了《红高粱家族》等4部莫言作品的出版社,很应景地在展区上张贴出莫言肖像。

  “中国式”井喷

  莫言获奖的当晚,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陷入一片忙乱,整个营销部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今年5月,精典博维买断了莫言在中国内地所有作品,包含新作品及延伸品的出版权。

  “莫言获奖给公司主要带来了两个影响:首先是关于莫言作品版权的售价,包括电子版权和影视改编,可能会更有话语权;第二是印量上的飙升,其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蛙》此前市场印量大概20万册,获奖之后,莫言新书起码要印刷到50万至100万册。”精典博维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此外,拥有莫言相对完整作品版权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无疑也是“莫言”的受惠者之一。该社称,近期出版的莫言全套文集在获奖后3天内,订单达10万套,按每套标价600多元,总价超6000万元,订单还在不断增加。

  不淡定的还有影视界。“已经有很多电影商在找莫言老师,也有的电影商直接找到了我们,可见莫言的小说还是很有可能涉足电影业的。”精典博维这位负责人说。正如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所言,莫言对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首先,莫言的书籍销量在国内外将出现井喷式增长,出版社能够获得丰厚利润;其次,将有更多的莫言小说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票房和收视率成绩预计非常可观。

  就连资本市场,也感受到了强大的“莫言效应”。10月11日晚间,莫言获奖的消息正式得到确认。10月12日开盘,两市传媒文化个股表现抢眼,盘中相关个股大面积涨停,两市涨幅前列多为文化传媒板块个股。

  所以说,名人有名人品牌,平凡人也有草根品牌,一个草根不一定非要做出惊世伟业,他可能因为崇高的价值理念、独特的一技之长、优秀的人格魅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目标市场上客户的认可,造就自己的成功人生。这就是莫言的品牌效应。

   品牌原本属于营销管理理论范畴,是一种商业行为符号,借用到社会学领域建立个人品牌,是一种时代的要求、现实的必然。21世纪最重要的竞争是人才竞争。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要脱颖而出,自身必须有“闪光点”,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万众瞩目,而这个“闪光点”就是个人品牌。

  因此,“个人品牌”价值比什么都重要,要想推动个人成功,要想拥有和谐愉快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像那些各行各业成功的人士一样,建立起自己强有力的个人品牌,让别人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茫茫人海,个人品牌显示出你自己最闪亮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别人为什么要找你共同生活,别人为什么要找你共同做事,都是因为看中你身上某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企业来说,这种价值点经常被称为“核心竞争力”;对个人来说,就是品牌。如同“蝴蝶效应”一样,2012年10月11日,遥远的斯德哥尔摩传来的那则简短信息,无疑掀起了中国文坛的一场风暴。中国原有的“作家莫言”,还新加了一行字“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恩格隆德在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后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卓越的成长之路

  从辍学回家的放牛娃到享誉世界的名作家,莫言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一步一步探索出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莫言的文学功底很好,作文写得非常漂亮,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诵。1967年小学五年级时,他因文革和得罪别人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莫言曾说,他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娶石匠女儿当老婆。

  长大后,20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那时,他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当时,莫言写了很多作品,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他一般都选择地市级刊物投稿,而不是大报大刊。每次莫言都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地等待,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退稿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

  1985年,莫言发表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赢得全国性声誉,这成为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属于莫言探索和逐渐形成语言风格的作品,此前他的十几篇短篇作品都可以当成是摸索和积累。《透明的红萝卜》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损害、被遗忘的黑孩形象。莫言曾经说过,如果非要在他的小说中找一个原型,那一定是“黑孩”。他说:“《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后,我感觉过去几十年在农村积累的素材、我本人的经历都可以变成很好的小说。”小说《红高粱》1986年发表后,张艺谋以此拍摄同名电影,由姜文、巩俐主演随后作者莫言之名享誉海外。

  此后几年,他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至今已经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其中,2009年底出版的《蛙》于2011年8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后期的创作速度越来越慢,因为他希望每一部作品都有些新的变化。在文学的道路上,莫言在艰难而又幸福地跋涉着。

  疯狂的国际范儿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的不仅是巨大的荣誉,还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按照中国央行日前公布的汇率,这笔钱兑换成人民币为750万元,莫言效应已经延展开来,每个人看上去都很心切,谁都无法淡定。

  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莫言获奖了”的消息一出,与他相关的人和物迅即成为关注和打听的对象。尽管莫言没去本届书展,其作品《檀香刑》的德语版瞬间成了抢手货,现场多国记者郑重地把几本《檀香刑》摆好造型拍照。

 莫言热引发冷思考 谁都不能淡定的莫言热
  出版莫言作品的德国出版社都很兴奋,大概不仅为商业利益,也为自家的慧眼,这包括定于明春出版莫言长篇《蛙》的一家出版社。有一家出版了《红高粱家族》等4部莫言作品的出版社,很应景地在展区上张贴出莫言肖像。

  “中国式”井喷

  莫言获奖的当晚,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陷入一片忙乱,整个营销部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今年5月,精典博维买断了莫言在中国内地所有作品,包含新作品及延伸品的出版权。

  “莫言获奖给公司主要带来了两个影响:首先是关于莫言作品版权的售价,包括电子版权和影视改编,可能会更有话语权;第二是印量上的飙升,其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蛙》此前市场印量大概20万册,获奖之后,莫言新书起码要印刷到50万至100万册。”精典博维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此外,拥有莫言相对完整作品版权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无疑也是“莫言”的受惠者之一。该社称,近期出版的莫言全套文集在获奖后3天内,订单达10万套,按每套标价600多元,总价超6000万元,订单还在不断增加。

  不淡定的还有影视界。“已经有很多电影商在找莫言老师,也有的电影商直接找到了我们,可见莫言的小说还是很有可能涉足电影业的。”精典博维这位负责人说。正如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所言,莫言对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首先,莫言的书籍销量在国内外将出现井喷式增长,出版社能够获得丰厚利润;其次,将有更多的莫言小说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票房和收视率成绩预计非常可观。

  就连资本市场,也感受到了强大的“莫言效应”。10月11日晚间,莫言获奖的消息正式得到确认。10月12日开盘,两市传媒文化个股表现抢眼,盘中相关个股大面积涨停,两市涨幅前列多为文化传媒板块个股。

  所以说,名人有名人品牌,平凡人也有草根品牌,一个草根不一定非要做出惊世伟业,他可能因为崇高的价值理念、独特的一技之长、优秀的人格魅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目标市场上客户的认可,造就自己的成功人生。这就是莫言的品牌效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2048.html

更多阅读

再看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作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1998年拍摄的反映中国乡村教育现状的影片。这部电影纯朴,自然,简单,情节感人,在播出后广受好评。作为国产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在国际上也引起广泛好评,获得了一系列大奖。这样的殊荣对国产影片来说

声明:《莫言热引发冷思考 谁都不能淡定的莫言热》为网友他说他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