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 颠覆传统管理理论的领航模式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是一次变革,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变革。我认为,海尔的变革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撬动“企客双赢” 多少年来,管理学界、企业家们讲的“双赢”大半是指两个互相竞争企业的双赢,而事实上,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双赢是最重要的。“人单合一”首次撬动了“企客双赢”的大门。 谈到竞争,人们通常认为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但事实上,还存在另一种竞争,即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在争夺客户,赢得客户才是终极目标。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就是看是否有成熟的客户。因此,可以说,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没有刁难的客户就没有成熟的企业。 “人单合一”就是第二种竞争——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博弈,是企业和顾客的竞争,其核心点在于,使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 将“微笑曲线”具体化 “微笑曲线”用一条两段向上呈“微笑型”的曲线告诉我们,在产业链中更多的价值体现在技术研发和销售两个环节上,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自主经营体是“人单合一”的基本单元,海尔将其分为三类——研发类、制造类和市场类,自主经营群落排成一条线,将“微笑曲线”具体化了,并赋予其新形态和新内涵。 “产”、“需”相融。 让企业变小,这只是“人单合一”让海尔发生变化的外在描述,其内在、深层次内涵则是第一次将用户之“需”同企业之“产”真正熔为一炉,实现“产”、“需”相融。 马克思把企业生产的商品能否卖出去称之为 “惊险的一跳”。马克思警告世人,如果 “跳跃”不成功,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惊险的一跳”揭示了销售对企业的重要性,更揭示了一切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企业面临的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产、消脱节的问题,“人单合一”解决了或者至少有可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自主经营体以用户消费为中心,用户需要什么就必须满足什么。从本质上讲,自主经营体正在打造着一个企业和用户的契约,成为企业经营和用户消费无缝对接的单元。 搭建双面平台 从企业内部来讲,“人单合一”是一个开放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企业外部来讲,“人单合一”是一个每个消费者生活方式所需之特定产品和服务的平台。 一方面,“人单合一”使员工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他们不再以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多少和好坏拿钱,而以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体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能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最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价值变成了指导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晴雨表。 企客互动——创造最彻底的U2U 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就是U2U——从客户中来,回到客户中去。企业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客户是谁,客户需要什么,又如何去满足。但实际上,我们经常搞反了, 变成了E2E——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
U2U非常重要,海尔的很多产品都是在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中创新出来的。我认为,一些产品在技术上可能不见得有多领先,但要把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结合好,却需要一定的功夫。这也正是“人单合一”的本质。可以说,“人单合一”创造了U2U的第一个模板。 共同、共融目标:共同构建关键 大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各个事业部、各个部门,甚至个人之间老有矛盾。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树立共同目标。例如,销售部门要保证销售,要及时供货,就要求库存越大越好;供应部门有库存指标,要求库存越低越好。越是争执,越讲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矛盾就越突出。只有讲共同利益、共同目标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共同去构造目标,实现目标共融是关键。“人单合一”模式下,客户是唯一效益中心,这个共同的目标把各个经营体统一起来,实现了共同、共融目标。 事前签约:“将责求利”的机制保障 俗话说,要把丑话说在前面。这是最重要的经验教训——U2U机制核心之一。很多企业都习惯于“将本求利”,即根据成本来定利润,来追求利润。而事实一再表明,我们必须从“将本求利”向“将责求利”过渡。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公正公平,激发每个人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经营体是实施U2U的基本单元和核心单元,因为经营体享有支配权,因此,只有经营体才能够U2U。 PK要保障内部性 “人单合一”模式下,自主经营体实施PK大行其道,但这种PK必须在共同对用户负责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仅仅是为了争夺个人利益而PK。 如果不能保证内部性,就会外部化——不管负的外部化,还是正的外部化——这种PK都是很可怕的。因此,PK必须有一个原则,即不能影响大局,不能破坏责权利的统一。一定要在保障内部性的基础上,进行PK。 作为损益导向的只能是活生生的“人” 损益导向一定是活生生的人,有实际的主体,不能是抽象的数字。如果损益仅仅拿数字说话,就像唐吉诃德和风车搏斗,找不到根源,解决不了问题。 “人单合一”下的战略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用户价值一定是实际的用户,实际的价值,而非抽象的数字。 打造足以让每粒沙子向着用户(利益)中心聚合的机制平台 企业的员工就像沙子,“人单合一”模式打造了一个足以让每粒沙子向着用户(利益)中心聚合的平台。 早在1989年,我接触张瑞敏时,他就提起过,要用用户利益把员工黏在一起。过去的管理让很多人叫苦,张瑞敏说:“不是我管得苦,而是市场逼着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而现在,张瑞敏把传统的管理交给了市场,让市场去考核员工,决定员工的价值。 德鲁克曾表示,企业的效益不在内部,而在外部,真正的效益中心就是顾客。“人单合一”做到了,把每个员工从组织中释放出来,让他们自己去和用户对话。 实现了客体后自我激励 一般认为,存在三种激励机制:第一种,是用客体物质激励实现个人价值。第二种,是主体片面自我激励,通过某种机制激发人们内心自我实现、自主管理的本能价值,从而产生积极追求的激励。第三种,是客体后自我激励。即实现自我价值同客体主体(用户)融为一体,在为他人创造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客体整合激励机制。 让员工在客户获得价值后,才获得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科学的。因此,我们要强调第三种激励,即客体实现价值后的自我激励。而在“人单合一”模式下,被激励者通过创造客户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正是第三种激励机制——整合主客体的激励机制。
更多阅读
2.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商业管理公司经营范围
2.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商业银行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在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过程中大致经历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 《管理行为(珍藏版)》 第2章 管理理论的某些问题
我在本评论与延伸中,将对第1章讨论过的几个主题进行扩充。首先对制定决策的组织性质稍加解释。然后讨论组织与市场在协调现代工业社会中的行为上分别发挥的作用。接着引入计算机对组织造成的冲击及未来对组织的影响这一主
管理层权力理论 管理理论的四层解释
相比于将侧重点放于解释问题的经济学,管理学更多的功能是解决问题。但是由于解决问题是以解释问题为前提的,所以管理理论的解释能力也成为衡量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根本指标。按照笔者的理解,管理理论的解释能力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
连锁经营理论研究综述 全胜经营学站在了国际管理理论的潮头
日前,我将全胜经营学资料发给一位在日本攻读知识管理博士的朋友。她站在国际管理理论发展的前沿,认为全胜经营学符合国际管理理论的最新潮流。特别是,全胜经营学是一个建立在中国人思维模式的前置假设之上的,因此可以避免西方管理思
西方的劫难3第七章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七章之7.2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条件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深层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管理理论呈现出流派纷呈的局面。其深层原因,除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外,以下几个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生产力导致生产方式变化,促进管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