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 改革的动能正在增大
中国同样需要重建金融体系,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财政问题的不确定性,中国相对幸运些,因为改革的动能正在增大,形成共识的可能性也正在增大
无需质疑,目前全球的金融体系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而中国自然无法独善其身。 中国早已不是一个与世界经济体系隔绝的孤岛,而是国际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中国到底处在什么地位,跟国际金融体系融合的程度要消除哪些障碍,用些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能够得益,把冲击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是我们今后很重要的任务。 中国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矛盾也逐渐积累。而目前经济放缓,各地连忙腾挪,试图将失速的经济重新搬回高增长的列车,无奈刺激政策仍在大规模投资老路上兜兜转转。据不完全统计,各地上报的投资规划规模已有17万亿。 国内外的情势均表明,只有挥别狭义的经济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可长治久安,也正因如此,重启改革的观点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重建金融体系 尽管路径、机制不同,但国内外金融体系所暴露出的问题却是殊途同归。 这次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但美国的情况相对乐观。从美国微观经济来看,复苏的过程正在加快,特别是由于美国的技术创新的活跃和其所谓的页岩气革命,可将能源成本降低并重组本国的能源供应,使得美国再现历次危机后新技术革命、新产业革命的迹象,但是在宏观经济方面,特别是财政状况和再一次量化宽松造成的货币供应的状况,在其看似乐观的发展前景中添加了不确定性。但欧洲却没有那么幸运,危机仍在持续,远没有见底,欧元体系能否维持还无法确定。 目前更加深刻的问题,是消费主义和高福利所造成的储蓄投资缺口、货币超发和流动性的泛滥。而美国的财政问题,尤其是最近又开动了印钞机,这是整个社会的结构问题,只有当这些问题顺利解决了,才能使得新的金融体系比较健康地运转。 而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却恰恰相反。我们是消费不足,靠投资来驱动增长,但却与西方金融体系最终结果很相似,只不过形成路径是截然相反的。我们的储蓄减投资有大量的剩余,于是用了出口导向政策,用这部分剩余填补发达国家储蓄投资的缺口,但是表现是一样的,同样是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 显而易见,我们与西方国家一样,同样需要重建金融体系,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财政问题的不确定性,我国相对幸运些,因为改革的动能正在增大,形成共识的可能性也正在增大。 两种解决思路 现在的金融体系问题,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问题。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而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变化,银行系统与金融系统一一与国际接轨,机构的设置、市场的运营方式,都借鉴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改变,旧体系的许多东西在我们的金融体系里仍然有很陈旧的影响。如证券市场刚一建立,就提出证券市场要为国家服务,把攫取型的体制叠加在市场体系上,造成了现在的种种问题。 这种发展方式却支撑起了很高的增长率,长期而言后果却是非常严重,因为这样一种发展方式加上改革带来的所谓制度红利使得中国在前三十年的增长速度非常高。这种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认为如果保持老体制的某些优点,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某些优点,就能够形成一个中国特有的发展模式,也是世界最优的发展模式,这种影响越来越强、越来越大。 在金融体系上,最重要的扭曲跟证券市场是一样的,就是保证能够抽取更多资源来完成国家的目标。这种做法现在的影响仍然很强烈,但是各种弊端现在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怎么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就出现了很不同的思路,这个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说经济出现了明显下行的时候就有两种很不同的判断:一种判断认为经济中各种矛盾的暴露正好是过去的发展方式和旧体制的遗产所造成的,国家大量的干预,国家用政府投资或者用国家银行的贷款来支撑增长速度;另外一种判断就说,这是因为市场自发性造成的,现在对付经济下行的主要办法仍然是应用所谓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动员各种资源大量投入。 期待续写辉煌 最近我到一些地方去的时候看到各地地方政府都很着急,希望实现高速度的增长,否则财政问题、社会福利问题都难以解决,所用的解决方法仍是投资,大规模的投入。去年主要的办法是引进央企,但口惠而实不至。今年的做法是许多省都自己作出了规划,目前各地报来的投资规划约有17万亿。若继续沿着原来的路往前走,钱从哪里来就是很大问题,金融体系又会被作为一个主要路径。 另外一方面,这套做法的消极后果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是两个样板:一个样板是高速铁路,另外一个样板是个别省的超高速增长。 就高铁而言,原本是需要发展的。在某些企业经济活动比较密集、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建设高速铁路,哪怕是亏损的,也是有利的,因为有外部性作用。比如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对于经济的影响就是重要的。但是因为中国目前高铁建设用的是超级政企合一的企业,运用国家的力量来进行建设,结果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用这么多资源普遍进行建设,留下来几万亿的负债。另外,交通方面的科学家早就提出这样的问题,铁路现在的短板是在货运,而不是在客运。中国现在把主要资源用来建设高铁,高铁是客运,这是资源的误配。 而另外一个样板是,有几个省份超高速的增长存在的问题已经相当危险。某个省连年GDP增长都达到了14%、15%的水平,投入越来越多。按照本地GDP的总量来说,去年的投资率大概是89%,今年上半年的投资率则达到了本地生产总值的120%。只要稍微有些经济学素养或者对过去历史有知识的人,都会认识到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争论并非是坏事,也形成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继续改革的共识正在逐渐加强。从胡锦涛7月23日给十八大定调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来,他表示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改革开放的路线。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十八大有了更高的期望,我们希望能够重写1992年、1993年的辉煌。
更多阅读
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深化改革的优选 2016年自贸区负面清单
本文已以访谈形式发表在《改革》2015年第5期(文字有微量改动)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深化改革的优选龚柏华(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复旦上海自贸区法研究中心主任)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具有突破性的亮点,也是
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 红线意识 底线思维
朱继东: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发布时间:2014-06-11 10:51作者:朱继东字号:大中小点击:893次内容提要:深化国企改革是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
关于实行“强镇扩权”深化乡镇体制改革的思考 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调研材料)实行“强镇扩权”是海口市“强区扩权”的积极延伸,是深化镇级政府体制改革的一种手段,目的就是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权限下放到镇级,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扩权镇抓住机遇,促进镇域经济的协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人员安置问题 南方电网改革人员安置
(2011-06-30 12:50:04)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说:“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难处是人员,改到痛处是转换(即转换经营机制、发展方式)。”,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的难点和核心是职工安置,职工安置的背后是产权。中美嘉伦认为
江苏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11年) 教育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11年)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11)56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