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试剂盒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与健康



     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入大量的含氨、氮、磷的污染物,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各种藻类由此而获取到丰富的营养,在阳光的作用下而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在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藻类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聚集的生态异常现象,称为水华(Water Blooms,也叫湖靛)这一现象若发生在海洋里则称为赤潮。当水华出现时,水体被其大面积的覆盖,甚至在岸边大量堆积。在藻体大量死亡分解的过程中,不但散发恶臭,同时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鱼类等水生生物窒息死亡。尤其是藻类释放的生物毒素—藻毒素。这些类次级代谢产物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

  最近调查表明:亚太地区54%的湖泊富营养化,欧洲53%,非洲28%,北美洲48%,南美洲41%,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则高达60%。继20世纪人们基本控制了水介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等)之后,饮水中藻类污染,正成为21世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内陆河湖地区普遍存在藻类污染。其中蓝绿藻属中的一类微囊藻,能够在水中分解出微囊藻毒素, 这是第一个被鉴定出的微囊藻毒素,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污染范围最广,毒性最强,对饮用水危害最大的一种淡水藻毒素。这种常见的藻类毒素,是一组环状七肽化合物。目前已知的微囊藻毒素类物质(同种异物体)至少有50多种。它具有水溶性,耐热性,不易挥发,抗pH变化,其在水中的溶解大于1g/L,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在水中藻毒素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当水中的含量为0.005mg/L,三天后仅有10%被水体中微粒吸收,7%随泥沙沉淀。藻毒素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加热煮沸都不能将其毒素破坏,也不能将其去除, 自来水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试剂盒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与健康
  微囊藻毒素—LR是一种肝毒素,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导致肝癌的有三大因素,即:肝炎,黄曲霉毒素和饮水污染。其中有关饮水污染是肝癌三大环境危害因素之一的论点是我国学者最先提出的。但是饮水污染中究竟是什么因素可导致肝癌的发生却一直没有得到解答。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家,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德隆教授和俞顺章教授主持完成了“饮水污染和肝癌关系的研究”课题。首次证实饮水污染与肝癌高发有关。其后,俞顺章教授带领课题组历经30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导致饮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淡水藻类中的促癌因子—微囊藻及其毒素。动物实验表明, 微囊藻毒素是一种促癌剂。如果,同时与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协同作用,将引起肝细胞癌变。

  据俞顺章教授介绍,我国肝癌高发地区的沟溏河湖水中含有较高的微囊藻毒素污染。在被调查地区的400多名小学生及600例肝癌,胃癌和食道癌的对照研究显示,癌症高发与饮水污染有关。课题组自1991年开始,对一个9万人的队列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人在调查开始时都没有癌症。但是,经过10年左右的随访,发现了一些致癌因素,其中就有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作用,该毒素可激活人体内的癌基因。同时抑制抗癌基因,使抗癌基因失活。使癌症的发病率提高近10倍。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微囊藻毒素能引起学龄儿童肝脏功能损害,表明肝癌可能始发于幼年。有关专家跟踪调查了一个微囊藻污染水质严重地区,当地小学生90%以上肝功能均有一项指标不正常。微囊藻毒素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但是,也与胃肠及其它器官疾病有关。

  淡水水体中的藻毒素污染已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地经常发生藻毒素中毒事件。1966年在巴西caruaru血液透析中心暴发严重肝炎。由于藻毒素污染了透析用水,136个病人中117人产生了视觉模糊、反胃、呕吐、肌无力等症状。后来有100人发生了肝功能丧失,50人失亡。在澳大利亚Palm岛,水源中的蓝藻水华经硫酸酮灭藻处理后一周内,在以儿童为主的140人中出现了以呕吐、肝肿大,合并有电解质、葡萄糖和血浆蛋白丢失的肾功能异常,后来在饮水中检出了微囊藻毒素。在英国2006年报道,英国有个湖泊,其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过高,使得饮用湖水的宠物和动物出现皮炎和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当地训练的军人们饮用湖水后出现呕吐、腹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俞顺章教授指出:微囊藻及其毒素的产量与其群体形态有关。当水体污染较重,磷、氮、锌浓度较高时,微囊藻疯长,毒素含量上升,而且与水深、季节及时间有关。我们从滇池、太湖等湖泊中分离纯化了12株蓝藻。产毒微囊藻毒素占总毒素的70%~80%。每克蓝藻最高可产毒3μg~4μg。微囊藻毒素不仅存在于湖泊,水库,沟溏等易受到污染的水源地。而且在封闭的水池等处也可生产。甚至进入自来水输水管网的微囊藻仍可以繁殖。特别是在一些高层建筑的水箱中,如果清洗不及时,或者是密封条件不好,都可能产生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健康有及大的危害性, 少量饮用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目前研究证实。自来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或将水煮沸,都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而各种活性炭,或反渗透(超滤、RO膜)技术的净水器,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有效率可达95%以上,专家提示,在存在微囊藻毒素和可能存在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地区,人们可以在自来水终端加装净水器(活性炭、超滤、RO膜)来避免微囊藻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肝炎及肝细胞癌变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当中有多种原因,然而环境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微囊藻毒素污染)。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努力普及科学饮水知识,改造和提高自来水处理工艺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病率。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来确定,蓝藻毒素总量的最高容许浓度,因此,现阶段还没有强制性的饮用水中藻毒素含量的卫生标准。而各国已有饮水中的藻毒素含量标准一般都为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饮水中藻毒素标准为MC—LR,0.001mg/L。加拿大健康组织规定饮水中可接受的藻毒素标准为0.0005mg/L,澳大利亚学者建议0.001mg/L的含量为安全饮用水的上限。我国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已将微囊藻毒素—LR的标准值定为0.001mg/L(参照WHO标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2296.html

更多阅读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五一节期间,收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年第4期,这一期杂志集中讨论了国内微课程(微课)的发展,应杂志社编辑之约,我为这一期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我们团队近期在一些省市开展教师微课程培训的情况,谈到了有关微课程的发展和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试剂盒

免疫球蛋白中文名:免疫球蛋白外文名:immunoglobulin;Ig分类:IgG、IgA、IgM、IgD、IgE学科: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目录简介 结构 分类 免疫球蛋白 IgG 免疫球蛋白 lgE 分子组成 IGSF功能特点运动与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与疾病

饮用水中砷超标的危害 饮用水大肠杆菌超标

饮用水砷超标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丁茂柏教授介绍,砷是一古老的毒物。在自然界中,砷主要是以硫化物如雄黄的形式存在。砷的各种化合物的应用很广泛,如五氧化二砷被用做杀菌剂,砷酸盐与亚砷酸盐衍生物被用做除

人体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试剂盒

1. 什么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俗称“抗体”,它是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免疫物质。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A、IgG、IgM等多种亚类。一般急性感染机体首先产生的是IgM,以后再产生大量的IgG。作为药用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

声明:《微囊藻毒素试剂盒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与健康》为网友好基友一生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