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审思录系列之三虎门找“虎



     高速列车出站没过多久,城市早已被甩在身后。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水田以及一望无边的香蕉地—这里是珠江西岸的南沙,虽然隶属广州,但缺少工业开发的痕迹还是显露出一种与珠三角繁华城市圈鲜明的差别。这块珠三角孤独的“处女地”很快将派上另外的用途—在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部署中,这里将建成国家级的新区。

  七分钟之后,列车出现在珠江的另一岸,铁轨一旁是连片的厂房,另一旁依然是大片厂房,不过夹杂着零星的田地。很快农田消失了,到处都是工厂——虎门到了。

  虽然不足以称之为现代化的工业园,但连片的厂房还是显示了它庞大的规模。人们常常说东莞的茶铺比米铺还多,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凉茶品牌“王老吉”就发源于东莞。在二三十年前,人们开始逐渐将聚焦于凉茶铺的目光移腾到了这些工厂:数不清的制衣工厂。

  “男人没衣服穿是指没有干净衣服穿,女人没衣服穿是指没有新衣服穿。”几乎全中国老板娘的进货地点都在珠三角,确切地说就是广州和虎门。

  在一段时期内,虎门曾抢占香港的地位,被认为是全中国最好买衣服的地方。甚至广州、深圳这样服装重镇的生意人都驱车赶往虎门进货:在虎门镇区1平方公里的服装批发“中心区”里,有39个大型服装批发商场,15000个档口,经营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全镇65万常住人口中,从事服装生产的就有40万人。

  虎门本义指珠江从狮子洋通往伶仃洋的出海口,即虎门水道,后多泛指虎门水道及其两岸的沿江陆地,后东岸归东莞县,西岸则归番禺县。扼住狮子洋入海或进入珠三角腹地的虎门炮台占据珠江东岸,虎门一词逐渐专指虎门水道东岸。

  “在那里,五星级酒店等高楼鼎立,很多还在大力建设中,住一晚500元左右。这让我突然想起迪拜。打出租车是不打表的,即使是不超过起步价的近距离,乘客也随便给20元,否则司机不会拉你。”日本旅华青年作家加藤嘉一在他的文章中不禁发出这样的怀疑:“真的是一个镇吗?”

  一辆接一辆的中巴、小巴以及出租车将吞吐着操各种方言的青年男女,送往虎门镇区和以它为中心的村落—如果说珠三角是中国城市化的缩影,那虎门就是中国人口大流动、大融合的缩影。

  有人曾经试图探究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些年轻的农村孩子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涌入这个繁华而匆忙的南方小镇,自愿地投身于这些围着有形或无形铁丝网的工厂?遗憾的是,大多数找工者行色匆匆。

  制造业带来的庞大人流促使了这座农业小镇的华丽转变,然而很少有人还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东莞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域,贫穷的虎门爆发逃亡香港的风暴,在当时席卷广东的逃港大潮中,虎门一度有近一半人逃到香港打工。

  不过,也正是这部分虎门籍的“香港亲戚”,在此后虎门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的影响,加之香港中小型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也乐于搬到当地政府和居民投资修建的厂房中,香港大约8万多家制造工厂北移到了内地,其中53000多家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

  当年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有一句话:“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天天都是鞭炮不断。”大量工厂北移催生了珠三角著名的“前店后厂”的产业模式。

  在一无资金、二无管理、三无技术的背景下,珠三角各乡镇凭借着点滴积累滚动建设起来的厂房和工业区,受到香港、台湾“培训”的东莞人凭借善于与政府打交道而迅速暴富,虎门也在这样的浪潮中完成了乡镇经济“第一桶金”的积累,成为珠三角一个财富聚集的高地。

  原本只有10多万居民的虎门,被60多万外来户口和打工者塞得满满当当。在许多打工者眼中,今日的虎门已经不亚于内地大城市—虎门,一个面积仅17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人的小镇,富可敌省。2011年全镇GDP347.38亿元,在常规型可支配财政收入排名中,虎门以20.04亿元排名第一。

  “没有服装就没有今天的虎门。”镇上很多服装老板多少都抱有这样的想法,没有服装当然不会有虎门的繁华,自己的身份也不可能是企业主。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审思录系列之三虎门找“虎
  靠服装迅速暴富的虎门在过往的许多年中屡屡被人提及,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发展近30年的历程中,产生数量庞大的服装工厂没能再给虎门带来更多的荣耀——这个头顶“南派女装名镇”的制造业重镇陷于缺少知名品牌的困境——虽然有3000多家制衣工厂,但为外界熟知的却寥寥无几,只有“以纯”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异乡人”、“森域”、“中域”、“灰鼠”等知名品牌的没落和消失更是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悲哀。更值得关注的,曾经给虎门带来繁华的服装产业也面临珠三角其他专业镇一样的困境:原材料上涨、资金乏力、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冲击着处于产业链下端的服装工厂。

  正如谁也不曾料到虎门服装产业会形成如此庞大产业一样,可能谁都未曾想过今日虎门服装会遭遇如此困境。当人们再次讨论虎门的时候,多少带有一种细细揣摩的心态:这个长期占据中国千强镇头把交椅的珠三角名镇,这个拥有绝好区位优势和产业条件的“南派女装名镇”,顺势发展三十年为何先发而后至,至今没有形成品牌集群?在经济下行以及自身蜕变乏力的逆境中,虎门服装是陨落,还是浴火重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2455.html

更多阅读

徐冠华: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三道难题

 传统产业步履艰难  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传统产业步履维艰。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产业规模非常巨大,在解决就业、维护国计民生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国传统产业低利润的状况令人堪忧,

张晓波:产业集群要变危为机

     在工业化发展早期,产业集群孕育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它具有的社会功能具备抵御商业天敌的勇气,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见证了产业群体顽强的生命力。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集群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市场饱和

中国经济转型方向 中国经济转型开局不力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始终面临着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指明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减小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2011年,还面临较严峻的抗通胀的任务。但从一季度数据来看,

声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审思录系列之三虎门找“虎》为网友明智小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