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涌:国际收藏文化融会互通



   中国收藏痛并成长着

  时代周报:你在第一线拍卖的现场,发现2012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降温了吗?

  赵涌:当2011年末的时候,大家已经感觉到了市场有些过热,甚至存在着比较大的泡沫。事实上,在2012年,市场前景并没那么糟糕,调整是存在的,这是非常正常的调整。而这个调整并不是纯粹拍卖行业本身,实际上是基于经济形势下做的一个比较合理的调整,当然去掉了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些泡沫,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2年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收藏的群体,艺术市场进来的新人或者新的收藏者特别多,他们奠定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市场根基,但是他们还需要学习,还需要积累经验。不管是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还是收藏品市场,都存在一个现象,一旦出现价值的增长的时候,就会吸引热钱进来,而投机分子和热钱一旦进来,就会把价位推高,进行炒作,形成泡沫,然后再出手。中国的收藏品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些非常敏感的投机分子已经闻到了这一点,所以从2005年开始,逐渐就有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了。尤其到了2010年、2011年就进入一个高峰期,也出现了很多投资基金、机构,对某些板块进行热捧,那么形成了一定的泡沫。而对经济规律来说,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到一定时候泡沫必然要挤走一些,也有因此而获利的。但是对于资深的投资人来说,持之以恒地长期的投资应该说是完全非常健康的,而且,中国艺术品市场还只是在起步阶段。有一个很简单的现象,在美国、欧洲、日本,进入任何一间拍卖行或者展览,你会发现大部分资深人士都是白发苍苍的人,而年轻人往往只占一个小数目;但是在中国今天,我们看到很多资深的收藏家,实际上年龄都还很轻。所以,中国这个市场是相当有前途的,收藏发展的空间也还是相当大的。

  时代周报:你认为欧美收藏家走过的路,对中国有没有启示的作用?

  赵涌:收藏这个爱好和个人的品位有关,同时也和自己的知识层面有关,所以有很多种因素组成。欧美在几百年来没有断层,它是一个延续的,所以有很多大的家族,包括皇室、美术馆、博物馆,私人美术馆,私人博物馆,都有几代人的收藏,它是在沉淀过程当中慢慢地积累而形成了非常有经验的、有内容的、有底蕴的收藏文化,这方面我们国内是比较缺乏的。我们等于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在四处闯荡,寻找自己的道路,而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因为投机分子的存在,因为很多炒作的存在,很多人的收藏走上了一些不正规的甚至畸路上去,回过头来就非常的痛心,也吓退了很多收藏者进入这个市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有点乱象。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是说一下子能学得会的,所以,我们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跟国外专业的、资深的这些收藏机构比较,我们还是有差距的。

  时代周报:现在大家都在探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收藏的国际化:中国的收藏家到国际上去收藏,国际的收藏家不断进入中国。这种东西之间交流的趋势如何发展?

  赵涌:收藏品、艺术品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收藏品一旦在文化的内涵基础上,有历史沉淀的基础上,它是一个载体,这跟整个宏观的文化是离不开的。我始终认为,中华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很丰厚的文化载体存在,国际上一直很重视这一块,一直有这个交流存在。文化的载体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是离不开的。国外的很多收藏家,觉得收藏中华的艺术品、收藏品非常有内涵,而且非常值得去探索和研究。所以,收藏中国艺术品和收藏品在国际上是很热的一个方向。同样,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对于国外的文化载体也越来越有兴趣,出国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我们注意到文化有很多东西是互通的,目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时代周报:你认为收藏有没有所谓的“国际标准”?

  赵涌:我认为没有国际标准。因为收藏是个文化载体,那文化有国际标准吗?因为文化在很多情况下和历史的发展有关系,和民族也有关系,和整个经济也有关系,和政治背景也有关系,和宗教也有关系,它是涉足到很多方面的综合体。所以,我不认为国际上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点:审美是会相互有变化的,有渗透的,教育相互也是在渗透的,那么,审美、教育、人的基本道德,有些最基本的元素,是有共通性的。在这个角度上,我觉得有些方面大家有共同点可以探讨,但我不认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拍卖市场亦需透明、法治

  时代周报:中国的拍卖市场大概有20来年的发展,有没有要向欧美比较成熟的市场学习的东西呢?

  赵涌:中国整个拍卖行业应该是上海朵云轩在1992年最早开始拍卖,北京嘉德是1993年,大概正好20年的历史。我始终认为拍卖是个舶来品。因为像欧美一些拍卖公司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有一定的业务规则,我们改革开放以后非常简单地照搬了欧美的规则,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一点,就是说他们这些规则是建立在他们的法律框架和背景上进行的,但是中国本身的法律是不健全的,对于我们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和很多方面也是没有经验的。我们有过断层,实际上宋元明清都有很好的收藏气氛,中国有很长久的收藏历史。但是“文化大革命”后,基本上出现了一个断层,没有一个延续性。所以,这个完全新兴的市场当中,我们拍卖这个舶来品形成了一些中国的特色,而这些中国特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这个市场得到蓬勃的发展,全国一下子有几百家拍卖公司,有两三百家收藏拍卖机构,对收藏爱好者建了一个很好的流通渠道。任何的投资也好,收藏也好,如果流通渠道不畅通的话,往往大家收藏的热情会降低,拍卖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一个流通性的问题。

  第二个,是一个公开的价格的问题。以前假如没有拍卖的话,往往只有私下的交易,甚至我们最古老的价格都是在袖口当中打手势来决定的,在这种状态下的一种交易,大家都是不知道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收藏群体和新的收藏者,假如没有一个公开的市场,没有公开的价格的话,那么这些收藏人群就会迷茫,甚至有的时候会被蒙、被骗,这对他们会形成一种更大的伤害和打击。有了拍卖这样一个平台以后,大家基本上有一个参照的标准。

  当然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说我们法律的体制是不健全的。欧美就整体来说,法律的执行力是非常强的。如果违法的话,一旦被发现,就会要承担很大的法律责任。而事实上中国这个社会,至少到目前为止,执法程度上还是欠缺的,很多都建立在关系、人情、通融的基础上,拍卖公司同样很难避免。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欧美做拍卖的时候,假如客人付款拖延,这不是拍卖公司的事情,这是律师的事情,简单地请律师写封信开始催款,假如款不到,那就进法院开庭,跟公司本身关系已经不是那么大。但是在中国很少有拍卖公司会走这一步,就是走也走不通,因为就是走通了,执行也是很难。中国没有很多的案例的积累,因为任何法律上的判决需要根据案例和历史,以及法律本身的规定,来得出一个比较公正的审判或决定。但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比较新兴的,也没有很多以前的案例来可以遵循。所以,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法律上的基本保障,不管是买家,或者是委托人,或者是拍卖公司,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也是目前来说跟国外完全不同的一块。

 赵涌:国际收藏文化融会互通
  还有,因为新兴起来的拍卖公司很多,参差不齐,所以也有比较规范的,注意发展培育收藏品市场的,但也有很多是滥竽充数的,甚至出现一些拍卖公司纯粹以收费为盈利目的,根本不管艺术品值不值得收藏,能不能够拍卖,首先以收取图录费,收取佣金,收取各种方面的制作费、摄影费,来圈利。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伤害了一些收藏者,所以目前与国外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

  时代周报:你认为制度的健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赵涌:要形成一个行业的基本标准和道德的底线,慢慢才能保证这个行业长期和健康的发展。我们注意到任何收藏品,假如这个板块里面赝品泛滥的话,往往对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当收藏品比较纯洁,或者比较值得收藏,大家有信心的时候,它的发展是很快的。这对收藏、拍卖这个行业也是一样的,当大家比较讲品质的时候,那么很多客户也会信赖,也就有利于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320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

原文地址: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作者:武陵君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神秘的一隅,即易术、相术、占星术、风水堪舆术、占梦术、扶乩术、九宫术等林林总总的“奇门术数”中,数字均起到关键性的指示

金涌:煤制油太短视我看好煤制芳烃

金涌:煤制油太短视我看好煤制芳烃人物简介:金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1935年生于北京,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幼父母双亡,家道中落,曾一度辍学,解放后作为贫困学生获得政府资助,以全优成绩高中毕业,并被选

张怀远:中国传统文化之弊和未来的出路

小序: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辩和我们的态度什么是文化传统,什么是传统文化?两者的关系怎样?不少人对此好像一直若明若暗,常常将两者混用,甚至文化舆论界似乎也尚未彻底厘清。李慎之先生对此已经做过很好的梳理。他指出,“传统文化就是中

声明:《赵涌:国际收藏文化融会互通》为网友实力著就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