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改变世界 epub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

 集装箱改变世界 epub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


     中远的批评没有让中集的国际化业务停止脚步,就像当年停产后中集到处寻找订单一样,到处联系客户,哪怕是50个、100个箱的订单都非常艰难。他们在香港注册销售公司,麦伯良常驻香港,穿行于欧美各大航运公司之间。英国GEM是他最先突破的英国客户,当时GEM很难接受中国内地生产的集装箱,只是拗不过麦伯良这个年轻人的诚心,被他的执著感动了:"我给你100个试试吧。"就100个20呎干货箱的机会也是麦伯良历经两年左右的时间、无数次的接触跟请求才得来的。他生怕好不容易拿到的订单出问题,从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按时交货、服务,都是他亲自带着队伍去完成的,用客户验收时的评价是"大大超出期望,就没想到这么好",马上又下了500个箱的订单。

在给中集500个箱子的同时,GEM的人还帮中集做宣传,见到一些同行的时候说:"我认识一个中国企业,Mr.麦做的箱不错。"客户说:"是吗?那我们也试试。"然后GEM的人就马上给麦伯良打电话:"我有个朋友也想给你下点订单,你明天或者什么时候到英国来一下。"那个时候国际市场上没有人相信中国企业,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印象是中国企业没有服务,中国企业没有市场经济意识,中国的产品除了便宜什么都没有。但跟中集合作以后,发现自己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中国集装箱比韩国的更好,比日本的也不差,开始改变对中国产品的看法。这样中集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支持,国际航运公司每年都有聚会,关于麦伯良和中集的集装箱产品逐渐在圈子里面传播开来。客户之间的宣传所产生的信任度远远高于企业自己的推销,麦伯良也因此变得知名起来,客户对麦伯良的印象就是一个国际人,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只要他答应的事情一定能完成,而且遇到困难还可能得到他的帮助。好口碑渐渐地在行业内部客户中流传开了,麦伯良因此得到更多客户的电话邀请,请他到公司去一趟,这样的邀请让麦伯良和中集变得兴奋和忙碌,他开始有机会走访更多的客户。

1989年麦伯良到法国拜访达飞轮船公司,入境的时候,移民官看他是中国护照,就很不屑地问他:"你到法国来干什么?""做生意。"麦伯良回答。移民官追问道:"做什么生意?去哪里?"麦伯良回答:"我是做Container(集装箱)的,我要去CMA-CGM。""那你带钱了吗?"移民官继续追问,麦伯良说没带多少钱,然后麦伯良的护照就被扔了出来,移民官说:"不行,没带钱不行。"麦伯良一想不对呀,他跟移民官说:"我有信用卡。"移民官马上变得很吃惊,他看到麦伯良手上掏出的两张信用卡,态度马上好了起来,麦伯良借助当时招商局外派香港时办的两张信用卡终于得以入关。但此行何止是不顺利!

从香港经法兰克福转机去马赛,坐了20多个小时的飞机,到CMA-CGM后他进到负责买卖船和买卖箱的采购部经理Kevork Heki-mian的办公室,Hekimian戴着眼镜,他的眼镜片仿佛挂在眼睛之下,从眼镜片上面朝麦伯良看过来,说了一句:"Mr.麦,你来了?"然后就从活页本上撕一张纸下来,仿佛没有注意到麦伯良的存在,麦伯良就站在那里看着他在纸片上写东西。大概等了十来分钟,Heki-mian把那张纸条递给麦伯良:"这就是订单,你同意就签个字,不同意就可以走了。"麦伯良一看上面写了5只20呎和40呎箱的数量和价格,但价格低得离谱,根本没法接受。显然Hekimian根本就是瞧不起他,瞧不起中国制造业。他对Hekimian说:"我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你这里来,你没请我坐,也不请我喝杯咖啡,就这样让我走了?"Hekimian说:"对对对,你请坐。"然后用免提电话叫秘书倒杯咖啡给麦伯良。麦伯良坐下来喝杯咖啡跟Hekimian聊了一会儿,不到一个小时就离开了。第一次的法国之行麦伯良用20多个小时的辛苦换来的只是法国海关的侮辱和Hekimian的傲慢。

不过经过一个小时的交谈,中集与CMA-CGM建立了谈判的基础,中集香港公司的周密负责CMA-CGM的业务,Hekimian开始给中集一些订单,但他不见麦伯良,只见周密,他来中集也就找周密,不找麦伯良,他还跟周密说:"我不喜欢Mr.麦。"后来CMA-CGM的老板找麦伯良,麦伯良每年都去CMA-CGM回访。有一年CMA-CGM的老板跟他们说:"我告诉你们,Mr.麦可不是一般的人,以后他来,他的起居、饮食、交通安全你们都要做好。"Hekimian开始对麦伯良态度改变了,后来有几年他老板请麦伯良吃饭都不叫他,他有点失望。2007年的时候,CMA-CGM老板请麦伯良叫上了Hekik-mian,他问麦伯良:"你还记得我吗?"麦伯良说:"我当然记得你。"还跟他回忆了最初到他办公室的情景。

Hekimian之所以愿意跟中集做生意,其实在他第一次见到麦伯良时已经被这个年轻人打动了,他表现出来的傲慢其实是商场上对谈判对手惯用的心理战术。他回忆与麦伯良见面的感受:"所有的中国人都给我这样的印象,很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麦伯良先生,当你见到他时,就知道他脑子里已经在为未来至少50年的事情做打算,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他都是这种状态。而且,当我今天看到30年后的他成长为集装箱第一制造商时,我并没有为此感到惊讶。我知道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很多相关行动,主要是在集装箱方面。我第一次见到他时,虽然他刚起步,订单数量也还很少,但我仍坚信通过年复一年的努力,在10年、15年、20年后,他将会是世界集装箱的第一人,而这也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除了麦伯良以外,给Hekimian留下这种印象的还有振华港机的管彤贤。

Hekimian对麦伯良的印象:"他很聪明,对未来的预测也很准确,他的预测主要是来自于他敏锐的商业意识,而不仅仅出于对金钱的判断。"在他看来,生意和金钱有时候并不相关联,"你可以成交很多单生意,有很大的发展,但可能没有得到金钱上的直接利益;而另外一些人,他们愿意在短时间内赚很多钱,然后就消失掉。而麦伯良不属于后面这种人,他做生意都是做非常长线的,这也是他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他说,"当你开始和麦伯良这种人做生意,你就不会停,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非常友好而且非常自信的商人,与他共事会让你从此认定这个生意伙伴。"25年以来,中集和CMA-CGM的合作关系有一些高低起伏,但麦伯良与Hekimian,以及中集与CMA-CGM的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当Hekimian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他跟麦伯良说:"你如果需要在造船方面请人,不要请别人,我身体还可以,我还能干活。"

马士基当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尽管有丹麦宝隆洋行作为股东,但中集要赢得它们的认同一样非常艰难,李启元退休后当时只有麦伯良一个人开拓市场,一个人拎着包到世界各大船公司拜访。那个时期的大学生英语基础不足以顺利与外国人对话,彼此交流很难处于平等地位。麦伯良到马士基拜访了4次,一个订单没拿到,到第4次才见到相关的业务人员。1991年李贵平从美国回来了,周密也进了公司,他们英语很好,麦伯良开始带他们跑市场,并且开始给他们分工,然后慢慢做起来的,最后把CMA-CGM和马士基的订单都签下来了。这样客户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不过那时候主要的障碍是这些国际大公司不信任中国。所以拿到订单还要能做出达到客户要求的产品,销售和制造、服务都非常重要。对于国际市场的开拓,麦伯良深有体会地说:"销售人员出去首先要人家愿意见你,人家愿意公平待你,愿意给你机会,你才有用,否则你做得再好,没人认同也没用。你自己说做得很好,人家不认同,看都不想看,那有什么用呢?但是反过来没有后台强烈的支持,再厉害的市场人员做一单生意就结束了,第二单肯定不会给你了。打开国际市场的是周密,但后台很重要,你做出来的产品是否能让客户满意,如果这个做不到,再厉害的销售人员也没用。"所以,对于中集来说,始终都把产品的品质和客户的满意度视为企业的生命。

到1992年中集十周年的时候,中集已经是一家小而强的集装箱公司了。英国的《国际货运》(Cargoware International)杂志1992年10月号在显著位置报道中集十周年庆典。接下来的时间,国际上不仅仅是箱东对中集的信任度逐渐提升,而且国际财团也开始关注这家年轻的中国制造企业。1994年1月13日中集试制的国内第一台折叠箱通过试验,获得法国船级社颁发的合格证书;1995年5月马士基埃里克·汉森(Erik Hansen)等采购、技术部门负责人考察南通顺达公司;1996年5月29日上海中集冷藏箱公司签署2 000万美元总期限为4.5年的银团贷款协议,参加银团的有中国、荷兰、德国、新加坡、日本五国的六家商业银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351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集装箱改变世界 epub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2章 十年改变世界集装箱格局》为网友唐家大小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