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领袖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并



     1997年7月起始于泰铢贬值的那场金融危机很快席卷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及地区。中国大陆因为金融没有开放躲过一劫,不仅国内金融体系没有受到大的伤害,而且香港在被国际游资大量做空时中国政府出手相助,着实让香港人感受到了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温暖。不过作为连接世界纽带的集装箱产业却无法逃避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需求放缓。快速扩张后的全球世界集装箱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凸显,1997年年底,全球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到200多万TEU,而需求仅为140万TEU左右;到1998年,中国实际产量为101万TEU,而生产能力为148万TEU,过剩能力超过40%,形成了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

产能过剩引起生产厂家竞相压价,国际市场上的集装箱价格一路下滑,从最高时一个20呎干货箱2 850美元跌到1997年的1 800美元,中国甚至有1 600美元的报价。低价竞争的结果是:全球集装箱制造业陷入十分艰难的处境,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南非和欧洲厂家已经无法承受,开始选择转产或关闭,即使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和印尼制箱业也变得无利可图。1997年、1998年两年间,这一热门的行业开始被国内各大媒体关注,《集装箱,这辉煌为何如此沉重》、《内地集装箱工业的喜和忧》、《集装箱企业呼吁全行业限产保价》、《中国集装箱业负债累累面临困境》、《积极面对集装箱制造业的产业调整》,等等。集装箱价格持续下降给中集经营带来非常大的压力,1997年中集四个箱厂共完成269 252TEU,同1996年相比增长了43%,但公司来自集装箱的营业收入为41.26亿元,较1996年同期仅增长了23.10%。

麦伯良意识到,中集要在这种恶性竞争中取得话语权,必须要有足够的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较低的制造成本和可以随时满足客户需求的场地成为中集干货箱发展的两大战略。金融危机给中集带来了行业整合的机会,这一次他们把目标指向世界集装箱龙头企业──韩国现代。同时,中集说服中远,整合其旗下在天津和上海的两个集装箱厂,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

青岛现代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和青岛现代冷冻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是韩国现代集团旗下现代精工在华最大的独资项目,总投资额为5 100万美元,厂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青岛现代集装箱公司于1995年9月26日开业,投资额2 200万美元,主工厂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干货箱4万TEU;青岛现代冷冻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试生产,厂房全钢结构,占地面积为2.7万平方米,全部设备从韩国进口,技术实力都是世界一流水平,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冷藏铝箱5 000台。公司最多时共拥有员工1 500人,管理人员6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占95%以上。由于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全球集装箱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公司内部韩国管理人员与中国员工观念产生冲突,当年干货箱生产仅900TEU,冷藏箱仅做过20台样箱,正常经营运作难以维持。在集装箱转移到中国的过程中,现代精工本来是世界集装箱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中集理解了集装箱行业并开始了布局后进入中国市场,市场没有给它们适应管理中国企业工人的时间,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开始选择退出。

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年底,中集集团先后十几次派人到青岛现代考察,双方谈判也比较顺利。考虑到集装箱产品的责任性(一般保修5年),并吸取第一阶段兼并操作中的经验教训,中集集团选择先成立合资公司后买入长期资产的兼并方式,现代精工也愿意占小股。1998年12月在深圳与韩国现代精工及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合作意向原则协议,次年元月签署正式协议,合资成立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和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团全权负责经营及管理。前者注册资本2 406万美元,中集集团、现代精工和胶州开发区分别占股75.23%、16.21%和8.56%,其业务为冷藏箱的制造和销售,设计产能年产6 000台冷藏箱;后者注册资本2 030万美元,三方分别占股81.19%、8.37%和10.44%,主要业务为干货集装箱的制造和销售,设计产能为年产5万TEU。当月中集集团派出的青岛中集筹备组进驻青岛现代公司,开始生产经营的前期筹备工作。1999年3月合资各方在深圳签署资产买卖合同,青岛中集两个集装箱公司分别以1 920.66万美元和825.96万美元购入青岛现代两个集装箱公司的长期资产。5月正式完成资产交接。

现代干货箱厂主要设备都是从韩国工厂搬迁过来的20世纪70年代的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正常开机工作,其集装箱生产线的布局极不合理,满足不了快节奏、高效率生产的要求。而且原现代冷箱厂只能生产铝箱。收购后的青岛中集一边生产,一边进行生产线改造,改造后干货箱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万TEU,冷藏箱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 000台。当年生产干货箱14 000多TEU,冷箱600台。

 世界领袖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并
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是1992年由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台湾德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支机构、香港惠航船务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共同投资1 200万美元组建的沪港台合资企业,注册资本790万美元。公司的整条流水线从国外引进,工艺设备达到当时国际一流水准,设计年生产能力为9 000TEU。当年年底开业,首批生产的40呎集装箱当时就正式通过法国国际船检协会和有关货主单位共同参加的"样箱试验",获得了认可证书。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投产后稳步发展,1997年度实现销售收入72 857万元人民币,利润807万元人民币,出口创汇8 789万美元,总资产达到29 724万元人民币。天津北洋集装箱有限公司是1989年由中远集团与香港惠航船务公司等在天津开发区设立的合资企业,总投资额1 250万美元,注册资本650万美元,设计年生产能力7 000TEU集装箱,当年底投产,1998年出口创汇8 366万美元。在1997年4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各行业前20名大中型企业名单中,按销售收入统计排序,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和北洋集装箱有限公司分列金属制品业第13位和第17位,并且在金属制品业中的集装箱制造企业排名分列第4位和第5位。

中集一直想在上海、天津布点,但难以找到合适的被购并对象。1998年集装箱价格进一步下跌,中集看到当时中远的这两家集装箱厂生产经营不景气,觉得时机已成熟,便向大股东中远工业公司提出兼并意向。中远工业公司也为了持股箱厂之间的协调经营,达到强强合作、集中资源,进一步发挥规模效益,同意向中集集团转让天津北洋集装箱有限公司和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股权的意向。当时,1998年上海远东集装箱产量约6万TEU,天津北洋集装箱产量约3万TEU。当年年底,中集集团与中远工业公司就后者向前者转让其持有的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22.5%的股权和天津北洋集装箱有限公司47.5%的股权签订了原则协议。

中集兼并集装箱厂力争控股,而拥有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22.5%的股权显然不能令中集满意。随后中集与上海远东的另一个股东──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接触,就购买其在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股权事宜展开磋商。1999年5月中集集团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就收购其所持的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25%股权事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当月与中远工业公司签署正式协议。由于上海远东集装箱公司还持有天津北洋25%的股权,中集集团实际上已持有天津北洋集装箱有限公司59.38%和上海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47.5%的股份,取得了对这两个公司的控股地位,并根据协议代理两公司的产品销售,将这两个公司纳入中集的集团化管理系统内。

中集沿海布局的脚步还没有停止,2001年中集判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集装箱需求将出现爆发性增长,2002年公司加大了对集装箱产业竞争战略研究,分析了当时行业竞争格局和公司即将采取的扩张战略。2002年8月10日,董事会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集历史上的"遵义会议",会议明确了中集在集装箱业务领域进一步强势扩张、扮演行业领导角色的战略方针。在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集逆势而动,制定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地布局、快速部署产能的扩张策略(见表3-1)。

至此,公司开展了新一轮的行业整合行动:在华北收购了青岛宇宙集装箱厂,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并启动了青岛干箱厂的搬迁改制计划,冷箱厂的扩能改造;在华东地区对上海冷箱进行更新改造和扩能,并收购了上海地区的宝伟箱厂;在华南地区投资南方中集东部工厂、新会特种箱厂、承包厦门漳州箱厂。接下来的两年,这些扩产规划开始一一落实,2003年先后完成了厦门漳州工厂、新会特种箱厂、上海宝伟工厂、深圳南方中集东部工厂的建设,四家工厂分别于3月18日、4月18日、4月21日和6月22日成功试生产并投入运行。2004年,中集在宁波投资新建一个集装箱厂,至此中集在国内主要港口城市都实现了布点。

这次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恰逢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世界集装箱需求的爆发性增长,中集再次把握了历史性市场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在集装箱行业的领袖地位。2003年中国外贸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7.1%,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球第四位。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1%,在此背景下,全球集装箱需求强劲增长,创历史新高,中集累计销售集装箱117.33万TEU,同比增长56.11%。2004年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增长27%,全球集装箱需求从2003年的238万TEU上升到2004年的近300万TEU,中集集装箱业务当年累计生产集装箱163.96万TEU,销售集装箱157.08 万TEU,同比分别增长41.42%和33.88%。2004年中集销售额突破200亿元门槛,净利润突破20亿元门槛,实现质的跨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352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世界领袖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并》为网友等我变成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