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引水费 集装箱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引



     干货箱价格的持续下滑对中集造成很大的压力,1994年公司开始了集装箱及以外的高端产品的研发,决定开发冷藏箱和罐箱来提高公司产品档次。

冷藏集装箱主要是运输需要保鲜或低温保存的货物,被称为"移动的冰柜",跟随集装箱船舶漂洋过海需要经受剧烈的波动,还要经受起吊、堆压以及从两极到赤道的环境变化,冷藏集装箱技术含量甚至远远高于冰柜;而罐式集装箱是液体化学品或食品运输装置,涉及蒸汽或电加热技术、惰性气体保护技术、减压技术及其他流体运输及装卸所需的可选设备。一个20呎罐式集装箱可装载高达14 300~31 000升(甚至更大)的流体货物。

干货箱技术门槛低,核心竞争力是产量和成本,而冷箱、罐箱和折叠箱等特种箱需求量有限,核心竞争力就是产品技术。尽管有干货集装箱规模优势的支撑,生产冷藏箱和特种箱也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但这些技术都在国外。

是自主研发还是借助已经成熟的技术是摆在中集面前的两个选择,如果自己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专业人员,还要冒可能不成功的风险;如果收购兼并,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显然也不会轻易放弃。当时世界冷藏集装箱分不锈钢质和铝质两个流派,技术上分别采用"三明治发泡"和"整箱发泡"。两个流派的技术原理完全不同,分别掌控在德国和日本企业手中。当时日本企业主导的铝质冷藏箱占据着市场95%的份额,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要获取这项技术意味着中集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日本企业也未必愿意转让,果然中集与日本的谈判没有成功。经过研究中集决定引进德国Graaff公司的"三明治发泡"技术。

因为是高技术项目,也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中集把冷箱的生产、研发基地选在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并且由时任副总经理的杜锋亲自带队开疆拓土。

1995年的3月22日,借助德国Graaff的技术,中集集团在上海成立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团(占股70%)、香港Florens(占股20%)、上海罗南农工商总公司(占股8%)、Graaff(占股2%)共同持股,Graaff向中集出售关键设备,授权上海中集使用其12项关键专利。中集还通过Graaff公司聘请了冷藏集装箱领域的德国专家斯迪芬(Stapher Teepe)出任上海中集冷箱技术中心的总工程师,协助中方实现冷藏箱的量产。

中集在干货箱领域培育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改造能力,在刚引进生产线时,3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年产能为1万箱,随后车间的工作流程5年内被中集的工程师改造了4次,用新建生产线所需资金的20%将产量扩大了1.5倍,这使得在同样的生产线上产能被提升到2.5万箱以上。到2002年,上海中集的生产节拍已经提高到切换一个冷箱工序需要10分钟/箱,2004年效率提高到接近5分钟/箱。而德国生产线研究了20年时间,在转让给中国时也无法突破20多分钟/箱的节拍。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格,在公司产品成本改进过程中,大股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技术引进初期中远答应采用中集的冷箱,但因为中集开始时效率不高增加了成本导致箱价高于预期,中远高层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当时周祺芳负责买卖箱业务,他说既然承诺了中集就不能改变,这样为中集提升效率提供了时间。

中集的技术团队在熟悉了生产线后很快就改造了德国生产线的生产流程来进一步加强自动化程度。后来,中集技术人员又从流程改造延伸到设计环节上,把德国人的"三明治发泡"整体提升到"改进型三明治发泡",即借鉴汽车工艺运用于冷箱上。这种运用不仅加强了集装箱的强度,而且提高了箱子的绝热性,比德国的技术前进了一大步,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1995年,上海中集引进一台德国原装的发泡机花费150万马克,1997年中集自己组装第二台发泡机只花70多万元人民币,现在,中集投资一台发泡机的成本在40万元人民币以下。同时,中集生产的冷藏集装箱所需要交纳的专利费也从100多美元/箱降低到30多美元/箱,巨大的价格优势和并不差的技术开始迅速在市场上侵蚀日本企业主导的"铝制冷箱"市场,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中集的冷箱就彻底颠覆了原有行业秩序,并形成了世界冷藏箱的行业标准。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70%的冷箱是以钢质和"三明治发泡"技术生产的。

沿袭干货集装箱发展的思路,掌握核心技术然后持续低成本扩张是在冷藏箱制造领域三年技术积累之后所形成的优势。1999年中集收购韩国现代集团青岛冷箱工厂。青岛现代冷冻集装箱有限公司实际是一个新厂,开工还不到两年,一直处于亏损,双方买卖的意向非常明确。由于中集已经掌握了冷箱的核心技术以及拥有全球干货集装箱第一的地位,谈判时中集表明不需要现代的任何技术,也不需要现代的品牌使用权。结果现代的工厂被中集从1.8亿美元的报价一直压低到1 920.66万美元后成交,成交价格还不到工厂实际价值的一半。

韩国工厂的设计是以生产铝箱为主的,除了厂房,可用设施不多。中集收购之后需要彻底改建,当时上海冷箱工厂正式量产不到两年,中集集团高层对自己能否有能力设计、建造一个完整的冷箱工厂,并没有十足把握。当时中集内部出现了两派意见──一种看法认为,仿效一家欧洲人在青岛投资的冷箱工厂的做法,委托给富有经验的韩国团队进行管理,由其全权负责工厂的改建和运营,这是一种比较快的办法;而另一方的观点,是坚持从上海中集工厂抽调技术和管理人员,自己建设和运营,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办法。

韩国团队向中集集团管理层提出了一个改建方案:再投资3 000万美元,建设一个年产1万台的生产线,另外,无论工厂是否赚钱,每年都要提取约80万美元的管理费,这引起了当时上海中集总经理李锐庭和副总经理宋卫国、黄田化以及1998年接替斯迪芬任上海中集技术中心主任的刘春峰的坚决反对,他们给麦伯良写了一份报告,承诺一定会用更加经济的方案改造青岛厂。1999年3月,麦伯良最终决定选派李锐庭等干部组成筹备组接管青岛中集冷藏箱公司。顶着巨大的压力,上海中集抽调了从运营到生产的大批管理人员进驻青岛,结果只耗时半年,改建工程就完成了。建设青岛生产线完全是借鉴上海的运作经验,并结合青岛的实际情况,除了汽车、供电设施等商业设备,包括发泡机在内的所有生产设备都是自行设计建造,而建造成本比上海节省了约1 500万美元。当年12月,青岛中集冷箱第一批产品下线并成功交运。为了表彰上海中集改建青岛工厂的贡献,麦伯良将中集当年的创新金奖授予了李锐庭团队。2001年中集冷藏集装箱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并且成为世界冷箱标准的制定单位。

冷藏箱对干货箱来说是一个巨大跨越,涉及制冷技术、保温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是一个要经受海上运输的移动冰箱,标志着中集集装箱进入高端化。

2005年5月,中集收购德国Waggonbau公司一系列冷藏集装箱制造与设计专利,专利包括冷藏箱制造和设计的许多重要技术,如单珠自动排水器、双珠自动排水器、保温集装箱制造方法、冷藏集装箱封条、冷藏集装箱顶侧梁、20呎集装箱、大型集装箱侧墙底梁与底板连接件及抗扭底侧梁等。Waggonbau公司是Graaff技术秘密的拥有者,从1995年开始,由于中集在Graaff技术应用推广方面的积极努力与显著贡献,目前Graaff技术在业内非常盛行,甚至成为冷藏箱领域内某些方面的标准。购买Waggonbau的专利意味着中集已经完全掌握了冷藏集装箱制造和设计方面的主要技术,它们给中集集团的整个专利体系又增加了另外77项专利。

麦伯良认为,在多式联运的交通运输装备产业,中集已经成为全球集装箱行业的领先企业,中集有责任去引导行业的技术发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集装箱产品与服务。

罐式集装箱领域一直为20世纪70年代由欧洲迁徙到南非的Consani、Trencor、Welfit Oddy三家公司所垄断,这三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的南非公司总市场份额一度超过50%。2000年11月,中集与英国UBHI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获得UBHI的"Light Weight Beam Tank"罐箱生产技术,15个月以后,产能为6 000台/每年的南通中集不锈钢罐式集装箱制造厂开业,尽管当年只生产了300台,但15个月之后,中集的罐式集装箱的销量突破5 000台,市场份额达到了30%,2004年中集的罐式集装箱全球第一。

 日本 引水费 集装箱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引
在折叠箱领域,2004年3月,中集收购英国Clive-Smith Cowley公司60%的股权,获得该公司折叠式集装箱的关键专利技术。这次收购是中集显示巨人力量的又一次体现。折叠箱的最核心部件为能够让箱子折起的"铰链",折叠箱的大部分技术都集中在此部件上。英国Clive-Smith Cowley公司采用的"DOMINO"技术的铰链,垄断着全球70%以上的市场,并左右着世界折叠箱市场十几年,几乎所有要生产折叠箱的工厂都要向其购买此部件。在购买其铰链产品的时候,中集的特种箱技术研发中心已经花了很长时间,开发出了一套有自主专利的铰链方案,也能用于折叠箱产品,尽管自主的专利能否变成主流尚不能够确定,但是却成了中集与Clive-Smith Cowley谈判的重要筹码:"要不你把‘DOMINO‘技术转让给我们,我们就自己生产,反正我们已有自己的技术路线,而且产品肯定便宜过你。"

面对中集这样一个巨头和其过去几年内横扫冷箱、罐箱市场的威慑,最后,经过讨价还价,Clive-Smith Cowley就变成了中集的子公司。铰链的生产在2005年也被中集移到了广东新会,在中集折叠箱工厂边就近建了一个铰链工厂,专门生产"DOMINO"铰链,除了自足,还为全球的折叠箱制造厂供货。经过这一过程,中集每个折叠箱至少降了两三百美元的成本。显然,中集已经把折叠箱市场攥在了手心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353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日本 引水费 集装箱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引》为网友朝雾初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