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泰领袖之道创始人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创



     今天,几乎世界上所有人都已经变成集装箱和集装箱运输的受益者。但不管是1993年中集做到全国集装箱第一,还是1996年做到世界集装箱第一,都没有太多人认识中集。不过,在中国资本市场,"中集集团"曾经给数万投资者带来财富,也曾经让错过这只股票的投资人捶胸顿足。

2000年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额度制下的国有企业,加入WTO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冲击大于机会,国有制造企业还在承受改革的阵痛,一方面,国有企业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原有的产品受到进口和合资企业的冲击,股份制改革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而就在这一阶段,即使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家电板块竞争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供过于求使得这个行业的利润也连续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中集从1993年至2001年业绩复合增长率超过30%。

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处在"包装上市"的阶段,上市公司业绩水分大,证券市场对企业赢利缺乏信任,中集当时的业绩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中央电视台先后七次在"证券时间"和"证券之夜"栏目对中集集团进行连续报道,并以《中集,你的业绩有水分吗?》和《中集──公正和透明》为题播出了对集团总裁麦伯良的电视专访。2001年9月,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推出了基于未来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估体系,并据此评出了最有投资价值的100家上市公司,中集集团荣居首位。2001年5月上证综合指数由2 100点左右下降到2005年6月的1 110点,市场经历了4年漫长的熊市,而中集在这段时间股价上涨了1倍以上。

2001年9月,受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世界经济2001年、2002年出现了衰退。2001年全球贸易受到冲击,导致2001年下半年集装箱需求大幅度萎缩,尽管2002年下半年因为美国西海岸的罢工使集装箱需求增加,中集营业收入增长34.19%,但由于平均价格低至1 350美元/TEU,中集利润也因此下滑14.39%。到2003年后,在经历了一年半的熊市后,世界经济的复苏使得航运业务公司成为亮点。中集发现,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资金大量涌入中国,继而带来的贸易量远远超过加入WTO以前,航运公司和码头出现了异常繁忙的局面,表现在业绩上也是持续增长。

中国机械制造业受到了WTO的严重冲击,但站在航运产业链上的中集集团和振华港机业绩却在连年上涨,除了市场本身的机会外,两家公司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中集实施集团化营运降低成本,振华港机通过物流运输的创新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市场份额迅速提升是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2002年华夏证券研究所基于中国航运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特点指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形成,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将带来航运与码头业务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相关装备企业将受益,中集集团和振华港机都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企业,没有历史负担,参与全球竞争,并发挥中国优势占据龙头地位。资本市场再次开始关注到两家"世界第一"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还处于低迷的2003年,中集集团、振华港机异军突起。早在1994年的上市对中集来说既是一个筹集发展资金的契机,也是公司提升管理的契机,中集因此得以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对旗下分子公司实施规范的财务管理使得公司可以健康成长。

1998年的房地产改革以及国内基础建设投资高涨,到2004年由于国内投资拉动的投资品包括原材料、机械产品、基建投资等企业开始看到明显的业绩好转,2005年年中时资本市场开始进入上行通道。2004年的宏观调控后,2005年下半年宏观政策预期放松,证券市场被压抑了4年的热情得以释放,这段时间中国资本市场享受着外贸增长与国内投资增长的两份盛宴。中集股东成为这一阶段最大的赢家。公司上市前(截至1993年年底),总资产5.78亿元,净资产1.71亿元,到2011年公司总资产达到643.62亿元,净资产216.14亿元。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41.2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6.91亿元,在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都出现巨大的波动时,公司取得了历史最好业绩。1994年2月1日A股发行价格8.5元,4月8日上市,2007年10月8日,复权价格到680.13元,上涨80倍;B股1994年1月26日发行,发行价7.54港元,3月23日上市,2007年7月26日股价达514.038港元,上涨68倍。公司1994年发行A、B股,分别募集资金1.02亿元人民币和9 802万港币;1996年4月,公司增发3 000万股B股,每股发行价6.1港币,融资1.83亿港币;2003年向原有A、B股东定向增发12 000万股A股,募集资金18亿元,公司上市累计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约22亿元人民币,到2011年公司累计向股东分红86.6亿元。公司上市以来,只有2002年因为需要融资发展新的业务没有分配红利。

图3-4 国际经济危机前中集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2004年12月28日,2004CCTV经济年度人物隆重揭晓,麦伯良当选2004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他的获奖理由是:"一个有远见的商人,顺势而行搭上中国经济和平崛起的巨轮;一个负责任的管家,投资他领导的企业,收益十年增长十倍。上市公司的典范,‘中国制造‘的标杆。"评委关注点评:"他领导的企业是打着‘中国制造‘字样的、敢说‘第一‘的少数企业之一。成为全球唯一能够生产全系列集装箱产品的集装箱制造企业,获得了50%的世界集装箱市场份额。在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专用车市场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收购扬州通华、济南考格尔以及美国MONON公司的基础上,再度收购河南华骏、张家港圣达因,把一系列业内品牌企业收归旗下,成为国内产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专用车企业。""中国股市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曾被权威媒体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百家上市公司第一名‘。中集集团股票价格10年增长10倍。用10年持续高速成长验证‘负责任‘的上市承诺:为股东创造价值,用好股东的钱。""2004年1~9月,中集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85.09%;实现净利润1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12.23%,前三季每股收益列深沪两个上市公司第一。公司同时预计,今年全年的净利润同比将增长150%~200%。中集集团半年完成了一年的利润目标,大大超过市场预期。"著名学者刘姝威评价中集是"中国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

 同泰领袖之道创始人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创
中集收购兼并获得全球集装箱行业领袖地位在2001年就基本确立了,麦伯良2002年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被经济学界和企业界所认识,2002年曾经入围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名单,但集装箱行业名气不大当年没有入选。2004年麦伯良因为中集在证券市场上表现最好而入选年度经济人物,主持人在介绍麦伯良时说:"他身材不高却被称为巨人,眼睛不大视野却包罗世界,没有炒作股民却常常把他夸。"(见图3-5)

图 3-5

2001~2005年中国股市的低迷正是因为资本市场的炒作被一一暴露,股民很难寻找到可以信赖的企业。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不断爆出上市公司造假,蓝田股份、银广夏、东方电子等红极一时的上市公司都纷纷爆出造假;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当时民营企业还不成熟,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资本市场仍然缺乏信任感。中集持续的市场表现有一点"出格"。

或者是真的怀疑中国没有这样的好公司,或者是觉得中集的这个第一绩优股更容易引起关注。就在2005年春节前夕的2月4日,中集股东正在为自己一年的收成庆贺的时候,《新财经》杂志刊登孙旭东、王纪平和孙进山三位财务专家《七问中集》(以下简称《文章》)的文章,在业内引起一片躁动。他们从报表中看出了种种"破绽",提出了七个质疑:"一、集装箱销售价格是否真实?二、为何与深圳海关的数据有较大出入?三、钢材成本单价可有隐瞒?四、借款利率为何逐季下降?五、预提费用变化与经营不同步?六、少数股东为何受冷落?七、报表自相矛盾为哪般?"问问有理,但问问都源于不了解集装箱行业和公司财务制度。

好在那篇文章出来时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杂志发出来的时候股票基本上已经收市了。在春节后开盘前,中集就请有关媒体和机构到公司做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并于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在三大证券报上发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质疑文章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声明》指出:"《文章》所质疑的几个重要问题表明作者对行业背景和商业运作及公司业务缺乏基本了解。例如作者没有弄清楚TEU、箱价计算的常识:TUE也称标准箱,是20呎当量单位(Twenty Feet Equivalent Unit),是集装箱数量统计单位,不反映不同箱型之间价格和成本比例关系,所以实际上按TEU计算的集装箱单价是不存在的,与20呎集装箱的价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海关统计的计量单位是‘个‘,既包括20呎也包括40呎以及其他尺寸的集装箱,实际上这两种口径计算的集装箱单价不具有可比性。《文章》中还把深圳海关集装箱出口统计量等同于本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出口量,但实际上华南地区并非仅仅只有深圳海关。"

(实际上,这篇文章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当时研究机械行业跟国内证券类媒体建立了比较好的交流,《证券市场周刊》先拿到了这篇稿件,因为涉及当时的"第一绩优股造假",他们知道文章一旦发出去一定会引发资本市场的大地震。但杂志社的人担心文章的内容有问题,他们让我看一下。并跟我说,尽管中国上市企业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他们认为中集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如果公司造假,客户和海关应该早就提出质疑,如果文章发出去偏离事实可能影响杂志社的声誉,也会让中集集团的股东遭遇产生不必要的担忧。我看了以后说文章单从财务角来看似乎很专业,但是,显然对公司的业务不了解,对于文章里提到的七问,基本上都可以从集装箱本身的特点和公司的营运得到解释,包括对集装箱的单位、"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构成、公司业务季节性因素以及产品交易付款条件都不了解。我跟《证券市场周刊》的人说文章的内容没有经过深入研究,有违事实,可能会伤害无辜的股民。但文章的题目和内容都非常吸引杂志社,他们建议我跟作者沟通一下,看能否弄清楚一些问题,修改一下文章。我了解到文章的主笔孙旭东是学财务的,而且曾经就职于天相顾问公司,我约他讨论中集的这些问题。沟通完了,他说:"其实写完了也还是觉得有一些问题,但是还是忍不住要发出来。"没过几天,我看从《证券市场周刊》看到的转过来的那篇文章原样在《新财经》上面刊登,并引起躁动。《新财经》总编辑寥俊先生希望我也写一篇稿子来为中集的财务问题辨真伪。我觉得投资者可能会越辩越糊涂,所以拒绝了寥总编的好意邀请。这场《新财经》预期的口水战估计被邀请的分析师不只我一人,但最终都没有人响应。2005年3月4日《证券市场周刊》李中东发表封面文章《非常中集》还原了第一绩优股的正面形象。)

中集大股东招商局和中远初始投资早收回来了,而对于普通投资者,除股价本身上涨以外,中集累计分红近资本市场总额的3倍,这在中国机械制造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把家电、汽车包括进来,也只有江铃汽车一家的累计分红比率超过中集。

小结

从行业领先到行业领袖,中集实施了两个重要战略:一个是沿海布局,及时交付;一个是集团化营运,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商业模式和制造体系的创新改变了世界集装箱制造行业的竞争格局。通过收购兼并成功将特区管理输出到内地,并建立了行业整合和减少投资浪费的全局观理念,使得集装箱产品价格能够处于成本之上,把简单的产品做到了不简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353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同泰领袖之道创始人 《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 第3章 成就世界集装箱领袖 创》为网友一纸能藏几字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