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之轨迹sc第一章选谁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 第一章 趋势运行的基本轨迹 第一节 



     第五节 分析重要吗

无论是否认可"市场是非随机的"这样的观点,其实对于把握市场影响一般不是很大。即使认为市场是随机的投资者,也承认市场存在非随机部分,希望交易参与的也尽量是这一部分;认为市场为非随机的投资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的走势规律并不会被全部看清楚,存在非随机部分/震荡部分,希望交易参与的也是非随机部分,而避免在震荡走势中进场。因此,总体来说,两者立足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在实现盈利的侧重点上,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空间。有的认为投资心理最为重要,有的认为风险控制最为重要,受到批判最多的可能就是认为分析最重要的一派了。

有一种突出的观点认为,如《系统交易方法》中所述,"正确分析只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成功的投资不但需要正确的市场分析,而且需要正确的风险管理和正确的心理控制。这三者之间心理控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风险管理,再次才是分析技能……分析方面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说占10%……市场分析是管理的前提。由正确的市场分析出发才能建立起具有正的数学期望值的交易系统;而风险管理只有在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统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心理控制则是这两者的基础和纽带。"

"分析"的尴尬地位

《系统交易方法》书中有关"分析"地位问题的描述,着实令笔者感到困惑。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

《系统交易方法》书作者一方面认为:"正确分析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原文在"是"前有一个"只"字,但并未否认"是") ;"市场分析是(风险)管理的前提";"由正确的市场分析才能建立具有正的数学期望值的交易系统"。这些都突出地体现了分析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系统交易方法》书作者却说,"分析方面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则也可以说占10%"。

笔者不禁要问:作为成功投资的第一步、风险管理的前提、交易系统基础(之一),为什么分析的地位如此之低?如果分析的地位如此重要,是否可以当做大厦的地基,但是为何大厦的地基如此不被重视?

另外,《系统交易方法》书作者认为,"心理控制则是这两者(分析和风险管理──笔者注)的基础和纽带"。这就更令笔者感到困惑。

市场分析是对走势规律的认识,即使我们不参与具体交易,只对走势研究有兴趣,难道也要受到个人心理的影响吗?就像战争理论家对战争进行研究一样,难道前提必须是心理控制好吗?

如果认定心理控制是市场分析(同时也是风险控制的)的基础,那是不是意味着,心理控制不好的投资者对走势的认识也不可能好?

误导性的说教到底何时可以终了

《系统交易方法》书将分析所占系统的比例定为"10%",而没有言明其他部分的比例,笔者听到的较多的、常在某些网站看到的比例为,"据说在金融市场中成功,其比例为心理70%、资金管理20%、技术10%。"(这里的"技术"大概可以理解为"分析"。──笔者注)

至今笔者尚未查出这种"经典"比例到底出自何人之手,或者出自哪本大作。但是有一点笔者很清醒:在工业实业中,技术的比例不可能这么低。中国"强大"的出口贸易中那些血汗工厂最缺乏的是什么,难道不是核心技术吗?无论这些工厂的创业、创汇的心理多么强大,工厂管理多么优质以达到ISO(国际标准组织)的任何标准,但只要缺乏核心技术,都只能处于行业最底端。再想想,国内某著名空调品牌的广告语中为什么着重强调"掌握核心科技"?

而在金融行业,投资者竟然无视这种现实,单纯地认为重要性方面心理占70%、资金管理占20%、技术占10%,这不是误导又是什么?

无论对市场是否随机持有何种观点,都不可否认以下的事实:

如果分不清哪些是非随机部分、随机部分/震荡走势,进场交易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如果分不清哪些是非随机部分、随机部分/震荡走势,限制损失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做到扩大盈利,因为连从大概率上走势能朝哪个方向、哪个位置运行都没底的话,怎么可能持有短期盈利的仓位?做不到扩大盈利,怎么可能有一个稳定的正收益?

为"分析"正名:木桶原理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

不管是无法自圆其说的观点,还是带有误导性的说教,都对"分析"做了不恰当的地位界定。

所幸的是,一些市场前辈、过来人头脑是清醒的。其中,《十年一梦》的作者青泽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操盘手的三个基本素质中首要的就是"看懂市场"。在笔者较为推崇的两本交易心理书籍中,两位作者都提到"有一套自己看懂市场的方法"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看懂市场"还是"有一套自己看懂市场的方法",都是要求有能够把握非随机走势的分析能力。

《重塑证券交易心理》一书作者Steenbarger在"前言"中坦言,"对交易者来说,再多的心理帮助也代替不了市场验证过的具体交易计划"。《交易心理分析》作者马克·道格拉斯明确说明"我假定你已经拥有交易系统和优势,而必须学习怎么信任自己的优势",然而很多读者却忽略了这句话的前半段──试想:如果连占据优势的系统都缺乏,我们到底还能信任什么?

同时,笔者并不否认交易心理在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尤其体现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实的交易行为中:①遭遇非随机走势中的小概率事件时不能果断出场;②认识到参与了震荡走势时不能割肉出场观望。当然,交易心理还体现在包括诸如不能在确定性的入场信号发出前耐心观望、信号发出后因恐惧不入场等。

风险控制的一个作用就是限制损失,前文已经说明,损失主要来自非随机走势(大概率走势)中的小概率事件以及错误交易震荡走势。因此,本质上说风险控制的基础之一仍是分析(以辨清哪些是大概率走势、哪些是震荡走势)。

因此,笼统地说,用木桶原理来统领分析与风险控制、投资心理的关系可能更为合适。

木桶原理的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该原理的一个演变是:木桶储水多少还取决于木桶底面的面积。

笔者认为,市场分析就是木桶的底面,而风险控制和投资心理则是底面之上的木板。它们的关系可以如下这样理解。

(1)在风险控制与投资心理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分析作为木桶底面越大,那么盈利越大。

市场分析本质上是对市场走势规律的认识,投资者对非随机走势认识的越多,那么大概率走势被辨析到的也就越多,因此参与这些走势时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相反,对非随机走势的认识越少,所能把握的大概率越少,盈利的机会也就越少。

如果缺乏木桶的底面,即使木桶的木板足够长,也不可能储存到水;就像缺乏对非随机走势的认识一样,再好的风险控制和投资心理,最终也不可能有正收益,即使曾经有过大幅的盈利,也会像水进入无底的水桶一样流失掉。

(2)在市场分析不变的情况下,盈利取决于那些"短板"因素的表现。

具有一定的走势规律把握能力,就相当于有了水桶底面。那么此时,风险控制和投资心理两者中较弱的一项将决定盈利的幅度。

回过头再来看前面对实现盈利方法的探讨,这一方法其实就包含分析、风险控制、投资心理各个部分。

从宏观的观点说,很难区分在一个为了实现正收益的系统中到底哪一项更为重要,分析、风险控制、投资心理作为组成木桶的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就像人的身体,从头颅、躯干、四肢,我们能分别出哪一项更重要、哪一项不重要吗?笔者将在下一节更详细地论述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是什么让"分析"如此受屈

也许回答这个问题要借助投资者自己的交易经历。

无论所经历的第一个投资对象是股票、期货、外汇还是债券,我们起初都会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而关注专业人士的观点,这时分析师会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

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虽然根据分析师的建议曾经赚到过钱,但似乎总没有亏的钱多。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是这样,那可能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但经过交流,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亲朋好友的情形大多类似。

当大众都开始怀疑的时候,分析师就变成了不被信任的群体。更夸张的是,竟有人根据分析师的建议反向操作,比如分析师看涨,他会做空;反之亦然,或者分析师推荐的看涨的股票他偏不买,分析师认为看跌的股票,他反而要好好分析分析,是不是有潜在的抄底机会。悲哀的是,还真有从这种方法中盈利的投资者──这就更加深了大众对分析师的否定、讽刺。阅读一下众多的交易类书籍,充斥着对分析师的贬低、蔑视,浏览一下论坛、交易趣闻,也满眼都是分析师的判断如何不如扔飞镖更准确之类的笑话。

以上大众的想法虽有正确之处,但是过于主观、感性,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分析师,又如何看待他们的建议呢?

也许我们能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是输家"的事实中看出一二。本质上,分析师属于投资服务业从业人员,他们提供服务的目的(从性本善的角度来说)是帮投资者赚钱,但是他们并没有帮投资者赚钱的责任和义务──相反,你赔的钱的一部分以及你赚的钱的一部分都要直接或者间接输送给他们。没有责任的强制力,服务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这和我们到餐馆吃饭时顾客付钱、餐馆供餐的天经地义规则差异极大。

更可怕的是,某些服务机构以及这些机构的分析师完全是从"性本恶"的角度来行事,投资者可以从"重庆啤酒"事件中某些证券公司及其分析师的表现中可窥一斑。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玷污了"分析师"这一专业人员的名声。先来看看下面的小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应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他来见佛,请佛赶快涅槃:"你度了那么多人了,可以涅槃了。"

佛祖觉察到自己与娑婆众生的缘分已到,就答应了波旬的请求。

魔王波旬道:"你涅槃后,我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

佛说:"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

魔王波旬道:"呵呵,正义永存,邪恶也不会消失。你在世时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孙不也很多吗?人性本恶,学坏容易学好难。你入灭之后,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我的人会越来越多。"

魔王波旬又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欲望。众生没有贪欲哪里有我波旬?"

佛说:"我有佛经留世。"

魔王波旬道:"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佛说:"我有僧宝留世。"

魔王波旬道:"你要教化众生得引进新人吧。你老人家不会拒绝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

佛说:"不会。"

魔王波旬道:"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儿,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按照笔者的理解,魔不可怕,可怕的是穿着佛的袈裟混入僧宝内的魔王的徒子徒孙。

当然,诸如"重庆啤酒"事件以及涉入其中的机构、分析师所占比例为极少数。客观地说分析师是"试图"或者"尽最大努力"去看懂市场,并将他们的观点作为服务提供给大众,而这些观点是否真的看懂了市场,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只要类似这样一句"所有内容仅供研究参考,并非提供投资或理财建议,您所做的任何交易应自行负责"就能推卸掉所有责任。因此,准确地说,分析师更像是研究员,他们的研究及其成果让普通投资者看待市场的视野更加宽阔,在某些专门领域的研究也更加深刻,这是作为投资者而言必须承认也是应该投以尊敬的。

那么,是不是"分析"也因此而不重要呢?

恰恰相反,分析师这个庞大群体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分析的重要,也正是因为分析所占分量之重、分析之难,分析师这个职业才应投资者的需求而生。现在的误区在于,我们因为对分析师的不肯定而否认分析这一基本功的重要。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交易员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分析师,因为分析本领是优秀交易员的基本功。看看《专业投机原理》作者对经济的理解、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与创新,再看看传奇人物利弗莫尔对市场基本面的分析与倚重,都不能不让后来者汗颜。他们可能也同样对分析师们嗤之以鼻,但笔者理解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分析师们对市场的理解是偏颇的,不足以与之论说,但并不表明利弗莫尔们同样看轻对市场的严密分析。

第六节 以系统的观点看待交易

前文从市场的残酷性说起,阐述了市场的非随机特点,并从盈利的实质入手,结合市场的非随机性探讨实现盈利的方法。然后,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说明

图 0-10

"市场分析"的重要性。其实,市场分析本身就是系统中的一部分。"系统"二字并不陌生,但是系统到底由哪些内容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到底存在哪些逻辑关系,个人投资者往往不置可否。图0-10是笔者对系统梳理的尝试。

整个系统由分析系统和交易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分析系统又由市场分析和自我认识两个子模块组成,交易系统则由交易布局和交易过程(控制)两个子模块构成。

整个系统的逻辑关系如图0-10所示。

1.分析系统:交易系统的基础

我们不可能交易我们认为把握不大的走势。这种"把握"即体现在对市场的把握,也包括对自己的把握,而这两种把握恰恰来自分析系统。因此体现在"明面"上的所有交易行为亦即交易布局和交易过程,从本质上说都来自分析系统。

分析系统从其目的入手,也从其目的延伸。分析系统的目的在于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获得大概率"。

既然分析的目的在于获得大概率,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大概率呢?或者说,分析哪些内容才能获得大概率呢?

通常而言,分析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主要是市场分析和自我认知。

其中,市场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基本面分析。

具体到外汇市场上,就是以利率、通胀、国际收支为主的基本经济因素;以国家金融政策、央行干预等为主的政策因素;以政治、社会、新闻为主的社会政治因素;以市场预期、投机信息、市场评价等为主的心理因素,等等。

某些侧重于下文要说的"图表辨析"的投资者可能对基本面分析完全忽略,或者关注极少。笔者要提醒的是:某些事件风险非常关键,甚至会对图表辨析产生重要影响,有时图表辨析在某些关键位置就是依赖基本面的事件风险来决定未来趋势方向。

这一部分不是本书的重点,需要在这方面补课的读者请参考笔者的《外汇交易实战全典》(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上篇内容。

(2)图表辨析。

图表辨析主要是指对走势图表的分析,也就是常说的技术分析,即综合K线、形态、各种分析理论等多个方面,研究市场行为,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这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3)交易品种特点。

基本面和技术面是传统的分析内容,笔者额外增加了交易品种特点的内容。

前文笔者曾经提到:不同市场之间、同一市场中不同投资对象规律的差异增加了交易盈利的难度。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同样的市场分析,尤其是技术分析,在不同交易品种中的应用大相径庭。同样的技术分析理论在不同的投资对象中可能有不同的使用技巧。

不同的交易对象好像性格迥异的孩子,有的温顺,有的调皮,有的暴躁,有的婉约,有的豪爽。

笔者将在后文有相关介绍。

笔者很奇怪,在众多交易类书中,为何没有将自我认知当做分析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来研究。

投资行为本质上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惟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因此,笔者将自我认知列为与市场分析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由两者构成分析系统的两大核心。

所谓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秉性、喜好、心理调整能力等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以选取自己习惯、擅长的交易方法,并最终形成带有较强个人色彩的交易风格。从根本上说,自我认知其实就是对自我进行分析。

自我认知所能影响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交易模式。

类似于战争中的作战方式,诸如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小规模战争、陆战、空战和火箭袭击等,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局部或者整体战争的胜利,交易模式也有多种形式,其目的也是为了获得部分或者某段走势的盈利。

可以说,交易模式的选择和自己的秉性、喜好有较大的关系。比如,如果自己属于敢于尝试的交易者,那么面对自己认为有较大概率的走势,可能会进行多次尝试;反之,更保守、不喜尝试的投资者则可能等待出现自己认为最为稳妥的信号才进场。

(2)时间周期。

时间周期的选择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决定的(其他部分是市场分析决定的)。没有人要求我们必须交易短线趋势,更没有人要求我们交易日内超短线走势,当然也不会有人要求我们不这么做──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选择的。

交易模式会在后文有单独介绍,时间周期则在后文的"三重时间窗口"中有详细论述。

交易模式和时间周期的选择部分受制于市场分析

虽然自我认知对交易模式和时间周期的选择有更大的影响,但并不是说它们两者完全是由个人决定。一定程度上,它们两者与市场分析的关系也是较为密切的。

比如,不管选择何种交易模式,其基础都是对走势有一定的大概率判断,是基于当时的市况,并非恣意妄为。

而时间周期则来源于过去的市场分析和交易经验。比如某位投资者发现,对日图的分析通常把握更大,而对小时图的把握较小,那么他可能逐步转向做长线,反之亦然。

总而言之,交易模式和时间周期的选择既是个性使然,也是市场作用的结果。

分析系统的实际应用:交易机会和交易信号

其实,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大概率是一个非常笼统而模糊的概念。我们不禁要问,获得大概率又是为了什么?这就是笔者为什么在前文说"分析系统从其目的入手,也从其目的延伸"。

从终极意义上说,根据自己的交易模式,通过对主要是自己选择的时间周期的基本面、技术面和交易品种特点进行分析,获得对市场这一客体的大概率的把握,主要是指对非随机走势的把握。

非随机走势才具有交易价值,才是我们的交易机会;因为这类走势从大概率上具有较为确定的方向和运行幅度,因此盈利主要就从这部分走势获得,是我们的交易机会所在。

然而,单纯认识到交易机会还不够,还要有从中发现交易机会"即将或者已经产生"的信号,即交易信号。

如果交易机会客观存在,但是我们的系统没有能及时捕捉它们的信号,直到非随机走势走完才发现:原来之前的一段是标准的上升或者下跌行情。岂不很悲哀?

交易机会和交易信号是分析系统终极目的的一部分。

同时,不同的入场方式可能对交易机会和交易信号的把握有不同的效果,因此笔者将入场方式的具体选择主要应用到交易系统而非分析系统中。

以上三者在后文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2.交易系统:分析系统的执行过程

广义的交易系统应该包括分析系统在内;狭义的交易系统是独立于分析系统而存在的。然而,从前文的论述来看,其实交易系统(狭义,下同)不仅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且完全是分析系统的执行过程。

交易布局则是根据分析系统中获得的交易机会、交易信号来布局某一个周期的策略,主要包括策略布局和资金管理两个分模块。策略布局主要关注方向、位置等,而资金管理则是根据交易机会的类别、方向、位置等投入不同的头寸大小。

交易过程:唯一的"明面"

交易过程是具体实施交易布局的动作,包括入场、持仓(可能有加减仓)、出场三个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都涉及交易心理的影响。

交易过程行为是整个系统最"明面"的行为,任何交易者都会有入场、持仓、出场的动作。但一样的连环动作,却因"背面"支撑、沉淀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外人眼里能看到的一定只是入场位、时间和出场位、时间,看不到的是之前所有的部分,如交易布局、交易机会的认定、交易信号的把握、入场方式的选择、对市场的分析、对自我的认知等。

这也就是为什么某些交易亏损的人很容易把责任推卸到除了自己的其他任何方面的原因,因为我们看不到在具体的入场、出场背后他到底做了什么,也许他就是看到涨了,未做任何思考就进场了,看到有所亏损就继续拿着,反而告诉朋友说本来要出场的,但是后来因为某事就没出,一直亏到现在;也可能有了丁点利润就直接出场,告诉别人说是自己的某位亲朋好友要自己出的,其实自己本是不准备出场的,谁知道能涨那么高呢?反正盈利都是因为自己做得好,而亏损或者未获得的利润都不是因为自己。

交易心理:在"交易过程控制"中影响最大

交易心理表现主要影响交易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而在交易过程之前的各个阶段诸如交易布局以及市场分析等客观的因素,交易心理作为较为主观的因素,本质上难以发挥主要影响。

笔者将在后文详细论述交易心理问题。

第一章 趋势运行的基本轨迹

第一节 趋势发展路线图

从本章开始进入图表辨析的内容论述中。

趋势分析的困境:事后确认的尴尬与时间框架的迷宫

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之一就是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成为试图依赖图表攫取盈利的交易者的精神支柱。况且,历史会重演──技术分析的另外一个假设,支持着追踪趋势的交易者信心。趋势交易者相信,基于历史走势的不断重复,一旦类似的趋势开始发动并适时入场布置头寸,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尤其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趋势"既是福音,也是梦魇,因为趋势的发展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在真实的金融交易中,趋势发展的复杂性给交易者带来的难题成为亏损的最大原因──笔者不排除交易心理、风险控制对交易的影响,但是有理由相信,究其根源,交易者对"趋势"认识的深浅客观上也是交易心理和风险控制对交易影响的诱因之一。

于是,各种理论应运而生,比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势头更为凶猛的是技术指标。道氏理论将趋势分为大趋势、中趋势和小趋势,或者说是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这是从时间角度来分类趋势。针对大趋势,道氏理论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积累阶段、加速和结束阶段。这样的表述明了易懂,且被公认为是极贴切的概括。

不过,从个人交易的角度来看,趋势的复杂性之一也就体现在这些被奉为"定理"的理论上。交易者是否辨清了趋势的大小,并明了试图抓住的波段是主要、次要还是短暂趋势?如果有幸抓住了大趋势,是否能在积累阶段承受住市场的上下震荡?是否能在加速阶段承受住市场不断传来的"超买、超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走势尚未走完的情况下,交易者如何知道自己正在交易哪个趋势、趋势的哪一个阶段?

也许,等待图表不断运行,过去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这也将错过所有的交易机会;而且,等待并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图表从过去走到"现在","现在"又处于哪个趋势之下?趋势是主要的、次要的还是短暂的?问题并没有因为等待而得到解决。事后确认的冷静带不来盈利。事后看很多趋势是那么清晰、看起来再明显不过,但是放到当下却又永远令人捉摸不透。

趋势复杂性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不同时间框架下的趋势辨析。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交易上的深入应用,图表可以记录价格在几乎任何时间框架下的走势表现,大到年图、月图,小到周图、日图、小时图、分钟图,甚至是即时走势,都可以一览无余。

但是,似乎这种"便利"带来的难题并不小。应该每个交易者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日图上看起来正处于上升趋势中,但是小时图却正在急剧下跌。多?空?如果做多,小时图深度下跌,最后连日图方向也被反转怎么办?如果做空,小时图下跌趋势不久后反转怎么办?现在的小时图到底是反转的前奏,还是空头陷阱?

总而言之,包括道氏理论在内的技术分析理论对趋势的总结看起来毕竟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而不同时间框架下的价格表现令趋势变得更加不可捉摸。

趋势研究的另外一条思路:趋势发展路线图

交易理论有很多,除了道氏理论外,还包括诸如江恩理论、波浪理论等。笔者对道氏理论青睐有加,但仍然认为它有可以进一步丰富的空间。

道氏理论首先对趋势进行了界定:只要相继的上冲价格波峰和波谷都对应地高过前一个波峰、波谷,那么市场就处于上升趋势中;下降趋势则以依次下降的波峰和波谷为特征。然后道氏理论又做了长中短趋势的分类、大趋势三个阶段的划分。

 空之轨迹sc第一章选谁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 第一章 趋势运行的基本轨迹 第一节 
笔者试想:是否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索趋势的发展脉搏?是否可以站得更高一些,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趋势的发展?

如果可以这样假定的话,是否可以推论:事物的发展规律通常存在着萌芽、发展、停滞、倒退、重新壮大、鼎盛、衰退、灭亡等轨迹,图表趋势也存在着启动、发展、中止(或者停顿)、重新启动、反转这样的规律呢?如果按照这一思路将"趋势"放到显微镜下进一步研究,能否界定趋势启动、停顿、反转的标准?

通过观察、对比和总结研究大量的图表,笔者尝试展现趋势的发展轨迹。图表走势与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存在着前进、停顿、倒退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及早认定趋势的发展态势进而采取不同的攻守策略,对于交易者而言是当务之急,大多数的交易亏损就是没有清晰地认清这一规律变化,促使投资者采取了错误的应对策略,以致交易错误方向或错过较大行情。

从逻辑上讲,趋势的发展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一个刚刚形成的趋势,先向前运行,即上升趋势向上运行而屡创新高,或下降趋势向下运行而屡创新低。

其次,这一特点不会永远持续,趋势也必须有整理的需求,此时则表现为趋势的整理,即趋势的回调或者修正。此时,趋势停滞,即停止不断创下新高、新低的走势,转而整理之前的走势,清理市场的小型多头或者空头,主力再次布置头寸以发动新的单边行情。

趋势停滞后,按照趋势的延续性特点,趋势的整理主要是为后期的趋势延续作准备,也就是说趋势仍有可能继续向前运行,将来上升趋势仍能再创新高,下降趋势仍可再创新低。

但是趋势停滞后的整理不会只为前行作准备,它也可能是为反转作铺垫,因为趋势不会永远向上,也不会永远向下,趋势总有反转的时刻。趋势反转后形成新的趋势方向,并开始向前运行,循环往复……

利用如下标示,可以更清晰地展示这一规律:

这一路线图显示:①如果趋势持续强劲,那么将表现为不断地向前运行,其时间之长、幅度之广可能令试图抓顶、抓底的交易者瞠目结舌,在此期间趋势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趋势调整。②无论多么强劲的趋势,总有在未来某个时刻修正或者反转的表现。但是,不管是发生趋势整理还是趋势反转,趋势必须经过停滞这一阶段。

趋势停滞是笔者在趋势解构后嵌入的一个重要概念,后文有详细介绍。

如何把握趋势路线图

趋势发展路线图利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揭示了趋势发展的轨迹。不过要将这一思路应用到趋势分析中,尚需要有力的工具。

在工具的选择中,笔者认为:道氏理论、多重时间框架和关键位置是辨析趋势演绎细节的核心工具。

其中,道氏理论是趋势辨析的系统性工具。道氏理论尽管存在某些瑕疵,但是作为成熟的技术分析理论,它仍有许多其他理论难以替代的优点。笔者尝试将趋势发展路线图思维应用到道氏理论的实践中,标准化道氏理论的某些内容。此外,笔者对道氏理论的某些内容提出了自己在实战中的其他看法以飨读者。

多重时间框架是趋势分析印证的关键途径。单张图表对趋势发展路线图的预期需要其他级别图表走势的确认,步步为营,才能更为清晰地揭示未来趋势发展的轨迹。

而关键位置则是在趋势运行到一定水平后必须加以关注的核心内容,市场价格在核心位置上体现在道氏理论、多重时间框架下的表现是后期建仓的重要依据。

我们将在后文一一展开以上看法。

趋势发展的时间因素与界定

就笔者自己的分析经验来看,时间因素对于图表趋势解盘相当关键,是揭开趋势运行概率的支柱之一,其作用并不次于任何一种技术分析理论,包括道氏理论。

因此,在本部分接下来所叙述的趋势发展方式,譬如趋势的停滞、反转、盘整和延续等,指的都是在某单一时间级别图表中,并未考虑更高时间级别图表对我们所分析图表的影响,也未顾及该时间级别图表走势对更高时间级别图表的影响。

因为笔者遵循这样一种思路:首先将单张图表的趋势演绎轨迹进行尽可能深的研究和辨析,然后再结合多重时间窗口,得出未来大概率的走势。

这一点与高中的物理学科实验有点类似,比如物理学上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是假定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考虑物体运动的规律,然后再加入实际情况下摩擦现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还有在研究物体下落速度时,研究人员首先进行的实验是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然后再考虑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图表趋势辨析也是这样。我们尝试从单张图表入手,然后再结合其他时间级别图表的趋势情况,利用一定的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

因此,本部分在没有特别注明时,趋势路线图中的停滞、反转、盘整和延续指的都是该张图表的情况,不代表其他时间级别图表的情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3573.html

更多阅读

空之轨迹FCSC3rdPSP版PC版的不同 psp空之轨迹3rd百度云

《空之轨迹FC》魔兽手册:自动记录战斗过的敌人的属性等资料。对打倒过的敌人还会记录“情报”回路能看到的部分。地名收集:通过对话或实际探索会自动记录。战斗语音:添加了和PC版SC一样的战斗语音。继承存档:继承FC的通关存档开始游戏,可

空之轨迹SC第二部详细图文双解攻略:第八章迷乱的大地

主线任务★ 零式导力器的送达BP8  本章开始,由于空之都市的出现,导力器变得无法使用,于是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走遍利贝尔王国,把抗干扰的『零式导力器』交给卢安、蔡斯和洛连特三个支部,以保持信息的流通。由于无法使用导力器,所以无法使用

《大律师与小结巴》BY:秋之红叶

-《大律师与小结巴》BY:秋之红叶1 林誉航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大学生法律知识讲座里竟然就瞥到了一颗毛茸茸的头颅在大门后面战战兢兢地出现了六次,可是每次都是那双厚厚镜片后的眼睛吧扎了几下后又偷偷离开。林誉航对此略有恼火却十分

空之轨迹约修亚的告白 约修亚的外号

FC约修亚的告白(王都的空中花园)(出自FLACOM经典英雄传说6——空之轨迹FC——我最喜欢的游戏)约修亚:啊,艾丝蒂尔……今天的夜色真美啊。艾丝蒂尔:恩……还是这首曲子啊。“星之所在”。约修亚:我曾失去过很多东西,只有这首曲子

声明:《空之轨迹sc第一章选谁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 第一章 趋势运行的基本轨迹 第一节 》为网友情場幸存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