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空前的塑化剂“浩劫”让12月18日同时召开的中国白酒双雄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经销商大会变成了打气会。 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表示,经销商必须坚挺茅台飞天53度1519元/瓶的价格,团购价必须在1400元/瓶以上,乱价的区域,大区经理将遭降职处分。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也表示要攻坚克难加大销售体系改革。 当这场对白酒行业来说几乎致命的塑化剂风波烧到贵州茅台、五粮液身上的时候,袁仁国所称的有人刻意造事从中获利的风波究竟还有怎样的故事? 监管缺失 信披滞后 体系重构 酒企谋变 “白酒生产往往是源于传统工艺,又需借助大量新设备、新技术,这些过程可能会造成安全风险。”一位前白酒上市公司管理层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白酒行业很多问题本身并不是单纯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多的是酒企的诚信和监管机构的标准缺失问题。“比如目前的酒企并未标注食用酒精、甚至包括塑化剂在内的其他成分,而在白酒勾兑门和塑化剂风波发生之前,几乎所有的大型白酒厂都通过自检和送检掌握了这些数据,但并未通过标注和公示引导消费者,给了一些人以爆炸性消息出现的机会。” 在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波看来,如果因为酒企的标注和公示不清晰导致消费者遭受外部信息的误导而产生损失,可依据有关法律向酒企提出索赔,但目前这样的案件还鲜有先例。 这首当其冲的还是关于塑化剂的标准问题。 “目前在国内国际都还没有统一的塑化剂标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表示,不仅标准仍在制定中,而且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酒类的塑化剂检测方法,因此按照一般食品的检测方法得出的数据并不准确。 在王德波看来,如果酒鬼酒(000799.SZ)、贵州茅台、五粮液等提前掌握了有关塑化剂的检测信息而没有向投资者提前公示,投资者可以根据证券法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投资者有权向酒鬼酒提出索赔。证券法第193条规定,上市公司如未按规定披露信息或所披露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由证券监管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袁仁国看来,塑化剂事件给中国白酒行业提了个醒,白酒行业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 唐桥也对经销商表示要借塑化剂事件让整个白酒行业化“危”为“机”。尽管包括马勇在内的行业协会人士及袁仁国、唐桥等酒企负责人均无法评估塑化剂事件对春节及春节后白酒市场的影响具体有多大,但整个白酒行业的重构却已提速。 而知名咨询公司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在第三季度时就已发出警示:2012年是中国白酒业的拐点之年,白酒业前十年的高增长和高利润已经结束,行业整体增速将放缓20个百分点。 据了解,在12月18日的茅台经销商大会上,袁仁国表示经销商不仅要严控价格关,更要通过各种渠道与酒厂一起反击“不利声音”,这两项指标将纳入茅台新的经销商体系考核内容。 而五粮液方面也表示将加快营销改革创新,在全国建立七大营销中心,研究新的模式、策略、方法、措施,新增200余人的市场服务团队,打造一个五粮液酒厂和经销商之间的共同体,共同应对白酒市场中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