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一上任就提出的“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已经揭开了面纱。 近日,中信银行宣布成立网络银行一级部门,以此整合公司和零售的电子银行业务。“未来的零售业务必须要有创新的发展模式,网络银行会为其下一步的发展打开一个新的路径。”零售银行总经理兼任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杨晓如是表示。 零售新转型 与庞大的对公业务相比,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尚不亮眼。2012年上半年,尽管零售银行收入同比增长18.39%,但是占比仍然只有14.42%。 “零售方面确实比较薄弱,我们也认为在未来的零售业务方面必须要有创新的模式。”杨晓说。 据悉,2013年,中信银行的零售业务将分两条线同步推进,其一仍然借助于传统网点。据杨晓介绍,该行分行级的贵宾理财中心均已建设完毕,财富管理的分层公司将进一步深入;明年物理网点会新增100~200家;而在网点铺设上也一改传统方式,首先推进“新支点”项目促进网点转型,实现职能转换和产能提升,其次启动财富管理体系,打造全新旗舰网点。与此同时,更重要的一条,则是发力虚拟战场,希望借网络银行来重塑一个发展模式迥异于线下的“网上中信银行”。

目前,中信银行分行级的网络银行部也在搭建之中,除了实现公司和零售网银的整合之外,网络银行部还将推出多个业务模块,比如电子商户,金融商城等。 网络银行部成立之后,客户获取的路径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对记者表示过,要打造一个“开架式”的金融商城,其好处就是可以在此平台上招揽非中信银行的网上人群;同时,对公和零售网银的整合,则有利于银行在服务企业客户的时候,同时提供企业员工的个人服务,以此实现“以公带私”。 此外,杨晓也表示,未来会在此平台上与更多的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平台共享和客户资源共享。在杨晓看来,网络银行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做大客户数量,做实客户基础,在个人客户740万人的基础上,下一步力争尽快达到1000万人左右,“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客户群体,其行为特征和需求就更容易分析。” 探路移动市场 通过网络银行吸纳新的市场和新的客户群体,中信银行选择了移动市场。 截至今年10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0.95亿户,其中3G用户为2.12亿户。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的发布会上,朱小黄就表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引擎是消费,而消费背后就是支付结算,围绕着手机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银行支付服务的重要战场。“跟银联签约,是我们进军移动市场的一个尝试。”杨晓说。 截至10月末,中信银行移动银行客户为101.63万户。据介绍,中信银行移动金融业务的目标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为个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而优先突破移动支付是前提,也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于银行来说,移动市场是个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悬而未决的模式之争可能会成为一个最大的风险。 银联内部人士就表示,“移动支付现在已经过热了。”而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也表示,移动支付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是一个投入、研究、摸索的阶段,他同时引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对于移动支付有关“大象”的比喻,指大象才慢慢露出耳朵,腿,最后才是全貌。 “模式的确还有待落实,但如果现在不去参与,等到大象全部都出来的时候,抱起来就费劲了。”上述负责人表示,“所以我们在大象露出耳朵的时候就要抓住。” “运动中寻找战机”也是中信银行建立网络银行部的一个整体思路,“移动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的领域。”杨晓表示,具体的发展模式还是要伴随市场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继续摸索;而是否能够准确及时地把握机会,不光是成立网络银行部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信息技术、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的全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