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会无意中成为自己的"导演",经常会陷入自己编导的"剧情"当中。就好像《蜡笔小新之营养午餐》一集中的风间,当他把营养午餐弄洒后,就试图把洒在地上的饭菜捡起来,但他发现这样做是徒劳的,之后他的大脑中浮现出这件事对他一生的影响:就算我上了小学,"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同学说。就算我上了高中, "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同学说。就算我长大了,"风间,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新婚妻子说。就算我当了爷爷,"爷爷,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孙子说。就算我死了,"这个人,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后辈说。"我的前途全毁了。"风间最后绝望地说。虽然看起来这仅仅是剧情中安排的笑话而已,但这个笑话却也会真实地在生活中上演。一位大学即将毕业的女孩,因为老师说了句:"你性格太内向,不开朗,不容易亲近。"她自从听了这句话,就经常会在大脑中浮现出工作以后的情景:如果我工作了,没有人喜欢我,我将孤独一人;如果单位集体出游,那么没有人喜欢和我邻座;如果到了宾馆,没有人喜欢和我住一个房间;因为没有人喜欢和我说话,我只能埋头坚持把每日的工作做完……但这样能有什么前途和乐趣,我的生活全毁了,看来我无法适应这样一个世界了。因为我们的思维有着"自动性"(自动产生,无需有意识控制)和"生发性"(从一个点,联系到一个面)的特点,所以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或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联想到未来的失败及过去不愉快的经历。从一个点我们放大到了整个人生这条线,就好像整个人生都没有希望了,一切都被毁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蜡笔小新之营养午餐》最后的结局是:当日营养午餐多送了一套,所以小朋友都吃上了午餐,大家正在吃的时候,风间跑了进来,脱光了衣服,大声说:"不好了,强盗把营养午餐都抢跑了,虽然我拼命反抗,可连我的衣服也被抢走了。"本来是为了逃脱责任编织的一个谎言,最后却成了小新嘲笑他的笑料。所以不要陷入这种自我编制的陷阱当中,也许一切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
![诗经第二篇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第二篇 我们的思维](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31407320126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