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两会传出新风,取消“警车开道”、“会期缩至最短”、“减少驻地宾馆数量和星级”等。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大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但所有记者都被要求提供“政审证明”,还是武汉历届两会首次提出这种要求。新风里突现异味,有些诡异。 两会指人大和政协。人大是立法机构,政协是统战部门,两者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自不待言。要保证两会在会期达到既定目标,议政代表们就必须本着对国家和公民极其负责的态度,去考察调研,形成提案,然后辩论谈判,说服多数,通过法案,增进民众福祉。这是对参会者的期待。 邀请记者去报道采访,说明民众迫切想知道两会到底在讨论什么,也是两会自身的一种开放姿态。如果开这两个会,仅限于参会者的热闹,讨论完后,只把一些不痛不痒的信息透露出来,真正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遮遮掩掩,密不透风,那就是有鬼。纳税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血汗供养着议政代表,代表们开会却留一手,甚至留几手,这绝对是行不通的。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人大代表在人大会上发言和表决具有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依据1949年10月1日以来不成文的惯例,政协委员在政协会上的言论是不受法律追究的。这意味着完全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有某种势力的威胁打压。把想不明白的事情说出来,把看到的问题表达出来,把接触到的矛盾暴露出来。先有真相,然后才有解决的可能性。
![香港记者跑得快 原文 跑会记者政审异味](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323763491660.jpeg)
既然制度保障了议政代表们无议题设置的玻璃天花板,可随意发言,那么为啥要对记者政审呢?代表们敢于发言,那么记者如实报道就是。假如报道不属实,有捏造,那就按诽谤罪或者相关法律法规对记者进行处理好了。现在突然要求政审记者,说明武汉的两会还不太自信,很可能会把议政代表们最出彩的提案、言论和点子给屏蔽,让思想的火花仅仅局限在热络的会场内,造成会场内与外的政治温度反差和信息不对称。这样下去,两会很可能蜕变成少数人的嘉年华。 对记者的审查到底要不要有?当然要。如果是假记者,或者记者证过期的记者,完全可以不通过,不让其报道两会,这个没什么理由可讲,民众也能够接受。但设置更高甚至有些不合常理的门槛,比如要求“政治合格”、“没有违法违纪”,这就过了。审查总的原则应该顺应信息披露,以最大程度方便合法记者去报道会议为准。除此之外,都很诡异。 两会既然已现新风,就请有关部门把这种好苗头坚持到底,发扬光大。不要半途而废,扭扭捏捏,作出互相矛盾的事。这也是真正的改革者所拥有的勇气与开阔胸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