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牧场 熊氏珐琅 永远不走大量产路线



   随着技术的突破和品牌意识的崛起,传统行业的现代新生显得尤为重要。熊松涛是中国珐琅大师中惟一的一个。他是今天熊氏珐琅的掌门人,短短十几个年头,他将家族珐琅工艺发扬光大,获得了国际认可。

  驱车赶往通州区漷县镇靛庄,掩映的村落间坐落着一座宽敞大院。写在大门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上,是硕大的几个字“靛庄花丝厂”。如今,知道这个名字的外人并不太多。更多的人知道这家珐琅厂子的原因,是因为它还有个名字,叫“熊氏珐琅”。

  2007年,北京手表厂在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上推出“蝶恋花”陀飞轮腕表,全球限量三只,当时艳惊四座。2012年,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上,被竞买者出价80万元竞得。这款“蝶恋花”掐丝珐琅表盘就是熊松涛的处女作。熊松涛,“熊氏珐琅”的第三代传人。至今,回忆起当年卖出第一块珐琅表盘这件事,他仍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每说到此处,总会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所谓慢工出细活,每件收藏品的加工时间都比较长,一般都需要4~6个月。熊松涛说,“量低,才能做得精美,我就按照这个方向走。”

  偶遇·研发

  纯手工艺家族式延续

  2007年,从“蝶恋花”陀飞轮腕表发迹,熊氏珐琅工作室开始接受订单,并获得了国际认可。但是,手握珐琅表盘的顶级工艺,熊氏珐琅的道路其实也并不平坦。

  一次偶然的机会,熊松涛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块瑞士品牌的帆船掐丝珐琅表盘手表,立即引发了他的兴趣,为此他专门去了一趟王府井。价格昂贵的手表拿在手中,细细观察了一番,心里灵机一动,“这和景泰蓝的烧制过程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家也是祖传制作珐琅的,人家可以烧制出掐丝珐琅表盘,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心动不如行动,回到家里,熊松涛立刻动手研制起来。没想到研究的过程一过就是五年,每年的研究成本都要花费三四十万元。熊松涛说:“兴趣都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每成功一步都会有成就感。最终拿到台面上,得到世人的认可。”

  掐丝珐琅工艺是一种勾勒图案轮廓线条并填入珐琅的技巧,其罕见度和复杂性极高。“实际操作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通过一步一步地研究,反复实验,熊松涛在焊粉、保护剂、烧结、打磨等方面都攻克了难关。仅在研制焊粉期间,前前后后就消耗掉了20公斤白银。” “经过反复比较,我发现烧制珐琅表盘使用纯银胎盘是最合适的,它的反光率能达到95%,比黄金、白金都高。因此,色彩还原也特别好。瑞士制作的掐丝珐琅表盘的金丝厚度为0.07毫米,而我用的是0.04毫米。”但是,这样细的金丝在焊接时很容易化掉,所以熊松涛在金丝上面加了一层自己研制的保护剂。这可是他的独门秘方。“一个完整的表盘从开始到最后完成需要45道以上的工序才能完成,而且表盘的成品率不足10%。有时候需要有多少种色彩就得烧多少回,每个色彩的烧制温度都要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

  熊氏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已经超过了瑞士,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厂商,瑞士几家著名手表品牌也纷纷前来定制掐丝珐琅表盘,但是同时,他们也要求签定保密协议,比如,不能透露合作品牌的名称,必须按照原设计图完整制作,不能涉足制作自有品牌手表……

  传承·发扬

  永远不走大量产路线

  到现在为止,熊氏珐琅已历经了三代。熊松涛的祖父当时就在清朝造办处在通州设置的手工作坊里做学徒,虽然后来手工作坊停了,但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却被熊氏家族传承下来。

  1969年在政府的号召下,靛庄花丝厂成立了,当时做花丝镶嵌的工艺品,全部出口。后来景泰蓝工艺也逐渐恢复,并按生产环节设置了车间。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很多老字号——北京工艺美术厂、北京珐琅厂、通州花丝厂,不是濒临倒闭,就是已经销声匿迹了。只有靛庄花丝厂愈发地发扬光大。如今,它的规模扩大了几倍,经过几次股份制改革,现在是熊氏的家族企业,也是北京市最大的珐琅企业。如今的靛庄花丝厂已经存在四十多年了,依然安静地坐落在北京郊外的漷县,外表一如当年的朴素无华。

  “做我们这行的,就是需要安静的环境,不习惯城市里的喧嚣。”就是在这里,熊松涛完成了一项项钻研成果。但是,多年的潜心研究,让他忽略了品牌的重要性。2008年,“熊氏珐琅工作室”正式开放。他说:“再好的手艺,没人知道,也是白搭。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传承,手艺能传承下来是因为品牌的价值。品牌是家族的灵魂!”

  “现在我们把大量精力用在艺术品、收藏品的制作上,包括摆件、首饰及一些生活用品,这才是一个品牌的完整体现,比只做表盘有更大的市场。而且,我们用自己特殊的技术做收藏品,有了全新的效果。”现在,熊氏珐琅制作收藏品和艺术品,也要采用与制作珐琅表盘厚度(0.04毫米)相同的金丝和银丝,因此焊接特别困难;但是经过几年研究,熊松涛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而且他调配出的釉料,在饱和度和润度上都比传统景泰蓝好很多。很多同行业的大师鉴定过后都赞不绝口。“我们的釉料都是从法国、俄罗斯、日本进口的,他们的釉料比国内的洁净度高。但是这些釉料并不一定全部适用现在的电炉工艺(以前是炭炉工艺),所以我们将进口的釉料全部溶解,再按照祖父留下的资料重新加以调制。”

  熊松涛认为,传统的技艺不能止步,要在其基础上加入现代工艺,继承的同时更要发扬光大。因此,他不断研究新的技术。他说:“每做一件新的东西都要用心研究,要有进步、有发展。如果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赶上、超过。”现在,他的主要目标是用新的技术恢复传统的器形,同时他也计划在明年成立一间2000平方米的熊氏珐琅艺术馆,记录、收藏和向世人展示珐琅的艺术之美。“我祖父把手艺和技术传给我父亲了。我怎么延续?我更想做的,不是强迫谁来(继承),而是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接受它。”现在,这间艺术馆已经在筹备当中,熊氏珐琅也正在赶制大量的艺术品。

  1998年,熊松涛从大学毕业后,拥有了一份高薪工作,但是父亲的一封家书将他召回。作为独子,他有责任继承这项传统技艺,回到家乡接管了靛庄花丝厂。除了潜心学习传统技艺,熊松涛也要负责经营。“大学时我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也算学有所用。前些年,我们一直都在做集装箱出口贸易,几乎每天都要和海关打交道。直到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打击,静下心来回想这些年的经历,我才感悟到大规模出口频率太高,制作出的东西也不精细。我们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艺都糟蹋了!”

  从那以后,熊松涛下决心要将家族祖传的珐琅技艺发扬光大,同时也改变了以前的营销模式,这样才能保证熊氏珐琅收藏品、艺术品的精湛技术和稀有。“我们注重口传销售,这样客户基础会比较坚实。现在的客户主要是朋友介绍,或通过媒体宣传慕名而来的高端消费人群,这些人都很喜欢珐琅,也很了解收藏,从来不在乎价钱。所谓慢工出细活,每件收藏品的加工时间都比较长,一般都需要4~6个月。虽然我们现在不重产量,但是客户依然很多。”由于熊氏珐琅技艺的稀缺性、独特性,市场上几乎没有人能够仿制。熊氏珐琅的作品产量永远不会走大量产的路线。“量低,才能做得精美,我就按照这个方向走。”

  对话

  数字商业时代:这个工作室还属于家庭作坊工厂性质,没有想向一个现代的经营模式方向发展?

  熊松涛:工作室成立四五年了,但是这个家庭作坊工厂性质从1969年就有了,那时是为了适应市场出口换汇,没有特别原因,把老手艺人集中在一起,恢复传统工艺,是那时国家创汇的主要来源。我1998年毕业以后一直在做这个工作,希望在原来传统中做出新东西。有一次在杂志上看到国外钟表品牌,记得是怀表,当时意识到珐琅将大有文章,于是开始研究,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创建工作室的目的更多的是宣传珐琅,创造自己的品牌。

  数字商业时代:跟瑞士钟表品牌类似,熊氏珐琅也是作为家族企业,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否有内在涵义?

  熊松涛:其实当社会稳定了以后,一些纯手工艺还将依照家族企业发展下去,它是一种时间的延续。我想过加入一些现代的管理方法,但是对于传统手工艺,可能需要的东西不同,所以结合方面非常谨慎。

  数字商业时代:现在熊氏珐琅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情况如何?

  熊松涛:目前与我们合作的国际品牌已经接近10家,其中,包括几家一线品牌。但是,由于我们正在筹备一处艺术馆,专注于赶制大量的艺术品,因此,已经暂停了与一些品牌的合作。同时,这也是一种与这些品牌合作的筹码。

  数字商业时代:筹码?

  熊松涛:合作的同时,对方要求签定保密协议,比如,不能透露合作品牌的名称,必须按照原设计图完整制作,不能涉足制作自有品牌手表……这都很不利于我们自有品牌的发展。再好的手艺,没人知道,也是白搭。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传承,手艺能传承下来是因为品牌的价值。品牌是家族的灵魂!现在我们把大量精力用在艺术品、收藏品的制作上,包括摆件、首饰及一些生活用品,这才是一个品牌的完整体现,比只做表盘有更大的市场。

  数字商业时代:熊氏珐琅工作室如何培养自己的工艺师?

  熊松涛:我们现在一共有70多人,一般都是附近村子里的村民。每个工艺师我们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训。比如我教给手底下的人,他们学成后再带徒弟,教几年,出成品,产量很低。

  数字商业时代:熊氏珐琅的原料都从哪里来?

  熊松涛:我们的釉料都是从法国、俄罗斯、日本进口的,他们的釉料比国内的洁净度高。但是这些釉料并不一定全部适用现在的电炉工艺(以前是炭炉工艺),所以我们将进口的釉料全部溶解,再按照我祖父留下的资料重新加以调制。

  数字商业时代:听说你要成立一间2000平方米的熊氏珐琅艺术馆?

  熊松涛:我祖父把手艺和技术传给我父亲了。我怎么延续?我更想做的,不是强迫谁来(继承),而是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接受它。这间艺术馆已经在筹备当中,现在我们也正在赶制大量的艺术品,把珐琅收藏品、艺术品最好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4519.html

更多阅读

男人专卖店:男人的痛你永远不会懂原创

2013-07-18 07:45:42|分类: 感情两性 |标签:自创理解感情两性另类杂谈 |举报 |字号订阅男人专卖店: 男人的痛你永远不会懂编辑制作/良心忽悠 边框素材/网络男人专卖店Men store专卖店(Exclusive Shop)是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

为什么在美国永远不会感到走投无路? 我想你永远不会知道

馆友“wyk1014”:您好!您的馆藏文章“为什么在美国永远不会感到走投无路?”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4年8月28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社会/财经”下“社会杂坛”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在这个

读《你的温柔我永远不懂》有感 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

读了《班主任之友》上的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你的温柔我永远不懂》,不仅为作者的敏锐视觉所折服,更为勤恳耕耘,舍家撇业的女教师工作精神所感动。感动之余也为女教师的人生选择掬一把同情的泪水。那位女教师终日就知道教好自己的学生,抛

人永远不会珍惜三种人 让男人看了愧疚你句子

人永远不会珍惜三种人:一是永远不会离开的,二是轻易得到的,三是那个一直对你很好的。但是,往往这三种人一旦离开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人的一生,其实需要的很少, 伤心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委屈时,无所顾忌的倾诉。心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有所靠岸;情

声明:《熊氏牧场 熊氏珐琅 永远不走大量产路线》为网友繼續等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