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决定对年收入百万欧元以上的法国富人收税75%,法国首富、奢侈品帝国LVMH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阿诺特已申请加入比利时国籍,以逃避富人税。而有报道说,法国总统奥朗德对全国发表电视演说时表示,这一政策不会变,至少要推行两年。 向富人征税,这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话题。法国的这种做法,没有太多的细节,但大致可以认为是一种针对收入征收的严厉的累进税。 向富人征税可以有种种不同方式,就收入或财产实行累进税,是最常见的一种。历史上的税收,以比例税为最常见。比例税表面看起来比较公平,而且征收手续简单,成本较低。但是,经过认真分析可知,比例税率往往是累退的,而累退税是不利于穷人的。因此,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人们设想了一种更为公平的累进税。

说到累进税,很多中国人都知道,马克思是非常强调累进税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即集中在已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他设想的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之一,就是“征收高额累进税”。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也说:“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这种思想被列宁继承,他说,规定富裕农民用实物即用粮食纳税,凡粮食超过自己的消费量一倍或一倍以上的富裕农民,要交纳所得税和财产税,并把它变成累进税。而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根据地上,也实行统一累进税,对富农地主实行高额征收,显然是对于马列累进税思想的呼应和贯彻。 其实,在马克思之前,美国就有累进税的思想。美国立国之初,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几乎都赞成联邦累进所得税制。如托马斯·杰斐逊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静悄悄地缩小财富不平等的路径是对财富在某个水准以下的人免税,并随着财产的增加而提高税率。”1798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了自己朴素的不动产所得税观点:对于木屋,每间房征税20美分;对于有7间房或7间以上房的房产,每个房间征税1美元。托马斯·杰斐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虽然没有用“累进税”这个名词,但他们表达的正好就是累进税的思想,要实现的是缩小财富差距的目的。 与马克思恩格斯呼吁征收累进税几乎同时,美国的一些州已经开始实行所得税制度,并且取得成功。不过美国的累进税相对温和,其目的也不是为了消灭私有制,而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增进财政收入。这些所得税法案“免税额度较高,起始税率较低,但逐渐累进”。美国国会于1913年通过的《税法》规定对自1913年3月1日以来的收入征收联邦累进所得税,其主要内容是:免征额个人3000美元(或夫妻4000美元),按照累进税率征收,从1%开始,收入到500000美元时,税率增加到7%。美国这种向富人征收更高比例的税收制度,起到调节收入,安抚穷人,避免来自底层的革命,并且更多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 通过累进税制度向富人征收更重的税,一般来说,在征收效率上会更高,因为富人更有钱,更有负担能力。在民主社会中,富人因为人数少,选票少,政客也乐于通过向富人征税而取悦穷人,争取穷人的选票和支持,所以,民主社会有一种向富人征收重税的内在机制。不过,向富人征税从效率上看,也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的度,很可能就会走向反面。中国历史上的汉武帝,向富人征收严酷的财产税,并鼓励告发,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即中等家庭都纷纷破产,“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政策打击了人们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人们宁可将财富吃光花尽,也不愿意投资创业。这最终重创了西汉的经济。而后来的向富人征收过高税收的做法,其效果大多与汉武帝的类似:用几乎没收性的征收,短期内取得大量的财政收入,最终却伤害了经济发展。 现在,向富人征收太高的税收,不但会面临汉武帝的结局,而且更严重的是,富人可以很方便地移民他国以避税。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法国此次决定对富人征收75%的税收,很可能引起富人的移民潮。当然,法国总统说此税收政策至少实行两年,看来是短期政策,不会长期延续,这或许是降低此项政策带来的强烈冲击和副作用。 向富人征税,需要有度,如何掌握拿捏,既可以收到税,又不至于造成富人移民,不至于损害经济的长期发展,是一件需要综合权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