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东方罗马”的果阿不仅是天主教徒的圣地,也是嬉皮士的天堂。翻着《孤独行星》,我专门调整行程,去Anjuna赶著名的星期三跳蚤市场。离开教堂密布的老果阿城,到达Anjuna海滩,旅馆里的挂画已从基督像换成了电吉他手。
![世界最大的鲜花市场 流连“世界最大”跳蚤市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341083318076.jpeg)
跳蚤市场正在Anjuna海滩边上,号称世界最大,从上世纪60年代运行至今。在印度旅行,从瓦拉纳西到德里、贾沙梅尔,我早已一路走一路买了不少东西,背包变得越来越重。但我还是控制住自己,要留最后一点空间给果阿的跳蚤市场。因为人们都说,全印度的东西都能在这里买到。 未到海边,已经看见那些色彩斑斓的桌布挂在椰林里,被海风吹起,成为Anjuna独有的海边风情。这里的海滩不是秀美风格,礁石林立惊涛拍岸,随风飞扬的桌布却给它增添几分摇曳柔情。人们就在椰子树间搭起棚子摆卖。西藏风,克什米尔风,拉贾斯坦风,嬉皮风,床单,纱笼,衣服,围巾,香料,绣花鞋,二手英文小说,英语CD……市场上售卖的商品五花八门,活色生香。再加上来自本土古加拉特族和拉曼尼部落妇女的手工艺术品,令这个市场呈现出奇异杂糅的风貌,既印度,又很不印度。 无论是电声派对,还是跳蚤市场,都是浪迹天涯的嬉皮士带来的。跳蚤市场兴起的年代,也正是西方掀起“在路上”热潮的年代。长途旅行,背包里自然多了不少东西,想转手,想入手新货,想挣点盘缠,嬉皮士聚集的Anjuna就出现了跳蚤市场。仔细看,不少衣服还带着欧元价格标签,首饰也有点欧陆风,确实在印度其他地方的集市不曾见到。至于拉贾斯坦邦的钉珠绣花皮鞋,尼泊尔的手工纸日历,这类非欧洲非本土手工艺品,就卖到原产地价格的两倍以上。手工艺品和香料是最吸引眼球的,但最值得淘的或许是电子音乐CD,在电音圣地出品的,必定引领潮流。你看那卖CD的,根本就不招揽顾客,兀自平躺在地上,戴着耳机闭目养神。这或许是最巧妙的“王婆卖瓜”—我的音乐好听到我连生意都忘了。 既是号称世界最大的跳蚤市场,卖的不仅是商品。这里可以吃到印度菜、西餐甚至是以色列菜—几乎每个服完兵役的以色列人都会到东南亚和印度旅行,把以色列菜也带了过来。这里可以做阿育吠陀(Ayurveda)印式按摩,可以剪头发,可以染发,可以把头发编成雷鬼头,可以在手上画海娜(henna)花纹,可以在耳朵、鼻子和身体上打洞…… “最少200卢比,不能再少了。”我不过瞄了一条裙子一眼,卖裙子的小姑娘就缠着要我还价。 “100卢比。”我说。 “100卢比!你想要我的命吗?”小姑娘做了个刎颈的手势。 “200卢比,你想要我的命吗?”我也毫不犹豫地回敬她一个刎颈。 她掉头离开,没有跟我成为刎颈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