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拜厄特著作国内出新版:《占有》,让拜厄特从精英走向大众



     这不是76岁高龄的A.S.拜厄特第一次来中国。这一次,八天的行程安排得既满当又谨慎,除了为她在国内的出版商宣传新版小说《占有》外,英国大使馆只为拜厄特安排了两场对话—在北京,她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谈论“我的创作与英国文学”;在上海,她与作家王安忆谈论“女性写作”—除此之外,她抽空中途到访了24年前第一次访华的目的地南京。

  对于英国人而言,这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A.S.拜厄特,正式头衔是安东尼娅?苏珊?拜厄特女勋爵(Dame Antonia Susan Byatt),1936年8月出生于英国约克郡。她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纽汉姆学院、美国布林茅尔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瑟蒙威尔学院学习。1990年,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1999年被授予“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DBE)。现为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会员。原本可以成为语言学家或者哲学家的拜厄特,最终“以独具一格的想象力与博古通今的智慧享誉当代英美文坛”。

  这是一位典型的“高眉”(high brow)作家。当听到王安忆说自己因为“文革”而只有小学五年级学历时她显露出的惊讶表情,也因此并不让人意外。对于学术生涯,她有自己的解释:“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人们为何要发明‘隐喻’……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有关‘感受分化论’的研究—福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其有广泛论述。不过实际上,英国人早在五十年代就对这个概念作了思考……”在一本名为《现代英格兰与爱尔兰作家访谈录》的书中,拜厄特这样总结。

  《占有》:“文学史上的华丽壮举”

  让A.S.拜厄特声名鹊起的,是她1990年出版的作品《占有》。这部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融合了历史揭秘、文化寻根、凄美爱情、北欧神话,以及对爱情和占有的哲学命题式思考,并伴以低回繁复的情书与典雅精致、形式优美的仿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

  “《占有》讲述了二十世纪年轻学者罗兰偶然发现自己最喜爱的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的两封信件草稿,一路按图索骥,竟然揭开了一个尘封百年的秘密,原来这位名留青史的诗人与一位女诗人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隐秘恋情。追寻过程中,罗兰也邂逅了一位学术女同仁,他自己的人生际遇也随之发生改变……”

  2008年,《占有》曾以《隐之书》为名引进中国。“关于书的名字,‘占有’这个词有几种含义—拥有金钱、拥有灵魂的鬼、拥有身体—这些都是小说的内容。所以我觉得《占有》是一个很好的题目,这是我唯一一本先确定题目的作品。之前版本的中文名字更浪漫一些,但是并不准确。”拜厄特本人这样解释此次的“更名”,而为了配合女勋爵的趣味,新版封面采用了她最喜欢的威廉?莫里斯风格的图案元素,加之精装版本装帧,更加凸显了这部作品的“迤逦磅礴”与“端庄典雅”。

  在《占有》之前,拜厄特实际上已经有长达26年的职业写作生涯。拜厄特的第一部小说《太阳影子》曾于1964年出版,随后还发表过《游戏》、《庭院少女》、《平静生活》等。她早期的作品,虽然饱受好评,却始终“阳春白雪,和者必寡”,难为大众接受。而《占有》的面世,一扫当时英美文坛多年的沉寂与呆板,引起了巨大轰动,同时也成为拜厄特写作生涯中从“精英”走向“大众”的转折点。

  “一部完美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大师手笔”,“一个时代最激荡心灵的作品”,同年,该书一举摘得英语小说界最高荣誉—布克奖。此外,《占有》还被《纽约时报》誉为“文学史上的华丽壮举”,被英国《卫报》评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部书”,被英国BBC列入“英国人最喜欢的100部文学经典”,被美国《时代周刊》选入“100部世纪最佳英语小说”。2002年,《占有》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因此赚的版税足够让拜厄特在法国买下一所带游泳池的别墅。

  2002年,凭借对英国文化的杰出贡献,拜厄特获得了阿尔弗雷德?特普费尔基金会颁发的“莎士比亚奖”。2008年,她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以来英国最伟大的50位作家之一。

 A.S.拜厄特著作国内出新版:《占有》,让拜厄特从精英走向大众
  与姐姐玛格丽特的“战争”

  在英国文坛,流传着一个与拜厄特私人生活有关的“段子”。

  “你知道拜厄特的孩子们怎么称呼她吗?”2009年,英国《卫报》在一篇名为《以愉悦的方式写作》的拜厄特专访中提及了这个段子,“安东尼娅?妈妈?你绝对想不到”。

  答案是“A.S.拜厄特”—这个段子与剑桥大学冈维尔蔡斯学院教授、英国著名现代诗人蒲龄恩(J.H. Prynne)的段子异曲同工:有人问蒲龄恩,“你太太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蒲龄恩太太。”—在英国,人们既敬畏知识分子,又害怕知识分子,而作为小说家、评论家、诗人、散文家的拜厄特,更是一个让人无缘由惧怕的知识分子。

  写作生涯的成功,让拜厄特的私人生活成为公共领域谈论、取笑的对象,内容大多“不太愉快”,其中最让拜厄特本人感到不愉快的,莫过于她的妹妹、同为作家的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现如今,谈及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已经成为访问拜厄特中的“敏感问题”。

  A.S.拜厄特,娘家姓“德拉布尔”。她是四个孩子中的老大,家庭氛围从小就充满“竞争”色彩。拜厄特的妹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异常早慧,1963年当她24岁时,就以处女作《夏日鸟笼》一举成名,随后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迄今为止已有十多部长篇小说及若干短篇小说问世,还出版过《阿诺德?贝内特传》和《安格斯?威尔逊传》两部人物传记,主编过华兹华斯、哈代、伍尔夫等经典大师的文集。玛格丽特还曾担任英国国家图书联盟的主席,主持编辑《牛津英国文学辞典》,并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于1980年获英国最高级的巴忍爵士头衔(CBE)。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拜厄特生活在妹妹的盛名之下。“我现在老了,所以可以直白地把话说开。我早期的几部作品没有受到关注,完全是因为我妹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也是个作家导致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关注我在做什么,她比我写得更多,也更快,所以其实那段漫长的岁月让我获益匪浅,我因此拥有了其他作家不具备的品质,比如对关注的渴望。我那时候永远只有一种定义,就是某人的姐姐!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拒绝看书评。” 拜厄特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袒露心声。

  也因此,评论家认为拜厄特作品《孩子的书》中,主人公奥利弗那个被描写得相当无聊的妹妹伏尔雷特,就是在影射玛格丽特。英国的媒体以及评论家也乐于凑热闹,常常为两姐妹谁更优秀而吵闹不休。

  玛格丽特曾在2009年出版自传,并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对姐姐进行了“反击”:“任何小事都能让她不高兴。当她想写一写我们家里的茶盘时,发现我很多年前已经写过了,就非常生气。” 玛格丽特还在自传中“戳”了拜厄特的痛处:在她成为A.S.拜厄特之前,她可好几年只被大众叫做“苏珊”。

  虽然玛格丽特强调,这不过是“两姐妹之间寻常不过的竞争”,但实际上,两人很少阅读对方的作品—不仅拒绝阅读,更善于批判。在2010年的爱丁堡文学节上,拜厄特曾就玛格丽特自传中对“母亲”的描写严词厉句:“在所谓表达爱的方面,我的母亲被描写得面目全非。我真希望别人不要看见那个版本的我妈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5227.html

更多阅读

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庄子著作

《庄子》,也称《南华经》,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其中内篇七篇,历来

寻找青鸟:现代精神寓言——梅特林克剧作《青鸟》解读

比利时法语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是欧洲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纵观其创作,如果说十九世纪后期梅特林克以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为象征主调而创作的《诗集》 (1889)充满梦幻中支离破碎的感受、独幕剧《闯入

《Jambalaya》《什锦菜》 卡朋特 什锦菜

第一次听《Jambalaya》这首歌,是卡彭特演唱的,她将这首歌演唱得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颇具浪漫甜蜜的气息。Good-bye, Joe, he gotta go, me oh myoh,He gotta go pole thepirogue down the bayouHis Yvonne, the sweetest one, me oh myo

声明:《A.S.拜厄特著作国内出新版:《占有》,让拜厄特从精英走向大众》为网友半度微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