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电商巨头约架,给整个行业生态或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行业内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电商、产业链上游的电商产品供应商以及终端消费者,他们被绑上了战车,或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日前,京东、苏宁、国美三家电商巨头掀起的所谓“史上最强的电商价格战”席卷业内外,冲击力十足,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巨头挟渠道之优,以不断降低产品价络为手段,通过惨烈的价格肉搏战以达到抢占地盘、抢人头的目的。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经过对事件中的三家主要企业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电商大战存在价格欺诈,并列出“四大罪状”:虚构原价、未履行“零毛利”承诺、标明无货实际有货、重合商品少。发改委将对三家企业进行处罚,但具体的处罚金额尚未确定。 价格战就是绞肉机,中小电商玩不起,要不被吃掉,要不就直接出局。中小电商如何求得生存?任何一个企业在将来都需要考虑一个核心的问题,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消费者已处于消费的中心,电商平台和生产型的工厂可以依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创新个性化订制服务,以及勇于开拓一些新的品类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以京东和苏宁为例,如果打价格战就能产生广告效应,为什么要投放那么多广告。到处都有他们的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甚至是植入广告。这些成本是很高的。因此,价格战只会带来负面效应,对广告效应并不会多大,只会让消费者失去信任。以后网民会更慎重,并且有的新顾客会放弃这三家电商企业,转而去别家电商或者转向线下。这样来看,电商价格战实际上是增加了成本,得不偿失。”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企业面对危机,采取回避、敷衍甚至掩盖的做法,无疑会影响到企业声誉。而要想改变与此有关的不利声誉,需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媒体,发布真实情况,争取主动权,最大程度压缩虚假信息的传播空间,同时需要加强有关学习、借鉴和研究积累跨国公司在声誉管理方面的经验,避免因不断发生的危机事件,造成社会对企业越来越深的不信任感而最终影响企业的声誉。 我们赋予声誉资本以价值,其关键处在于:它虽然没有独立的、固有的价值,但是一旦与其他的商业产相联系,它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声誉资本的价值与这块石头相似,它们都有一种“奇怪的吸力”——有了这种吸引力,普通的商品得到合理的配置,人们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总和”的良好效果。这个故事揭示了声誉的力量:声誉可以吸引很多参与者,共同经营;他们乐于做出贡献,当你的搭档,与你共同投资。今天电商是否需要从以下6个方面重铸一下企业信誉: 1、情感的感染力 2、工作环境 3、社会责任 4、财务表现 5、愿景和领导力 6、产品和服务

良好的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也是公关经理人和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我们都知道公司的声誉至关重要,可一旦公司声誉受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你知道如何在危机爆发前察觉那些危险的信号吗?你知道如何着手恢复受损的声誉并重塑一个稳固和持久的名声吗? 如何进行有效的企业声誉管理/品牌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现代企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竞争者无缝不入、伺机而动,消费者口味游移不定,人才持续外流内泄,危机无处不在……那么,如何将积极的声誉管理纳入公司战略层面的思考,并且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谭小芳以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1、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管理。 企业如今进入了一个全面利益相关方时代。利益方的要求和期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越来越难以满足,谭老师了解到,目前,在雇员、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投资者和政府监管机构这些传统利益方之外,正在出现一些闻所未闻的、代表各种民间利益的组织。当然,企业同利益方关系的管理,最终目的并不是要让人人都喜欢,也并非无条件满足任何要求,而是以有效和创新的方式,确保企业更大程度的透明和公开。 2、品牌推广中的声誉管理。 如果企业在日常大规模和经常性的各类营销推广、广告和公关活动中,能够确保与公司的实质保持一致,那么这样的声誉管理就是成功的。 3、政策和行为上的声誉影响。 决定公司声誉的并不是你说了些什么,而是实际上做了些什么,以及说和做之间是否一致。贯穿于公司政策和各种商业行为才是声誉的根本来源。 总之,谭小芳老师希望国内企业都了解声誉管理的意义,强化声誉投资,并使声誉管理有的放矢,坚持全员声誉管理指导思想,要求由上至下全体员工参与创建企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