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侃侃而谈,回到家默默无语;宴请客户时春风满面,家庭聚会上疲惫懒言……近日,一项调查显示,逾八成职场人自称患有不同程度的“下班沉默症”。这项调查很快在微博、论坛上获得共鸣,不少白领开始反思自己为何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下班沉默症”到底是一种病吗?心理专家表示,请白领们“放轻松”。 工作压力令人身心疲惫 这项引起热议的调查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全国共有2750人参与调查,其中,“80后”占50.1%,“70后”占30.9%;45.5%的参与调查者居住在大城市,28.9%居住在中等城市。 高达83.1%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自己不同程度上患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认为自己或多或少“有一些”症状。75.4%的参与调查者感到,身边存在患有 “下班沉默症”的人。 至于为什么会上下班“判若两人”,59.6%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原因是工作压力令人身心疲惫;52.7%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调查显示,不少职场人士已把“下班沉默”视作一种“病”,63.4%的人担心其会让人无心关注生活细节,对生活失去热情;59.6%的人认为 “下班沉默”会让人缺乏情感交流,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调查结果很快在微博、职场论坛上获得共鸣。一时间,“‘下班沉默’是现代人通病,要警惕啊”、“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累得不想说话”等评论几近“刷屏”。 “下班沉默”增加亲友压力
![工作狂的表现 职场工作狂患上“下班沉默症”](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341873137975.jpeg)
“有些著名喜剧演员在台上台下也判若两人呢,毕竟人的能量是有限的,需要进行平衡,这无可厚非。”对于不少白领回到家即默默无言、又担心这种“沉默病”影响家庭关系的矛盾心理,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燕教授表示,“下班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调节压力、平衡情绪的方式,它并不是一种“病”,白领们不妨放轻松,没有必要把“下班沉默”看得太负面。 不过,张海燕教授指出,白领们用“下班沉默”的方式调节自己压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家人的情感需要,别因此增加亲友的压力。如果对家人的沟通信号总是不作出正常回应,家人难免会进行揣度“他是不是不高兴了”、“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这类揣度往往是往负向走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隔阂。“如果下班回家真是累得只想沉默,也不妨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我没有不高兴,什么事都没有,我只是工作了一天有点累、有点烦,很想静一会儿’。” 张海燕教授强调,尽管 “下班沉默”、独处是一种帮助自己维持平衡的方式,却不是唯一的方式。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统,家人、朋友是很好的支持者,因此人需要适当地把自己打开,避免因过度的“下班沉默”而损害家庭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