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爱情的微电影 现在进入微电影时代



     当前,虽然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为工具的“微营销”尚未被中国酒业所熟悉,微电影营销的方式也才刚刚在酒界露出雏形,但作为一种新型营销工具,微电影营销在酒界正显示出日渐强大的生命力。

  微电影营销的生命力所在,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发达,同时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网购、电商等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型销售模式,也正在使酒界的传统营销模式被打破——酒界的营销开始进入一个更加注重技术的时代。以互联网为基因,从微博、微信营销的异军突起,到微视频、微电影营销手段的风靡酒界,似乎已经是一件指日可待的事情。此时,随着黄金酒、西凤酒、国窖1573、四特酒业、炸弹二锅头、杜康控股、王朝酒业、石湾酒厂等众多酒类企业和品牌开始加快涉足微电影营销的步伐,也许正预示着酒界已经开始进入以“微电影”为营销特征和手段的新时代。

  “微电影时代”的起步标志

  微电影正在形成一种风潮,而这种风潮从2010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2010年,同样是筷子兄弟,用一部追忆逝去青春的微电影《老男孩》,获得了超过2500万次的累计点播数量。换算成观影人次,则它完全可以超越当年的年度电影票房冠军《唐山大地震》(约1700万观影人次)。

  说现在正是中国“微电影时代”的起步阶段并无不妥。著名导演贾樟柯在2011年曾经监制过一组以《语路》为题的系列公益微电影,该片全程没有出现赞助酒商的品牌名称,但每部短片结尾都会出现该品牌的宣传语——keep walking,熟悉酒的人会马上发现,这正是世界知名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的广告语,而对酒不熟悉的人则会对此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一旦日后在饮酒时看到这个品牌,即刻就会“对号入座”。

  《语路》系列公益微电影的点播率一路飙升,此外,同年推出的微电影《父亲》,从当年年底在优酷网上线开始,短短两三个月之内,该片的点击率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如果按照电影院的平均票价计算,这部电影所能拿到的票房似乎应该至少以十亿计。从现在来看,无论是《老男孩》还是之后的《语路》和《父亲》,都应该算是中国“微电影时代”的起步,至少其影响力和消费人群已经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因为网络点击不用花钱的原因,使这种算法让人感觉不合适,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由“筷子兄弟”引发的微电影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而酒界具有超前意识的营销人,也开始将目光瞄准了微电影营销这一新型工具。

  “微电影时代”起步的标志,并不仅仅是微电影上线之后的点击率,更主要的还有,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的代表和标志,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大男孩》,不知道《父亲》,甚至不知道“筷子兄弟”,那就代表他已经离开了这个时代,也就实在是太落伍了。

  低成本助推,微电影渐成风潮

  2011年可谓是微电影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开始形成气候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不但微电影的创作作品大量涌出,而且其类型也更加丰富多彩。正因微电影的魅力所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导演和演员积极参与微电影的制作和演出,其中不乏诸多文化名人跨界进入微电影领域。除此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因此沉淀到这一领域的资金迅速增加。一些好的微电影,甚至会创造在上线之后短短一周之内点击量即跨越千万的奇迹,同时兼有大量影视圈和文化圈名人积极参与微博转发,比如《父亲》即获得了姚晨、宁财神、陆川等诸多影视明星和导演、编剧的微博转发和力挺。

  门槛低、限制少,未来前景广阔,如此这般的种种原因,使微电影成为广受青睐的一种推广工具。因为其超高的关注度,越来越多的酒类企业、酒类品牌以及酒类营销人士开始对微电影青睐有加。尤其是微电影在制作成本方面的优势,以及因此形成的高关注度,使其成为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之上的营销活动中的佼佼者。也许正是低成本所带来的超高性价比优势,才会让微电影在营销活动中成为一种风潮。

  微电影的前世今生

 学生时代爱情的微电影 现在进入微电影时代
  何谓微电影?根据业内的定义,微电影即为微型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同时兼具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超短放映时间,30秒至300秒,个别可以略长)、“微周期制作”(1至7天或数周的制作周期)和“微规模投资”(投资规模超小,每部的制作成本一般在几千至数万元,多者也不过数十万元)的视频短片(“类”电影),内容方面没有什么限制,既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系列成剧。值得一提的是,微电影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电影来说的,并以普通电影为参照来进行定义。

  微电影如今的火爆,也许从其诞生之日起即已注定。当2003年前后中国互联网上出现《大史记》之类的拼贴+配音的视频剪辑,以及2006年冒出的胡戈那部因恶搞《无极》而诞生的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或许可以算作是中国微电影的雏形——无论是从创意还是从剧本架构看,都是如此。《大史记》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都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刺激了创意类视频影像的兴盛,尤其是《馒头》剧的上演,更在当年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话题,引发了舆论的强势关注。但是因为当年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本身条件的限制,加之拍摄设备所存在的局限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这种个人化的视频类创意和表达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但是随着近年来拍摄设备的微型化以及数码技术和设备的广泛普及,加上众多新媒体平台对UGC(IT术语,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d,即用户生成内容)认识的逐渐深入,尤其是众多视频类网站的兴起和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微电影走向繁荣提供了可能。从雏形到确立江湖地位,微电影经历了一个不算短的时期,如果把2010年看做是“微电影”元年,那么2011年则是中国的微电影确立自己地位的一年,因为正是在这一年里,很多社会游资在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诸多乱象之后,开始结合新媒体平台进行微电影的投资。

  微电影的“商业化”与生俱来

  可以说,真正被定义的“微电影”,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带有明显的商业化色彩。从《老男孩》到《一触即发》,从《父亲》到《外星人来到地球》,在每一部有影响的微电影背后,都潜伏着某个投资商或者赞助商:筷子兄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老男孩》,其背后的赞助商乃汽车品牌雪弗兰;同样在2010年底推出并引发诸多讨论、由中影集团承制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其背后的赞助商系另一世界级汽车品牌——凯迪拉克;而来自北京的炸弹二锅头,其品牌拥有者亚特兰蒂斯公司已经先后投拍了《外星人来到地球》和《醉后人生》等两部微电影,而且都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

  很多有企业参与其间的微电影,其实与广告片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你完全可以将人们热捧的一部微电影看成是微电影和品牌广告的合理“混搭”,你可以说它是个广告,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完整的小电影。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从一开始,在微电影背后就有着广告商的影子,但不论是广告商还是操刀微电影的导演,他们对于微电影中的植入广告都非常谨慎和小心,以期能够通过潜藏无形却又能够给人以印象的广告植入方式,来降低由此带来的广告植入风险。毕竟,就算花钱再少,广告主也不愿意看到花钱买罪受和花钱买骂的结果,而导演更不愿意让“广告导演”的名声压过自己的艺术成就。

  其实,微电影的商业化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在商业化的同时还能保证微电影的艺术性,同时在保证微电影艺术性的基础上提高点播率。既然中国的微电影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如何实现微电影与商业化的完美结合,如何既满足广告主的利益,又能保证微电影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失,这将成为进入微电影这个“大阵”之中的人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5315.html

更多阅读

我导演的反映富二代的微电影《规则》 副导演潜规则

我导演的反映富二代的微电影《规则》http://www.56.com/u32/v_OTY0MDI5NjU.html。欢迎批评指正。《规则》剧情介绍:姜宇是姜建集团姜涛董事长的儿子,也是个富二代。姜宇本以为能继承他老子的财产,不想他接受的却是一个债务累累的乱摊子

微电影《夜明前的微不足道~破》:沉默的呐喊

2014年3月1日,一部名为《夜明前的微不足道~破》的微电影相继在新浪、优酷等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上映,并掀起一股观看热潮。作为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独立微电影,何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联系到了该片的主创人员。(影片海报

微电影影评:《田埂上的梦》卓君

《田埂上的梦》的微电影的优酷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2MTMzMjE2.html《田埂上的梦》总共就6分33秒,很短,但是很震撼人心。故事是来自于参加《中国达人秀》的2011年度总冠军卓君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片中

声明:《学生时代爱情的微电影 现在进入微电影时代》为网友蛋糕女孩的心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