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互联网颠覆的行业 互联网“颠覆”海尔



     自从海尔开启“人单合一”的互联网革命之后,孙根经常要跟来拜访的同行切磋经验,在讲到一些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技术话题时,如流程优化、数据挖掘、用户脉搏、创意工场等,同行们兴致颇高,而一旦触及支撑这些创新的倒三角管理模式,不少人纷纷摇头,无奈的说一句“只有海尔可以,我们做不了”。

  孙根名片上印的职位是“互联网应用创新经营体长”,该部门是海尔独创,隶属于海尔集团的系统与流程创新经营体(下简称PSI),同行中鲜有类似的建制。

  海尔目前拥有着2000多个经营体,独立运作,自负盈亏,而孙根的经营体也许是海尔这个庞大制造机器中最互联网化的一环——它更像是一个纽带,一端是制造体系下运转的各个业务部门,一端是日益碎片化、聚合化与个性化的互联网用户需求,孙根要做的就是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基因揉到一起,融为一体。

  “我们为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兴奋,但压力也非常大,因为直接面向用户的一级经营体会不断提出各种倒逼的要求。”关于压力的来源,孙根看得很清楚:玩法变了,“用互联网工具”跟“做互联网模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海尔要做的显然是后者。

  互联网应用创新经营体的转变是从2007年开始的:在此之前,它只是一个网上订单推进部门,主要负责互联网平台如海尔官方网站及海尔商城的搭建,“KPI考核也较为简单,有时就是催促业务部门及时在网站上更新内容”;2008年孙根的部门正式并入PSI,并成为了独立运作的自营体,收益与它所支持的一级业务经营体挂钩,压力也由此而来,一级经营体会提出各种需求,例如产品型号经营体会要求它拿出产品使用体验调研,社区店经营体则关心能否从线上引来更多的客流,而售后部门则希望能将微博打造成另一块海尔服务的金字招牌......

  “传统制造企业以生产能力为中心的体系正在消解,海尔不再只是一个制造工厂,而在构建一个生态系统。”孙根说,从研发到生产,从营销到售后,从电商到物流,海尔已进入一场全员性质的互联网模式革命中,它席卷了全海尔8万名员工,没有人可以置身其外。

 被互联网颠覆的行业 互联网“颠覆”海尔
  “用户脉搏”计划

  黄熠越来越喜欢泡在网上跟用户聊天的感觉,作为海尔冰箱模块企划平台虚实网互动经营体长,他现在总能从PSI搭建的用户互动平台上找到灵感。该平台在海尔内部称为“创新工场”,自去年3月上线,普通用户、设计发烧友、海尔企划人员等均可以登陆,设计人员有任何难题都可以发起讨论,以众包的方式收集用户建议,而用户也可以提交自己的创意设计。

  去年5月的时候,黄熠就有了一个大的发现,在提交创意的用户中有30%都希望冰箱能够有智能提醒功能,例如显示天气预报信息、提示冰箱中存放了哪些物品等。黄熠马上进行了对用户的跟踪回访,结果发现他们几乎都有着相同的行为:提前买足未来一周要用的食物,放入冰箱,但一忙起来就会忘记哪些食品将要过期坏掉。他们所提交的创意需求最终归于一点,就是希望及时了解冰箱中是否有坏的东西。

  黄熠多方寻找资源,终于找到了一种气味传感器技术,它能够辨别出食品腐烂带来的异味,这一创意也被提交到了超前设计部门,黄熠还为此申请了专利。整个过程下来,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按照以往的设计周期流程,至少需要一年。

  黄熠觉得还可以更快,他现在经常会向孙根的互联网创新应用经营体“索要”更新鲜的用户信息。久而久之,孙根也摸索出了很多种法子:例如他会在互动平台上设计一些小游戏,以虚拟的方式在用户冰箱中放置物品,或者干脆发动用户将自己的冰箱开门,拍照,然后分享到互动平台或微博,他会进行一些智能化分析,并将报告提交企划部门。

  孙根也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例如在六门冰箱中,用户在中间两门偏爱放入母婴食品或药品,而海尔以前只是按照温度高低来进行冰箱门的划分,类似的发现会直接影响海尔新款六门冰箱的设计。

  在海尔内部也一直流传着“卖生猛海鲜”的说法,即迅速触摸新鲜的用户需求,并更快、更直接地满足需求,这将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竞争力的最好体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多次阐释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企业和用户之间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传统经济时代,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在企业,但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网上可以看到所有企业的信息,企业要跟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

  一项“用户脉搏”计划也就由此展开,它充分利用了海尔在虚网(互联网平台)和实网(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的优势,覆盖范围广,而又极其敏锐。孙根将这些触手形容为榕树的触手,一根根深入大地,为主躯干提供了新鲜而充沛的给养。

  在线上,互联网创新应用经营体设计了触摸用户脉搏的三层体系平台:第一层是“融入用户群的接触点”,这包括了海尔官网、海尔商城、微博、SNS社区、子品牌官网、区域性论坛网站等,充分与用户进行互动。仅以新浪微博为例,海尔拥有着100个账号的微博矩阵,粉丝数超过500多万;第二层是“互联网宏观触点”,通过类似百度爬虫搜索的技术,针对第一层所没有触及到的互联网领域,收集有关海尔的相关信息,目前每天返回的数据约3000多条;第三层是“聚焦真实消费者”,将真实用户对海尔产品、服务等各种评论及时抓取,并迅速传导到一二三级经营体,此前这项工作多交由外部调研公司完成,费时而且准确率低,但现在已完全可以实时监测。

  在这个互动平台上,目前各经营体可以针对任意一款产品进行多维度分析,例如用户对于产品外观的评价,用户抱怨的地方可以细化到类似噪音大小的细节。

  在线下,你可能想象不到海尔离你有多近,它的自有渠道(海尔社区店及专卖店)正建立起一套庞大的用户档案,精细到小区的户型、乡村的自来水压值、每一户家庭的成员数量等信息。“整个青岛市的1775个小区,每个小区里有多少用户这些我都很清楚,用户经理所做的就是建用户档案,拿出来就说明干了,拿不出来,说什么都没用。”青岛社区店经营体长赵峰称,他每天从早到晚想和做的也就是同一件事——如何获取更多的用户资源。

  产品经营体也会参与进来,例如三门冰箱经营体发明了入户跟踪的方法,持续跟踪用户使用多年的冰箱存在哪些问题,相关的竞品有何优点,用户希望在哪些细节有改进等。

  虚实网触手带来的这些“生猛海鲜”正带来独特价值,它使得海尔的产品创新经常有着惊人的创意,例如带锁的冰箱(适合合租人群)、小型洗衣机(给宠物洗衣服)以及带隔间的冷冻器(能保持冰激凌松软嫩滑)等。

  “笑口”曲线

  刘长文在提到海尔“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时,经常会遇到有些专家的质疑,很多人觉得“零库存”与“即需即供”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无法放在一起。

  此时,他大致会列举几个数字:5天——海尔目前的库存周转期,负10天——海尔目前的现金周转天数,24小时——海尔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最长时间,这些都是目前海尔流程再造所达到的效果。

  刘长文现在是海尔流程与系统创新部1169流程信息经营体长,1169是海尔在香港上市公司海尔电器 (HK:01169)的代码,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海尔自有渠道、日日顺(海尔的电器分销渠道)、海尔物流、海尔电商、海尔服务、家居等,其背后的信息化与流程优化由刘长文的经营体负责。

  在此之前,刘长文在海尔集团轮转过很多岗位,参与过海尔的物流、人力和供应链的信息化,以及海尔ERP项目的建设,对海尔产业链的流程运作熟稔于心。

  那么,海尔如何把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模式融为一体?刘长文认为,两者其实是互为前提、相互正向影响的:企业如果有较大数量的库存,就根本不存在即需即供,而只是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推销给用户。传统的做法是压货给经销商,而经销商一旦手里还有库存,就不会急于促成供应链快速生成交货,也就形不成倒逼效应;同时如果做不到即需即供,即使实现零库存也不会满足用户的需求。

  于是,海尔采取了一种看上去比较极端的方式,如取消DC(配送中心)库存,对于用户的订单,限定在一周以内完成生产,并进入发货流程。这在海尔内部叫做“1-6-1流程”,所有订单一周一排产,并能够随时进行排产的调整,由此倒逼生产部门必须借助于模块化与柔性化生产的方式,在尽可能短的周期内完成订单的排产与制造。

  看上去这与大规模定制理论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海尔的突破在于它不只是生产部门在单兵作战,而是构建了一个迅速反应的生态链有机体,其大致的运作方式是迅速触摸和传递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企划、生产、营销、物流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部门的网状协同,快速满足用户需求。这不只是制造能力的改良,而是在拼整个供应链的反应和服务能力。

  同时,运作机制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用张瑞敏的话来说就是“营销人员需在产品不进仓库的前提下找到用户,因此要先销售后生产,取消仓库,全流程都必须围着用户个性化需求转动”。

  例如,海尔为企划部门设定了一条硬线:没有与用户互动的产品创意不能进入生产流程。按照传统制造的生命周期管理(PLM)模型,起点就是来自研发工程师的设计,然后进行生产,这个节点在海尔被叫做P0阶段,但海尔认为这不是起点,并由此设计了一个P-1阶段,即触摸和传导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并分为市场常规需求与破坏性创造需求,企划部门必须预先进行全面的用户互动。

  海尔企划与用户的互动平台是孙根的经营体负责落地上线的,他给出了这样的数据:每个产品型号的研发工程师都会登陆该平台与用户互动,目前共收到9000多份用户提议,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研发方案有2718条,有2项申请了专利,有73条提案已经进入内部评审流程,作为海尔未来产品创新的研究方向。孙根未来的设想是,将更大范围的海尔员工带入互动平台与用户沟通,从而实现需求的快速反馈。

  线下的海尔社区店及专卖店也进行了销售模式的转向,以前集团只是把货塞给他们,但并不太清楚不同地区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产品。现在,这些营销业务经营体完全自负盈亏,这逼着他们必须建立本地区的用户档案,然后在此基础上提交具体的销量和产品型号需求,这种“包销定制”的模式,使得海尔在不同地区可以进行差异化的需求满足。

  售后服务经营体也参与进来,以往他们是以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用户调查,但海尔认为流程可以再简化,去掉中间的信息过滤环节。现在,海尔的用户已经可以通过海尔的互联网触手来提及需求,例如你可以发一条维修或空调移机的需求微博,[email protected],稍后你就会接到来自海尔服务部门的回访。

  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周云杰将海尔 “人单合一”的经营模式创新称为“笑口模型”,这不同于施振荣提出的制造业微笑曲线,它的中间是建店和销售,前端是创造用户资源的能力,后端是营销渠道、服务部门与用户融合的能力。

  按照传统制造的流程路线图,用户回款是整个流程的终点,但周云杰称这恰恰是海尔营销的起点,通过跟上用户点击鼠标的速度,迅速满足用户需求,这会让用户再次不断点击鼠标,从而使得这些回款用户最终成为海尔的忠实用户资源。

  “关系化”协同

  作为海尔电器品牌部运营总监,王梅艳现在要想尽办法聚集并引爆增权消费者(Empowered Consumer)的需求。今年3月,她在海尔统帅品牌的官网上策划了一个“统帅冰箱绘爱绘生活”的活动,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设计游戏,消费者可以上传自己喜欢的图片作为冰箱的外观,下单以后,他们就能够收到自己独一无二的统帅冰箱。

  幸福的生活照、游戏CS卡通图、革命斗士切·格瓦拉头像、苹果公司Logo、自家的宠物特写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同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入口,瞬间涌向海尔。活动持续了一个月,王梅艳在活动线上前后都做了统帅的品牌知名度媒体调研,认知指数12%骤升至52%,同时,活动还带有新浪微博的分享功能,约有5187万用户参与转发、评论。

  “消费者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要成为产品设计的参与者,提供专属定制的新体验越来越重要。”王梅艳总结了统帅的两大特质,一是通过在线个性化定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二是提供虚实融合的网购体验,虚实网的融合可以为用户提供售前、售中及售后的综合体验。截止今年7月,统帅销售额达到15亿元,增长率100%,利润同比增长102%。

  这是一种需要集团协同作战才能完成的M2C(Manufacturer to Consumer)电商模式:统帅的定制页面下单时会转到海尔商城的页面,提交订单后,海尔的生产、物流、售后、信息化等部门将围绕订单运作,完成服务的最终交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涉及其中的经营体都会提出改进的需求,它们相互之间建立了一种SNS关系化的网状协同模式,以此实现对于用户需求的快速满足。

  “在海尔的电商大战略上,我们终于想明白了。”有海尔商城内部人士称,在2010年之前,海尔商城仅仅是一个接单平台,自己不备货、不定价,物流也沿用海尔的B2B物流,即由线下专卖店完成配送和安装服务,“集团一直在提虚实结合,但海尔电商当时确实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方式”。

  海尔商城首先选择跟统帅部门进行洽谈,希望将统帅电器放在海尔商城来卖,并且要走互联网定制模式,双方一拍即合:2010年10月1日,7天的时间卖出了1500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随后的双11大促中,海尔电商经营体又尝试将定制模式复制到海尔的天猫旗舰店,完全由海尔电商自己备货,并实现了80%的订单都是个性化定制。到了2010年底,海尔电商终于实现了自己备货、自己定价,并完全切换到了制单模式,而销售额也不断攀升。

  在电商大战日益惨烈的时代,海尔商城一直在思索品牌商的电商战略究竟该如何走,包括张瑞敏及周云杰在内的集团高层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坚持不可比性,实现网上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并坚持线上产品专供的策略,以此避免渠道的互搏;二是依托海尔的虚实网融合,提供包括24小时限时达、送装一体等综合服务体验。

  “24小时限时达”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顾客在网上下单后,海尔承诺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其中包括非常多的二三线城市,将商品从下单到送货上门的时间限定在24小时内,一旦延期,海尔将会免单。物流是其他电商的痛点,但在海尔眼中却是电商发力的优势所在:目前,海尔在县级市场的专卖店门店数量近7000 家,覆盖了全国2000多个县,覆盖率近100%;海尔日日顺物流在全国有83个物流中心,未来将扩张到91个,其中模块化、标准化一级自建仓11个,战略性布局二级仓29个、三级仓51个。

  在海尔商城将这一需求提交给日日顺物流之时,已尝试了近一年的互联网定制模式,系统一直都比较稳定,所有人都觉得没有太大问题。但24小时限时达活动开启时,海尔几天内就收到了几千台的电视订单,都是非标准化的定制产品,在订单执行和物流配送方面还是出现了问题,最终有几台电视没有送到,海尔当即免单。

  日日顺物流随之行动起来,他们找到了海尔商城及PSI,组建了一个跨界合作团队,要求对延误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针对性的流程优化。

  经过PSI的数据分析,他们研究了经常出现延误的线路,重新修订了最佳配送路线;通过GPS实时跟踪,转配点不再是到货再找车,而是实时配置送货车辆,以缩短时间;为了严格考核24小时送达的指标,PSI在商品出仓时就会给消费者发一条密码短信,送货人员必须凭借此密码才能完成整个流程,这样避免了个别想蒙混过关的情况出现。

  海尔商城觉得还不够,又提出了“送装一体”的需求。原先海尔的物流网与服务网是分开的,货送到后,顾客还得打电话预约安装。于是,海尔服务经营体也加入进来,实现了送货与安装的同步进行,这是京东或苏宁易购等电商目前所无法提供的增值服务。

  “刚开始,物流与服务经营体还有些不理解,也难以接受这些要求。但海尔电商将大家的利益点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协同效应。”海尔内部人士称,日日顺已经在做社会化物流扩张,24小时限时达与送装一体是海尔物流差异化的优势,而对服务网点来说,它们本来也要去安装,一体到位还能赚一笔配送费用。

  如此一来,海尔电商几乎将型号、PSI、物流、服务等诸多经营体都拉入进来,紧密咬合在一起,通过一次次的需求倒逼,践行海尔追赶用户点击鼠标速度、创造用户感动的诉求。

  近期,海尔电商正酝酿推出一项新服务“满意后付款”,用户可以在电视、冰箱等都调试好了以后再付款,如果用户说不好,海尔会马上换货或重新安装,直到用户满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5395.html

更多阅读

海尔彩电的处境与机会 海尔彩电ls55al88u71

2012上半年的中国彩电市场可谓波澜不惊,除了TCL彩电销量突破660万台、海信被曝“骗补”、联想电视上市两个月销量少得可怜,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信息。和往年一样,媒体关于彩电的报道不约而同地“遗忘”了海尔。然而,业内人士都知道,今年

你看过“海尔砸冰箱”的故事吗? 海尔砸冰箱事件及启发

一直听说海尔砸冰箱,印象中就是看到一个冰箱不合格,领导给砸了,但今天看到这个视频,深受震憾。当时还是用“票”买冰箱的时代,应该是80年代初,那时一般人是买不到也买不起冰箱的,凭“票”供应的时代是物质紧缺的时代,那时,人们即使有钱想买

关于海尔集团公司的企业性质问题 海尔集团公司性质

海尔集团公司确切的说应该是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什么是集体所有制?来看一下辞典上的标准解释:它是指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与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和某些工业部门中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和

“人单合一”:海尔的管理学尝试

     如同15年前受哈佛大学之请以中国企业家“第一人”的身份走上哈佛大学的讲台一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日前作为全球唯一受邀的企业家登上了世界最顶级的学术峰会——美国管理学会第73届年会的演讲台。在长达50分钟的演

声明:《被互联网颠覆的行业 互联网“颠覆”海尔》为网友玫瑰香旳誘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