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历史上,再也没有比“P”字游戏影响面更大的了。 至今,在营销史上,没有什么比4Ps对公司、学术界、社会影响更大的了。如果要调查公众“什么是营销”,相信最大比例的人会把4P与营销等同起来。是的,不管你是营销专业人士,还是营销业余爱好者,甚至,你根本就从事与营销不相关的工作,但你都可能知 道营销中的4P 1960年美国密西很大学教授J·麦卡锡(Jerome Mecartry)提出的4Ps理论,横扫了授予企管硕士学位的商学院。麦卡锡的著名“4P”组合,就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通路(PLACE)、促销(PROMOTION)。 它的伟大在于把营销简化并便于记忆和传播。当然,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它的简单也正是它的不足。早在1916年就有学者论及了工厂选址、工厂建筑风格、中间商、直销人员、广告、市场分析、定价诸营销组合因素。到1950年左右,尼尔·鲍顿开始采用“市场营销组合”概念,鲍顿说,他是以詹姆斯·柯立顿在1948年所作的关于企业经理作为一个“决策者”,一个“艺术家”,以及“各种要素的组合者”的理论中得到启示的。此后,他采用了“市场营销组合”这个术语。他还确定了营销组合的12个要素。他指出,营销学家将比经济学家、销售人员和广告人员走得更运。也是在50年代,另一个很有影响的营销学者霍华德提出了已非常类似麦卡锡的组合理论。霍华德的营销工具已涉及到今天这个时代成型的营销工具的大部分,如产品、渠道、价格、广告、人员推销。 虽然上述各类营销组合的提出都为麦卡锡的4Ps作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但没有一个营销组合比4Ps更能让企业与社会所广泛接受,他所引起的一场“P字游戏”更让营销界热门非凡。其实,营销组合作为工具正式提出者是理查德·克莱维特,他把营销要素分为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他的学生麦卡锡在西北大学学习营销学的时候,把其师的营销组合改变成更加有助记忆的简便方法,即“4Ps”。从此,开始了营销学领域的“P字游戏”。后来,因为服务业在70年代迅速发展,传统的组合不能很好地适应服务业的需要,有学者又增加了第5个“P”,即“人”(PEOPLE);又因为包装在包装消费品营销中的重要意义,而使“包装”(PACKAGING)成为又一个“P”;70年代,科特勒在强调“大营销”的时候,又提出了两个“P”,即公共关系(PUBLIC RELATl0NS)和政治(POLITICS)。

在70年代,当营销战略计划变得重要的时候,科特勒又提出了战略计划中的4P过程,即研究(PROBING)、划分(PARTITl0NING) (即细分SEGMENTATl0N)、 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l0NING)。这样,营销组合至今已演变成了12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