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3%的消费者能分清智能电视和云电视的概念”,坦率地说,我也属于那77%的消费者:自认为算得上半个极客,却也搞不清“智能电视”和“云电视”有什么区别,如果说前者是植入了自有操作系统或商业操作系统(例如微软)或开放操作系统(Android及相关定制系统)的电视,而后者是提供云端的内容和应用服务的电视,就电视设备来说,我觉得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前段时间,我用家里新买的松下60寸等离子电视发了一条微博,尽管微博上显示“发自松下电视”看起来挺酷,但是松下自有操作系统连小键盘T9输入法都不支持,用电视机遥控器写汉字不是件愉快的事。 两年前我与国内一家电视企业总经理交流时,曾经和他探讨过GoogleTV的前景,他并不看好。到今天,有点名气的家电厂商都正在或声称推出智能电视产品,不过是把已经白热化的安卓手机战火烧到了电视领域。这些厂商及其产品基本上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具有互联网接入功能;2.大多采用安卓操作系统;3.提供一些互联网服务及流媒体内容,但是由于广电许可和版权等限制,内容大多乏善可陈;4.少数厂商具有基于安卓的应用商店,但手机领域各种安卓应用商店已经泛滥,电视厂商并无突破,也缺少专为电视应用的开发者。联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杀入智能电视,显然是对苹果的布局亦步亦趋。可是到今天为止,iTV也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影。所以与其说联想是在与不存在的iTV竞争,还不如说是跟TCL、长虹竞争。 在开放式的竞争环境下,技术上的每一张牌、每一步棋,都是明手,也许联想可以借助IT产业的既有研发优势,产品供应链和应用开发做得比电视机厂商更专业、更精致。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联想控股旗下的另一家企业在家庭智能娱乐领域里向微软Kinect体感在线游戏机发起挑战,目前的惨淡局面说明,中国的IT产品创新在研发和供应链方面,和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还相当大。

更大的差距还在于商业模式,消费IT产业在过去30年的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PC兴起,第二次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兴起,第三次是智能手机,无不是整合了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周边设备、系统、应用的整体商业模式转型。很难想象没有IBM PC兼容标准出现,没有以微软Office为代表的大量商用软件出现,没有廉价的鼠标,个人计算机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中国个人计算机产业发展过程,多少是沾了距电子供应链中心的地理位置比较近的光,加上事实上的盗版软件现象,算是商业模式受益者。 如果把智能电视看作所谓“四屏合一”的延伸,联想在手机和Pad的商业模式上,无论是掌握互联网用户入口,还是在应用提供或数据存储的云服务上,不仅落后于苹果,甚至落后于小米等后起之秀了。“四屏合一”是否是个伪命题,还有待探讨,因为这个商业模式的运作核心不在设备上,而在设备之后的云服务,如果掌握了这个核心,等于牢牢控制了消费者,设备会成为赢利点。这是苹果坚持走封闭系统,并且很少授权第三方产品和服务的原因。不过,“四屏合一”的依托是通讯、广电,这些行业在中国都带有很强的政策经营因素,联想能否很好地借力中国国情,通过一些非市场化的因素获得国内的竞争优势,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