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毁了中国文化 莫让文化产业毁文化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一直到北影被拆除,才发现这个曾经提供几代人精神食粮的电影厂,早已经静悄悄消失:早在上个世纪末并入中影集团之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就成为历史名词,那个标志性的工农兵塑像,也被“中国电影集团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汉字取代。用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的话说,北影厂作为一个企业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只是“一种制片资源或者说一种精神”。 肉身消亡,精神不死。而只剩下精神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旧址,只能是惨淡经营,渐渐破落。最后拆除,不过是迟到的挽歌。
而据媒体描绘出的被拆除以后的北影厂未来蓝图:由中影益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打造一个包括酒店、写字楼、商业等功能在内的城市综合体北京益田国际梦工场,已经和曾经的北影厂扯不上关系。 如果翻翻历史,不难理解民众的伤感之深。作为70后,查阅资料的时候,我发现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作品居然贯穿了自己的成长历史,无论是童年黑白记忆中,还是80年代特定轻松宽容氛围下出现的《瞧这一家子》《迷人的乐队》,以及以艺术探索面目出现当时难以命名的《大撒把》、《本命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甚至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末代皇帝》、《霸王别姬》。除了电影,在这片旧址上,还拍出来了87版《红楼梦》、《宰相刘罗锅》等经典电视剧。这片建筑里,为几代人造出了梦境。 作为企业,今天的中影集团当然有权处理属于它的资产,至于民众,目睹了近几十年城市景观沧海桑田般变迁后,早就习惯了与历史、记忆、生活方式不断割裂,北影旧址这些仿古建筑,即使与民众内心中柔软的情感相连,即便觉得不妥甚至有被伤害之感,怕也最多是腹诽一下,或者在墙上涂鸦以示反对,或者去留影纪念,除此,也做不了什么了。 不过,人是多维的,一个正常的社会也是多维的,健康的社会,必定是尊重记忆,尊重传统,拥有培育稳定社会共识和价值观念的社会,而这一点,恰恰是全民所有的文化企业所应肩负的责任。看看今天的中影以及曾经的北影,经历了十多年发展,财富膨胀之后,中国电影是不是进步了?中国电影产业究竟是发展了,还是落后了?自然有很多很多数据说明产业的“进步”,不过,也许还有另外一杆秤在人们心目里。文化企业所为与文化无关,或者最多挂一个文化的招牌、幌子,关注的确是其他,甚至为了经济效益,文化企业也成了反文化的范例,如此吊诡的事情,却已经是司空见惯。 实际上,像北影厂厂房、仿古街这样的地方,除了企业财产属性,还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如何对存在公共属性的,具有文化意义建筑以及景观进行保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更多阅读
当今十大中国文化传播大师 当今道教十大高人
当今十大中国文化传播大师Top 10 Masters Of Broading Ciinese Culture№1:池田大作——创价学会名誉会长。高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并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和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倡导人之一,极力敦促安倍尽快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 --郭顺红 郭顺红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郭顺红2010年10月29日在本单位参加了一场《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演讲,下面是讲稿内容,愿与大家分享。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
中国文化之梅兰竹菊 虚竹与梅兰竹菊
中国文化之梅兰竹菊 关于梅兰竹菊的一般的感受,首先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或者说是文人的偏爱,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四季,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表现了他们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
中国文化义工紫秋主持北京阳光管乐艺术团陶然亭公园义演 艺术团主持稿
中国文化义工公益网讯:2014年6月7日上午八点半-十一点半,中国文化义工艺术团团长紫秋受邀参加并主持了北京阳光管乐艺术团在陶然亭公园举办的周末义演活动,器乐联奏、独唱合唱、舞蹈快板等艺术形式的表演,把观众的情绪一次次调动起来,三
中国儒学网 >> 儒的起源 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的起源徐山[摘 要]“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都有各自的原型和演变系列。“需(儒)”的产生源于原始的雷神崇拜。“需(儒)”字的原型上为雨,下为人形,其形义反映的是祭祀雷神的求雨仪式。“需(儒)”的本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