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雷达对抗相关的文章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3章 法德从对抗到和解 第
法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这种辉煌深刻地印在法国人的记忆中,从戴高乐到2012年5月当选总统的奥朗德,无不流露出重塑法国历史上曾有的无上辉煌的愿望。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法国领导人的这种魂牵梦绕的情结,无时无刻不表现出来。 因此,要了解当今的欧洲危机,要了解法国和德国在欧债危机过程中的立场、选择,必须了解这段历史。 法国的民族自豪感在查理曼(查理大帝,742──814年)统治时代达到极致。查理大帝似乎为扩张而生,他一生中进行了53次扩张战争。建立起了西起大西洋,东止多瑙河,南到地中海,北抵波罗的海,囊括了当今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瑞士及匈牙利、西班牙和意大利2/3以上土地的庞大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法兰克王国即今天的法国,东法兰克王国即德意志,介于两国之间的地区,北起北海,南抵意大利中部为意大利王国。22 法国一直试图恢复到查理曼帝国时代,但它基本是靠蛮干来实现目标的。1793~1815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资产阶级法国,先后七次结成反法同盟,尽管前五次法国都取得了胜利,但力量终归有耗尽之时。法国在第六次(1813年)、第七次(1815年)与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失败,元气大伤。 法国的政治家太缺少中国战国时代的智慧。战国后期,秦国势力日强,公孙衍与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即“合纵”,而秦国则用魏国人张仪以“连横”破解,最终统一天下。如果法国当时也用各个击破、化解反法联盟的策略,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历史不能假设。法国和德国的恩恩怨怨,随后又拉开了序幕,这对后来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英国和法国在数百年前,就各自发展成为主权民族国家,而德国很晚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王权意志在德意志从未达到中枢地位。而在法国,君主权力是在同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巩固起来的,让法国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国家。而在德意志,封建主义及其一切伴生现象却还残留了数世纪之久。1800年前的德意志地图常常被描绘成像一件“狂欢节日穿的短上衣”。它包含314个邦和1 475个庄园,总共有1 789个独立的拥有主权的政权。 一直到1871年之前的几个世纪里,德国还是由分布于神圣罗马帝国政治、文化和军事疆域边边角角的一系列弱小、分裂的小邦国所构成的松散联合体。到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时代,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弗里德里希二世崇尚武力,他说:“没有武力后盾而进行谈判,如同没有乐器而演奏音乐一样。”他在德国历史上树立了通过创建一支军事力量、一支征服军来展示力量的榜样,被后来的俾斯麦和希特勒所仿效。23 1815年,德国联邦成立,德国统一的进程,以及现代德国货币和银行业的发展,才真正起步。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创立,成为德国从分裂的小邦国联合体迈向真正统一的重要一步,18个成员邦国之间创建了单一市场。1838年,关税同盟创立了一种松散的统一货币,即联盟塔勒,将各邦国的分散货币统一起来,形成了单一货币。单一货币是促进德意志帝国诞生的天赋资源。24 俾斯麦是对德国统一具有巨大贡献的卓越政治家。他的一句名言是:“天下的大问题,并不能靠议会辩论就能解决,唯有靠铁和血才能做最后的决断!”俾斯麦是一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哪怕在四面楚歌、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他也不会有丝毫沮丧,而是被激发出来的意志鼓舞着去面对。 俾斯麦发动了三次战争,即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俾斯麦使用非凡的外交手腕,神奇地诱使奥地利与普鲁士联手,共同进攻丹麦)、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1年的普法战争。令人称奇的是,俾斯麦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发动三次战争未遭到任何国家的干预。俾斯麦的外交才能,真可谓登峰造极! 俾斯麦发动的这三次战争都是“建立统一的德国的必要条件”。第一次战争,俾斯麦得以巩固其在普鲁士国内的地位,并为击败议会反对派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战争,永远消除了奥地利在德意志各邦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了普鲁士在北部的霸权。第三次普法战争则使南德意志诸邦接受普鲁士的庇护,同时粉碎了用“铁与血”以外的方式来解决德国统一问题的一切要求。25 对德国意义最大的是普法战争,它是德国政治和货币最终统一的催化剂。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精妙绝伦的战略是普法战争的主要推手,而法国议会和军队对法国军事实力愚蠢之极的高估,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推翻了女王的统治,王位虚悬。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提出由普鲁士国王的堂弟(西班牙国王的女婿)继承西班牙王位,西班牙新议会接受了俾斯麦的提议,此事震惊了法国。因为,如果普鲁士和西班牙联盟,法国将腹背受敌。而此时的俾斯麦急需一场战争,为统一德意志扫除障碍。他同军方人士一起删改普鲁士国王的电文内容,使之对法国带有侮辱口吻。拿破仑三世果然在看到电文后恼羞成怒,于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但法国军队无论在数量、速度还是在战斗力方面,都远逊于普鲁士军队。9月1日,法国皇帝竖起白旗投降,10万法军成为普鲁士军的俘虏。此战,法军损失12.4万人,普鲁士军只损失了9 000多人。 法国在战争中的失败,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他们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普鲁士军。在9月5日以后的3周时间里组成了194个国民自卫军新营,使国民自卫军总人数达到30余万人,加上13万正规军、11万别动队,法国的武装力量依然不可小觑。但是,法国的国防政府担心工人起义甚于普鲁士的入侵,他们一边以暴力镇压民众,一边故意用错误的指挥让国民自卫军白白送死。普鲁士军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43个省,法国42万有生力量先后成为普鲁士军俘虏。26 德国节节胜利之际,俾斯麦以纵横捭阖的手段,促使极不情愿的德国南部各邦国拥戴普鲁士国王登基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极尽讽刺意味的是,俾斯麦完全无视法国人敏感的民族情绪,竟然选择在路易十四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宣告德意志帝国诞生。27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被立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使用暴力手段,摧毁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势力和德意志联邦的全部旧有关系,完成300多年来的德意志民族统一大业,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化发达国家的行列。德国的角色从此发生了变化──从饱受欧洲强邻的欺压和宰割,变成有能力欺负强邻并从中获取利益。28 紧接着,俾斯麦开始和法国总统路易斯-阿道夫蒂尔斯就战争赔款进行谈判,俾斯麦通过讹诈策略,让蒂尔斯最终同意赔偿德国50亿法郎,同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写的《最后一课》,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民众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读后令人动容。 德国从短暂的冲突中,处心积虑地赢得如此巨大的一笔战争赔款,尽管法国政府以快捷机智的手段还清了赔款,但是赔款问题从此成为积怨深重的法德政治博弈中的一个新的且不断恶化、溃烂的伤口。 从此,法国和德国不断在仇恨中延续仇恨,在复仇中延续复仇。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法国一雪前耻的机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不再有俾斯麦那样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快速的发展和崛起,让这个国家开始变得自大起来。德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加坚定地相信,其优越的战略战术将赢得胜利,并获得经济赔偿。德国的货币理论家和财政部长卡尔赫尔弗里希在1915年向德意志所做的报告中竟然说:“这场战争的煽动者已经为我们赚了数十亿元,未来数十年内深陷债务不可自拔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们。”29 以往几次战争的迅速胜利,让德国人坚信,他们也能在1914年速战速决,许多人认为战争很快就会在当年的圣诞节前结束。 一位历史学家曾豪情万丈地写道:德国对丹麦的战争,检验了普鲁士宝剑的锋利和普鲁士战略的大胆与巧妙;在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军事力量的威力则同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进行了较量;普法战争则证明,威廉国王军队的整编和前两次战争已使德军日臻完善,因而,我们的首相可以大言不惭地宣称,“我们德意志人除了怕上帝,不怕世上任何人”。30 因此,俾斯麦曾经立下的不与俄国为敌的原则被抛弃,德国同时在两线作战──西线与英法联军作战,东线与俄军作战,战争很快陷入对峙阶段。但此时的德国根本耗不起。1916年7月,英法军队为牵制德军,对索姆河畔发动进攻,这场历时5个月的战役,使双方死伤了100多万人。1918年1月,德国强迫苏联签订了掠夺性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把精力集中放在西线作战。但此时,美国也加入了英法阵营,德军变得更加被动。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德意志帝国在它挑起的世界大战中覆灭。 战胜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可以掠夺德国的机会。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法国选择这一天,是有意羞辱德国,因为它正是48年前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的日子。实际操纵这次会议的,是法国总理克雷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三个国家都企图利用和掠夺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法国为了打倒自己的宿敌,主张肢解德国,索取大量赔款并建立对德国的经济监督,而英美不想过分削弱德国,以免打破欧洲的势力均衡,让法国坐大。 但战争后果依然让德国人惊呆了! 《凡尔赛和约》除了把战争责任全部加到德国及其盟国头上,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德国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包括中国的青岛被日本占领;德国将近1/7的领土“让还”给法国、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 年10 月28 日~1992 年12 月31 日存在的联邦制国家。──编辑注)、波兰以及丹麦等(如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法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确认取消《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二是军事条款,规定莱茵河右岸为非军事区,德国无权设防;莱茵河左岸地区则由协约国占领15年,占领费用由德国负担。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等。三是关于赔款和经济条款。在1921年5月21日以前,德国必须付出200亿金马克的现金或货物(煤炭、牲畜、建筑材料等);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协约国对德国输出输入货物不受限制;易北河、奥得河、聂曼河和多瑙河等被宣布为国际河流。 《凡尔赛和约》是一个赤裸裸的掠夺性条约。德国因此丧失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和730万人口,特别是萨尔兰和莱茵河左岸地区被占领,使德国丧失了75%的铁矿、44%的生铁生产能力、38%的钢生产能力和26%的煤炭产量。德国在经受战争浩劫之后,又遭到协约国新的掠夺。 战争赔款后来又进一步加大。在1921年1月举行的巴黎会议上,协约国赔款委员会规定德国应偿付的赔款总额为2 260亿金马克,德国的全部财富特别是全部海关收入作为赔款的保证。德国政府对此不予理会。西方国家在3月占领了德国的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和鲁尔奥特等城,并建立起一个莱茵关税区,对德国其他地区输入该关税区的货币征收50%的关税(后改为26%),上缴给赔款委员会。 1923年1月11日,法国和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偿为借口,出兵占领了鲁尔区,把德国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因为鲁尔的被占领意味着德国损失了88%的煤、96%的生铁和82%的钢的生产。德国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人数大量增加,财政状况急剧恶化,通货膨胀如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31 由于赔款数额巨大,德国政府难以通过增加税收和向公众借款的方式筹得资金,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印制钞票。另外,1923年,鲁尔区的工人举行罢工以反对法国的行为,德国政府积极向罢工工人提供资金,进行“消极反抗”,结果,政府支出大幅增加,德国政府只能印制更多的钞票来支付高额的支出。印钞机一天就印刷出600 000亿马克新钞票。德国的流通货币量,从1921年的1 200亿马克,激增到1923年9月的497 000 000万亿马克。32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导致了物价水平的爆炸性上涨,1923年,德国的通货膨胀率超过1 000 000%。33而另一个研究结论更加可怖:德国1923年年底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近20亿倍。34到1923年,德国经济完全崩溃,1月,马克跌到18 000:1美元,到11月,再跌到40亿:1美元。以后的数字就以兆计算了。3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法国为首的战胜国对德国的肆意掠夺,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深深的仇恨,甚至比当年法国对德国的仇恨更为强烈。在这种仇恨的火焰下,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1月当选德国总理,德国人又开始了复仇之旅。 第二次世界大战 希特勒的统治虽然只延续了12年,但考虑到他给世界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希特勒“千年帝国”的骄傲夸口不能说只是空话。以前历史上出现过政治恶魔,正像出现过残酷的暴君和独裁者一样。但是,以前历史上却从没有一个政治恶魔掌握着如此高度发达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其恶魔计划。 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成为一个赤裸裸的警察国家,通过权力手段和恐怖手段控制老百姓。纳粹建立的几乎所有机构都成为独裁统治的工具,“保护性拘留”、秘密监禁、残酷拷打、恐怖行为、杀害、纵火和抢劫成为“实施正义”的主要手段,集中营则是对付国内敌人、保卫纳粹国家的厉害武器。纳粹建立的所有机构──劳动服役队、各行各业的组织、青年组织、防空组织、街区民防队的复杂系统,全都被用于暗中监视老百姓并强迫他们听从“领袖”命令的工具。仅在萨克森州,就有16 069人被纳粹处决。36 纳粹党人提出“谁控制了青年,谁便控制了未来”。小伙子10~14岁,要加入“少年队”,年满14周岁正式参加有统一制服的“希特勒青年团”,从一开始,少年队和青年团就把重点放在军事纪律、集体观念、职业培训和政治灌输上。同时,纳粹政权在上台的前两年里,共投入50亿马克改进基础设施、对私人住房提供补贴,尤其是大幅度增加军工订货,赢得民心。37 抛开这些不提,希特勒上台意味着:法国和德国仇恨、复仇的轮回又启动了。 1940年5月,德国人对法国发动了袭击。法国人自信的马其诺防线没有派上用场。德国军队出其不意地通过阿登山区──这里是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法国最高军事指挥部认为现代军队不可能通过的地区,因此,这个地区既没有在马其诺防线的防御范围之内,也没有重兵防守。 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21日,希特勒坐在福熙元帅于1918年在贡比涅森林签署德国投降协定的同一节车厢里,签署了法国投降协定。38 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冤冤相报,透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如此分明地感受到。 正如历史学家马克布罗什所说,法国经历的是一次“奇怪的失败”,意外、迅速而且具有毁灭性。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德国吞并,法国最重要的北方和大西洋海岸地带由德军占领,法国只能占据很少的地区,在法国南部建立了一个孤立的“非占领区”,是贝当管理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也叫“维希法国”。维希政权是一个党派斗争最激烈、最阴险的政府,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内部斗争上。 由于维希政权的“配合”,法国的经济完全掌握在德国人手中,遭到德国人的盘剥。到1943年,德国攫取了法国40%的工业产值和15%的农业产品。法国人生产的1/4的肉制品以及半数以上的新飞机、汽车和机械设备被运送到第三帝国。法国成为德国战争原料的最大供应者,并且位列苏联和波兰之后,成为纳粹德国人力资源的第三大提供者。在战争期间,上百万法国人被转移到德国做苦力,此外还有160万人参加了纳粹军队。这些要求对已经衰退的法国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法国的工农业生产一落千丈。通货膨胀成为普遍现象,物价在1940~1944年翻了一倍。法国人由于营养不良,健康状况遭受了严重破坏,维希政权期间,人们的平均寿命缩短了8年。39 德国占领法国,最希望得到的是法国的黄金储备。但是,早在1938年,绝大多数人都相信战争无法避免,法兰西银行就着手为即将来临的德法冲突做准备,将银行2 430吨黄金储备转移到安全地带,远离德军未来可能经过的任何进攻路线。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打响之后,法国将400吨黄金转移到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和土耳其。1940年5月10日,德军闪电入侵比利时和法国,法兰西银行行长福尼尔下令将所有剩余黄金储备转移到海外。1940年6月18日深夜,冒着德国的狂轰滥炸和机枪扫射,法兰西银行将存放于布列塔尼布雷斯特军港及周边地区的726吨黄金,装上由大小船只匆忙组建的舰队,驶往法属西非地区达喀尔。最后一艘黄金运送船离开港口数小时后,德国就攻入了布列塔尼。 德国人费尽心机试图掠夺法国转移到海外的黄金储备,但最终无功而返。法国人虽然丧失了尊严,却保住了他们的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侵占的痛苦经验,深深铭刻在一代法国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心灵深处。其中,有好几位是戴高乐总统的经济顾问。如1941年1月在法国反犹立法浪潮中被迫辞职的法兰西银行副行长鲁夫,成为戴高乐政府最著名的货币顾问,坚定地主张以黄金作为货币的储备支持。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曾是鲁夫的亲密同事,后来担任法国外交部长长达10年(其间短期担任财政部长和总理)。雅克布鲁和维尔弗里德鲍姆加特纳都是战前法国负责货币事务的要员,战后都曾经担任法兰西银行行长。40 面对如此痛苦的记忆,法国和德国还能够走到一起吗?
更多阅读
点评《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前两天竟然发现包里还有100块钱书票,可能时间太长了,实在想不出来哪儿来的,所幸还没有过期!昨天就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女儿挑了两本,一本《IQ水果蔬菜贴纸》10.80元,另一本《智慧涂色》8.80元。我也挑了两本,一本《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解读视频1-7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解读(7个视频)未来篇已经开始发售请到下面网页中观看全部7个视频:http://my————.tv.sohu.com/pl/7042111/index.shtml
货币战争1 5全集txt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1章 一场血腥的货币战争
凡是触碰美国最核心利益的国家,不是遭到军事打击,就是遭到严厉制裁;不是发生动荡,就是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这种规律一再被验证,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自从欧元问世,针对欧洲或围绕欧洲发生的战争、动荡、金融危机一直连绵不
货币战争1在线阅读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1章 一场血腥的货币战争
欧债危机犹如密布的乌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个世界,影响着中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投资:决策者发现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了,能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余地变小了;贸易商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房产商发现房子不好卖了
货币战争1 5全集pdf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1章 一场血腥的货币战争
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从欧元问世,针对欧洲或围绕欧洲发生的战争、动荡、金融危机一直连绵不断。战争:1992年4月~1995年12月的波黑战争,1996~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11年推翻卡扎菲政权,再到随时可能展开的针对叙利亚、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