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国崛起”的合唱已经太够了。 那些在所谓“大国崛起”的“盛宴”中红光满面的中国政治人物和企业家,应该明白,这都无助于解决中国人本质的焦虑:“苦大仇深”的“中国制造”,依旧痛苦于无法步入产业和公司价值的“新世界”,依旧在“旧世界”之中苦苦挣扎。 同样让人足够困惑的是:20多年来喧嚣不断的“标杆学习”,并没有让中国诞生与标杆同行的企业。那么,我们时代的企业家原型到底是什么?他们到底如何修为自己,要将企业带入如何之境?
![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 “中国制造”所缺乏的细节](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371746124585.jpeg)
一手缔造京瓷等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曾经体悟到,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稻盛的体悟一针见血,仿佛揭穿了中国企业家20多年来苦心营造的成长“画皮”。我们时代的企业家内心到底真的有没有那种“杰出”的渴望呢? 稻盛的体悟并非灵光一闪,而是几乎以自传的格式集结在《活法》一书中。《活法》以一种异常独特的格式呈现了京瓷和KDDI这两个世界500强公司如何诞生的机理,但这并非公司经营之道的“秘籍”,而是独白式的关于人生修为和选择的自白书。 《活法》本质是一部人生和心灵修为的灵魂之书。在某种意义上,《活法》因为其强烈的“劝世”倾向,会在中国被视为一种“说教”,甚至道德的说教。在一个曾经道德说教泛滥的国家,这并不受欢迎,甚至可能被认为虚伪。因为,在这个国家,无数的事实教育了人们,正式或台面上的东西并不重要,总有另外一套规则(以“潜规则”而知名)在起作用。这一套哲学并不仅仅流行于社会,商界更是深谙其道。 而稻盛恰恰回到原点上,回到人生和道德的信仰上修为自己。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修炼灵魂。这成就了商业,也成就了人生。 稻盛之所以为《活法》开篇,恰恰也是因为其感觉身居乱世之中,需要重新审视活法。“我们现今生活在纷乱如麻、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时代。富裕却不知足,丰衣足食却礼节不周,充分享受自由却备感闭塞。只要有干劲,就什么东西也可以得到,任何梦想也可实现。但是社会却弥漫着颓废、悲观的氛围,甚至有人甘愿成为丑闻的主角,甚至犯罪。”这几乎是今日中国时代的写照,尤其是不断被丑闻笼罩的商界。 在《活法》中,你同样看到一个日本,一个在经济起飞中“堕落”的日本,“美好心灵不复存在”的日本,你才明白不只是中国企业热衷于房地产,在暴利的面前,日本企业也席卷其中。所以,所谓热衷于“机会主义”等等,并不是构成中国企业绝对基因的东西,它是普遍的人类的问题。 由此,“中国制造”所根本缺乏的细节开始一一浮出水面。为了解决用于电子产品中的精密陶瓷的精度,稻盛在工艺改良的现场,看到陶瓷在温度高达1000多度的炉火中弯曲时,竟然想把手从窥视孔伸进炉内,想让陶瓷不再弯曲。这当然并不可能。但事件关键在现场。一心专注于解决问题的稻盛,已经谛听到现场产品传来之喃喃“私语”。而“从产品的上面压住”的瞬间冲动实际上就联想到了解决方案。 在这样反复的体验之后,稻盛终于铭刻下这句震撼灵魂的格言:“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你能够实现的只是你内心渴望的东西。” 对身陷“中国制造”价值困境中的企业界而言,稻盛带来的几乎就是一个宗教,以佛教为主体的“日本制造”的“宗教”,其中充盈了中国古典的思想,甚至可以溯源于其父母信奉的净土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