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酒是我国的国粹,是最能代表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物质文化传承。在某种程度上,黄酒才是我们真正的国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统计数据表明,2011 年,我 国 73 家 规 模 以 上 黄 酒 企 业 工业总产值 126.30 亿元,同比增长19.50%;主营业务收入117.94亿元,同比增长 20.21%;实现利润 13.50亿元,同比增长 55.01%;上交税金9.20 亿元,同比增长 14.36%。从黄酒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似乎成绩还不错,但一旦我们将其置身整个酒类板块坐标,无论产业规模、企业数量,抑或行业收入,总体效益都将显得微不足道。动态来看,黄酒业近五年收入的复合增速约为 15%左右,略高于啤酒的 12%,但远低于白酒的 28% 和葡萄酒的 25%;微观来看,黄酒业整体盈利水平并不高。数据表明,2010 年黄酒整个产业利润率不到 9%,略高于竞争白热化的啤酒,较白酒、葡萄酒都低;此外,黄酒的区域性、季节性消费特征依然明显,黄酒主产区浙江占全国消费的 30% 左右,上海占全国消费的 13% 左右,江苏占全国消费的 13% 左右,上述三地的黄酒消费合计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0%以上。 早在 2005 年,笔者曾撰写《绍兴黄酒,融入时尚才能发扬广大》一文,就当时绍兴黄酒业的发展发表过一孔之见。七年过去,绍兴酒已在传统与时尚的合理交融中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尤其是会稽山、古越龙山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重拳出击,围绕消费需求,在产品的时尚化和营销创新方面做了不少文章。像会稽山的“水香国色”以全新的形象和靓丽的包装,在苏州高端黄酒市场一枝独秀,单品年销售过亿元;会稽山另一融传统与时尚于一体的 “纯正五年”,自 2009 年上市以来,步步为营,现已成为绍兴当地品牌影响力最大,消费者最受欢迎的产品,市场表现非常好,成为“纯正绍兴黄酒”的代名词。古越龙山的“金五年”、“东方原酿”在上海市场表现不俗,旗下“年代酒”专为年青人士定身打造;此外,上海金枫的“古库门”凭籍时尚包装和本土优势在上海市场一路领先;湖南的胜景山河则以全新形象推出“干雕”产品,企图重整旗鼓,再出江湖。 笔者认为,中国黄酒要取得快速发展,除加强对消费心理的研究和市场脉搏的把控,必须立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加强市场培育和消费者的教育工作,有效占领消费者心智资源;要通过工艺技术的创新,从产品的口感切入,开发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用现代的设计元素和消费者理解的语言传达黄酒独特的质感和丰富内涵,提升产品的外观档次;要突破传统的营销理念,借鉴和学习其它酒种的营销经验,深度挖掘品牌核心价值,弘扬黄酒独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