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 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往来的增加,大量外资企业涌入我国经济市场,我国国内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走出国门,实现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接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职高专层次的会计教育介于本科层次和中等职业教育之间。这就决定着高职高专层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区别于本科的研究型会计教育模式,又要区别于中等职业的纯操作型教育,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确定。

  1.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层次会计教育从实质上看是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既不能像中等职业教育那样确定的过低,也不应像本科研究型教育那样制定的过高,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特点以及在校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年龄结构特征。特别是要把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最终办学目标,相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当服从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因此,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与操守、熟悉相关会计法律和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和较高实践业务能力,能够胜任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育界对专科层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无太大异议,但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高职高专层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基本上都是在原本科层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减少非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和减少一些专业课程的学时而形成,虽然经过多年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但基本上都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会计人员的发展需要,增加新课程内容,并对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与删除。高职高专这种课程设置方法造成的后果就是课程门类过多,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结合与联系,课程内容中交叉重复过多,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教学效果不佳。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导致了课程设置上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会计目前的教学基本以理论课程为主,纯理论讲授的课程占总课程的学时比例较大,对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学时比例偏小。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在毕业顶岗实习环节,也主要是作一些表面文章。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能到实习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相关实习。甚至有一些毕业生只是找一个实习单位出具假的实习证明和实习单位意见。毕业生很难做到一到实习单位就能顶岗进行实践操作。这与高职高专会计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有很大的关系。

 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 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理论课程设置方面:①基础课课时量和开课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院校在学生一年级阶段几乎全部安排如政治理论、法律基础、计算机、高等数学等课程,且课时量过大,学生不正确理解安排这些课程的用意,以及这些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关系,多盲目地以应付考试的态度完成学习,学习效果较差;②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课程体系中普遍缺少新兴的如网络会计、养老金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新型行业和领域的课程,跨国贸易的发展、并购和上市等使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外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精通外语的会计人才更加紧缺,而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中都较少涉及国际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等专题,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高。③授课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④轻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尽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通过若干课时的培训和一纸试题的考核就能够提升的,但是这也不能成为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理由。

  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①校内模拟设计的业务环节较少,一般都是选择工业企业几十笔典型的经济业务进行操作,这些与企业实际业务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当前会计岗位分工细化的形势;②模拟实训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理解模拟实习的意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易产生“搭便车”行为。③实验室设备落后,校内模拟资源相对有限。④校外实习难于监控,多流于形式。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短时间的实习使学生很难真正接触企业业务。

  会计外语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层次会计专业的外语教学与本科相比,采用的都是国家统一的应试过级教材,这种教材注重的是传统的语言,教材所用文章题材与现代会计、社会经济知识有比较大差距,即使是学生通过了英语A、B级考试,甚至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却看不懂会计的英文函电、合同,看不懂英文会计报表。这种会计的外语教学方式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能激发其学习专业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如果继续沿袭这种做法,必然会使会计外语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越来越严重。

  课程建设存在误区。经过多年教育部门与高校教师的共同努力,高职高专会计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高职高专会计学科课程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是在课程教材选用上,过分强调选用与本科相类似甚至相同的教材,却忽视了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方式、学制学历特点及学生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过分强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了其局限性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过分强调科研能力尤其是公开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而忽视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当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进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应按照就业教育的办学思路,确定所培养的学生的毕业任职岗位,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来确定该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项目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结构。本着理论够用、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的要求,重新建立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层次的会计教育,应做到围绕市场需求办教育,使专业教育满足社会的需求。根据对人才市场、招聘企业的会计人员招聘信息的调查,社会对会计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要求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能够直接独立上岗从事会计核算、能够熟悉运用办公软件和会计软件、熟悉银行结算业务、熟悉纳税申报操作流程、能够独立从事纳税申报业务操作等方面,而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则呈下降趋势。从调查信息上看,市场上正在从学历选人才逐渐的转变为能力选人才,操作能力越强的学生市场对其需求量也就越大。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设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性教学。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顶岗实习环节基本上难以接触到实习单位的日常会计业务,而会计又是注重实践性的一门学科,能独立从事会计业务又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学生在校实践课程比重,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在校大量的仿真业务实习提高学生的会计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会计案例教学,在会计的主干课程教学中,通过学习大量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实际案例同时让学生加以分析、讲解,提高学生自我判断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校内模拟实习训练,建设规范的、高水平的模拟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会计实验室,提高学生在校模拟实习质量;通过邀请社会上相关的会计专业人员以作报告形式为学生介绍相关业务的流程、操作内容以及市场对会计人员要求等情况,让学生缩短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建立新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紧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紧密结合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建立新的课程编制方法,邀请企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到教学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中来。针对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内容相对滞后,可以选用财政部会计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这些教材内容新颖,囊括了近年来一系列新法规、新制度,内容每年都在更新;内容规范,权威性强,这些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国内专家、业内精英,有些是我国财经法规的制订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这些教材的使用还能为学生毕业后取得中级会计职称打下基础。

  改变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外语教学模式。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教育应当与市场相结合,相应的专业外语教学也应当与这一要求相一致。在教学中取消传统的英语1—4级教学方式,日常教学中注重英语口语、商贸英语、会计英语三门课程。英语口语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一般交流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商贸英语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商业洽谈,涉外接待、业务谈判工作为目标。会计英语以培养学生理解涉外会计的基本特点,能够看懂英文会计报表为目标。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是针对目前高职高专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突出、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以及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方案。改革现有高职高专教学方式和手段,及时更新现有的专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会计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就业需求,又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孟 焰,李 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03

  [2]马 骏.谈新形势下会计教学的改革[j].西北职教,2010.05

  [3]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论: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08

  [4]王忠孝.试析如何构建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课程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5]雷少琴.论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0.174

  [6]戴玮炜,吴海华,印惠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7342.html

更多阅读

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 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

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的三维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要落实总体的课程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测试题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教师必读书目考查试题练习(考生只须在以下十道题中任选三题完成,每题10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请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一书的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新课程新在哪里”。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史宁中教授论文集  (2011-06-10 11:42:42) 转载▼标签: 数学教育专题分类: 数学教育大师论文集《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史宁中【作者简介】史宁中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24一、制定《数学课程标准》的目的为什么要制定课程标准

声明:《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 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为网友道听途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