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城镇化率 浅析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也是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乡村和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引起城镇用地扩张的同时,必然引起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导致土地权属和经济关系发生变动;另一方面,土地制度和政策也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从宏观调控、内在机制等方面决定着城镇土地利用的方向、方式和土地利用者的行为。本文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正式提出和运作土地整理工作,并于2000年正式启动第一批土地整理项目,而且每年投资数十亿元资金用于土地整理示范建设。当前土地整理的重点是实施、深化和补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特别是集约用地,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以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大力促进高质量的城镇化可持续快速发展。

  1.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的制约。农村的经济状况分为两种:一是河北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郊区或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村受城市经济的辐射影响大,经济比较发达,宅基地流转市场日趋完善,存在以售卖、出租和征收为主的流转方式,近郊以出租为主,远郊以售卖为主,并形成了以自发流转为特征的农村宅基地隐形市场;二是处于农村腹地,这些地区受城市经济辐射影响小,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配套也远不如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或大中城市郊区。虽然两种情况的经济状况截然不同,但是在推进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同样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与家庭企业较多,尚未达到向工业园集中的规模和能力,农村居民点整理会使众多个体生产者经济利益受损,从而影响其整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经济落后的山区和偏远地区,由于平整土地的投资量大,农民建房往往避开废弃地和闲置地,占用建设成本较低的耕地建房,旧房与空心村改造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缺乏政府资助和集体经济又薄弱的情况下,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

  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一般属于自发性的任意外延,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农村建筑物分布混乱,道路曲折不畅,通达性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生活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生活条件差。新农村建设开展后,对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纷纷开展村镇规划,但是规划体系严重缺乏,大部分农村都未进行规划编制,有的村镇即使进行了规划,也仅局限于交通、水利工程等建设项目。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但是规划中没有涉及空间管理的具体内容,只是整理出超标、闲置和不合理用地,并没有从整体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现象。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差,规划编制滞后,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村镇规划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规划缺乏灵活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而是一味地模仿城市建设,导致地方特色的缺失。

  一些基层政府认识不足。虽然中央一再强调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基层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还不够,总认为经济是大事,而居民点建设属于社会事务,还没有认识到村庄民房规划对社会经济的长远影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执行规划的严肃性不强,形式主义严重。基层政府存在机构不全和体制不顺的问题,有的县以下的城乡管理机构仅设建设局一个职能科室(规划科),通常只有2~3个人;也有一些地方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抱着“等”和“靠”的思想,仅满足于从上至下被动申请和实施。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谎报整理情况,任意修改土地利用现状图。基层政府的宣传工作往往做得不到位,导致农民缺乏知情权和整理方面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农民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土地城镇化率 浅析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举措

  建立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专项基金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一个涉及面广且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量大,社会福利性质强,是一项“惠农”政策,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直接的经济效益不高,筹资主体主要是国家、集体和农户。各地应建立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主要筹资渠道为:从政府耕地开垦费中划出一部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对宅基地超标部分实行有偿使用,收取一定的土地使用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土地整理公司的作用;专项资金由土地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统一安排使用,受群众的监督。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政府的支付能力较强,农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迫切,可以采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所有者(农民集体)—农户的模式”,或者可以采用“地方政府—所有者(农民集体)—农户”的形式,可以在农业发展银行开展信贷融资,进行资金的筹措;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整理的主要资金应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筹集,国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财政划拨可倾向于对这类地区的支援。

  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强化规划实施力度。 近年来,村镇规划存在建设现状与规划偏差大及实施难度大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是在村镇规划中缺乏公众参与。由于基层技术力量的匮乏,规划多由“外来”专业人员承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或经济利益等多种原因,不少规划设计人员只收集了一些必需的经济和社会资料之后就匆匆回去“闭门造车”,对所规划村镇的基础资料缺乏详实的调查,对当地的民情风俗也不了解,更是忽略了当地群众参与规划,这样做出来的规划很可能脱离实情不符民意,缺乏个性和地方特色。所以,应充分重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开会座谈、图片展览、宣传报道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阶层公众的意见。对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被采纳者,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规划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遵守职业道德,采纳群众意见,使规划既符合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又能结合农村实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对居民点内部各项用地要做出近期和远期总体布局与具体规划。宅基地的布局形式要根据各类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既要考虑村容的整体性,又要注重农村住户从事农、林、牧、副、渔各种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性。

  (三)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农民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工作缺乏了解,应该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村民进行教育,加强宣传力度、更新农民观念,以提高其对“人多地少”这一现状的认识,珍惜每一寸土地。让村民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提高村民的自觉性,使他们形成节约和集约用地的思想。当前,居民点用地已达到超饱和状态,今后的宅基地批准必须要使用闲置土地和旧房用地。要坚持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搞农村居民点整理,确立一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典型,并给予表彰,通过典型和榜样促进工作的推进。只有村民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当成是自己的事情来办,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因地制宜,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正确认识和处理城镇发展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关系,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相关政策,应充分考虑到河北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客观现实,制订与河北省人口和土地省情相适应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合理推进河北城镇化进程。在对城镇进行规划时 ,应首先对其所处的大区域背景进行宏观分析,然后结合小城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城镇发展模式和类型及其支柱产业和特色文化。因地制宜,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7403.html

更多阅读

面试过程中的基本礼仪 日常基本礼仪常识

在现实生活中,服饰打扮、举止言谈、气质风度、文明礼貌,无一不在影响着你的形象,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由于举止得体,面试获得了机会,这个机会是工作机会也是学习机会,你将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反之,如果在职场中不注重礼仪,本来很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龛楣图案 敦煌壁画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龛楣图案高阳龛楣装饰图案是敦煌装饰图案的一个重要类别。在敦煌莫高窟中对于龛楣的装饰大量出现在北朝(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和隋代窟室中。初唐还有少量遗存,之后就逐渐消失,极少见到。龛楣装饰图案的这种断代性

声明:《土地城镇化率 浅析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为网友尛掱冰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