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如果没有突出当地产业的整体性优势,很难在市场化的空间形成品牌磁场,单个品牌的张力就会张而不力。东北有好酒没有名酒,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产业结构造成的,是削弱东北酒产品与品牌应有的价值的战略硬伤。要扭转这种态势,就要强化东北酒文化战略的造血能力,沿着“企业要提升,品牌要提升,品质要提升,价位要提升,形象要提升”的五大方向,守望自己的产业梦想。 粮食优势、气候优势、技术优势,是东北酒的三大核心竞争力。东北高粱产量占全国的70%,玉米产量占40%,稻谷产量占20%,全国几乎所有成规模的白酒企业都在用东北优质酒精。东北不缺好酒,浓、酱、兼、清四大主流香型纵横分布,“龙江家园”的酱酒完全不同于茅台酒,开创了符合东北人文消费的爽酱之风,专家鉴定认为这个类型代表了东北酒的高档方向。在质量创新上,我们走自己的路,让东北酒形成清爽、清雅、纯净的风格,这是我们的技术方向,也是东北酒的差异化优势。 “龙江家园”随着“我们要回家”的战略调整与品牌双驱,这种消费升级与消费者互动为我们赢得了新机遇。所有地方性白酒企业的成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一定做了品牌的创新,而这种创新模式的背后,绝不是一个潦草的心;所有知名品牌都是成功之后的结果,东北酒要超越自己,一定要转变运营观念,在品牌与产品创新上下足功夫。小品牌也能成就大产业,南方低档酒竞争不过东北的就是明证。在不断的变化中坚守,把中价位产品做大做强,把低价位产品做实做稳,把本土市场做深做透,同时辐射周边市场,东北酒才能实现重塑自我的营销大转型。

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白酒行业,要想释放自身更大的能量,除了在基础性的设施与原料竞争外,更多的是外延性的附加值的提升。而要实施产品价格与品牌价值的商业化转变,必须因地制宜适时而动,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与品牌策略,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倡导自我的品牌主张。只有树立理性的战略目标,处理好现实利益与长远规划的关系,创新纯粮、环境、历史、人文概念,才能打破东北酒就是低端酒的大魔咒。